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非智力因素是指学生的兴趣爱好、意志力、行为习惯、道德修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及自信、自立、自强的良好心理素质等.《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由此可见,教育既要“解惑”更要“授道”,我们在实际授课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智力水平培养,也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注重的应是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作为现今的教师,我们一定要先知先觉:在未来社会中,有创造力的人往往并不单纯表现在会考高分上,培养创造力比培养学生考高分要重要得多.怎么才能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较好地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学科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许多教师,特别是广大农村中学的教师,对如何教好这门课程感到非常困惑。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教学方式传统、缺乏激励意识和手段,导致本学科自身具有的"磁性"被抹杀。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的良策。  相似文献   

3.
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对人的智力开发和人的成长所发挥的十分重要的作用,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始终在不断探索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有效途径,但这尚未引起重视.笔者从三个方面提出重视信息技术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职业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与重点中学的学生相比智力上并没有明显的差距,之所以被社会认为是“二等学生”,重要的是他们在非智力因素上存在明显缺陷,因而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造成成绩较差。因此,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从学生的基本情况入手,探讨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同时又介绍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简洁流畅的语言,清晰形象地阐述了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对立统一决定着一个人的质量。对于不同的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可能有不同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普及,关于信息技术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信息化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将学习意志渗透到教学中则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掌握学习及运用信息技术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诸如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对人的智力开发和人的成长所发挥的十分重要的作用.广大教育工作者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始终在不断探索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有效途径.尽管如此,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比如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问题,就尚未引起我们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成伟 《九江师专学报》2007,26(4):F0003-F0003
非智力因素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文章就教学实践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教学实践证明,数学课的学习效果,不仅取决于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果说,智力因素是学生的硬件,是操作系统,那么,非智力因素则是学生的软件,是动力系统。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其学习具有始动、定向引导、维持和强化作用。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使学生更积极、更主动地投身到数学学习中去。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所谓非智力因素,就是指智力因素之外影响人的智力活动的一切心理因素,它主要包括个性特点及兴趣、动机、情  相似文献   

10.
何素梅 《快乐阅读》2011,(25):11-12
高中生物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课程,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在当代科学技术领域中显得尤为重要,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非智力因素在高中生物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高中学生心理急剧变化,使非智力因素成为高中生学习效果的决定因素。本文将探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教学如何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学生思维缺陷是制约教学效果提高的一个因素旧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过程以课堂为中心,课堂活动以教师讲解为中心,教师讲解以教材为中心,讲解内容以应付考试为中心。这些表现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而阻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的思维缺陷常常表现在:1.依赖性。“唯书唯上”,盲目听从、认可,课后提不出问题,或提不出高质量的问题,不敢质疑,形成思维的封闭状态,最终形成“高分低能”。2.简单性。不善于全面的思考问题,表现在解题时,思路单一。狭窄;思考问题缺乏深度,一些临界情况往往被忽视,造成思维的不严谨。  相似文献   

12.
谈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相比较,有着鲜明的特点,即较强的实践性、综合性、应用性和极富创造性、明显的时代发展性。基于信息技术课程的这一特点,人们提出了“任务驱动”的教与学的方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  相似文献   

13.
试论"任务驱动"   总被引:132,自引:0,他引:132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被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以及教育行政部门所重视。但是由于教育理念的不同,对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理解不尽相同,因此,在实施任务驱动方式时的具体方式以及达到的教学目标也截然不同。一、任务设计是任务驱动的重要环节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学生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建构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与技能。其中的任务,既蕴涵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也蕴涵了学生应该获得的能力训练。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所设计的任务应该给学生留有思考的…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是新课标的要求,更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迈开整合的第一步时,本文阐述了整合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对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进一步开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问题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急需解决。2002年10月份,我们深入到湖北省6个地区的13所中小学对他们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范围从小学五年级到高中二年级,共向学生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266份,有效回收率达到85%。除问卷调查外,我们还与每一所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座谈,旁听了他们的信息技术课及实验课,并参观了学校的相关设施。通过这次实地调查,我们发现了信息技术课在实践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同时也欣喜的看到一些学校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下面就对我们在这次调查…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对比分析统计的方法, 分析健美操教学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健美操运动在改善高校青年学生身体形态机能, 提高身体素质,促进心理健康发展以及培养他们终身体育能力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生信息技术教育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基于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课程整合、校园网、校校通、网络教育资源库,以及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等焦点、热点问题层出不穷,此可谓"热".然而,"学生喜欢玩电脑,但最不喜欢上信息技术教育课"却几乎成了普通现象,此又可谓"冷".看来,要将社会的期望转化为学生的心愿,要真正使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去适应社会日益信息化的趋势,还需要从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教育课的兴趣入手.  相似文献   

18.
基于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的德育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认为,教育是面向生命、创造人类精神生命的伟大事业,教育要开发学生的潜能,唤醒学生主动发展的生命意识。完整的生命不只包括知识、智力、智慧等认知因素,而且包括情感、意志等因素,所以,教育不仅应该促进学生认知的自由发展,而且应该促进学生的情感、意志等的自由发展[1]。因此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的能力,信息内容分析和理解能力,信息的利用能力,更要使学生拥有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9.
对照顾差异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此原则下就是要承认学生的差异和发展的不平衡性.课堂上,老师们明白学生有差异,但有时还是按照统一的标准要求每一位学生,使好学生的优势素质得不到发展,而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又得不到及时的补救.在差异存在且不可能消除的前提下,如何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促进有差异的发展,我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进行了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20.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究学习是一种相对于接受学习的积极的学习模式,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发现、发明的心理动机和探索的精神自主地参与学习过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通过尝试发现、实践体验、独立探究、合作讨论等形式探索知识,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知识经济时代下的高科技和信息技术及其相关的教育新理念,已经成为终身学习的基石.信息技术教育更是要立足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究者"和"运用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