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向现代的思想巨擘 ,鲁迅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那么鲁迅是何以成为鲁迅的 ?其文化思想源于何处 ?属于他的历史坐标又是如何在中国社会文化历史的维度上不断延伸拓展的 ?这种研究是鲁迅研究界相对薄弱的环节。张永泉新著《在历史的转折点上 -从周树人到鲁迅》(文化艺术出版社 2 0 0 1年 5月出版 )一书 ,从鲁迅文化批判的历史演进这样一个具体的角度 ,切入了这块有待开发的研究领地并多有创新。著者在对鲁迅文化思想历史发展脉络宏观把握的前提下 ,立足微观 ,从一系列具体问题着手 ,运用历史主义的研究方法 ,考察鲁迅各种…  相似文献   

2.
鲁迅个人思想转折与中国社会历史转折的紧密联系使其内在的丰富性魅力无穷,尤其是鲁迅思想转变前后对西方化的选择与吸收和对传统化态度的历史性转变。张永泉还辟专章整理总结了鲁迅后期相对成熟的思想体系,以“韧性精神与悲凉情怀”强调鲁迅精神与人格的价值,同时对鲁迅思想中的不足与矛盾做了尝试批判。  相似文献   

3.
张永泉的鲁迅研究始于80年代初期,二十年来,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思路和学术品格,并且以其对于鲁迅的执著探讨而显现出一种难得的人格魅力。这集中体现在他的专著《在历史的转折点上——从周树人到鲁迅》(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5月版)之中。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野草》与周作人的《雨天的书》,这两部作品集都写于五四退潮时期,都是时值二人在创作上需要新的调整蜕变时期,给予后人瑰丽的精神财富。本文就创作体式、创作手法,以及其中所体现出来的审美品格、精神品格、心理追求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鲁迅、周作人为现代散文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试图以鲁迅翻译的厨川白村的文艺论著《苦闷的象征》为一个原点,挖掘其对于鲁迅、周作人散文创作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6.
语丝派是一个复杂的文人群体组合,以鲁迅与周作人为执牛耳,二人在现代文学中的影响力不言而喻,自然他们的文学思想观对《语丝》的兴衰也发挥着重大影响。两人各代表两种文学思想观,在《语丝》的发展历程中,这两种文学思想观不断地联盟、分裂,在分与合中成就了《语丝》的辉煌,也酿成了《语丝》的衰落。  相似文献   

7.
在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家中,周作人是最重视和关心儿童、儿童文学问题的。本文通过对周作人早年的重要文集《自己的园地》的分析,探究了周作人重视儿童、儿童文学问题思考的缘由,以及这种思考在他的“人学”观中的意义。可以说,周作人始终把儿童、儿童文学问题与“人”的问题紧密相连,儿童、儿童文学的思考是对他“人”自身全面认识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他的“人学”观中具有特殊意义。也正因此,周作人才始终热衷于儿童、  相似文献   

8.
人类20世纪是社会主义从“幽灵徘徊”到巨人崛起的伟大时代。其开头20年,由列宁所领导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其最后20年,由邓小平所创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谱写了社会主义继续发展的壮丽新篇。其间社会主义既有过排山倒海般的胜利大进军,也出现过前所未有的历史大回流。在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过程中究竟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社会主义的前途与命运究竟将如何?彭大成的专著《从列宁到邓小平的伟大探索》(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以下简称《探索》),对人类近80年的社会主义实践进行了…  相似文献   

9.
10.
周作人译作<安乐王子>在我国翻译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利用描述翻译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周作人将<安乐王子>译介给中国读者,既顺应了新文化运动的需要,也符合译者文学革命的理念;用文言文翻译,满足了在白话文还不成熟的情况下读者对高质量文艺作品的要求;忠实于原作,以"直译"方式进行翻译,是中国翻译工作取得的重要进步;灵活采用"异化策略"和"归化策略",对译文作出了出色的技术性安排与处理.但周作人译作<安乐王子>并没有受到中国大陆读者的欢迎,其主要原因是:当时不懂英文的读者并不关心译著是否忠实于原著,而只关心译著本身的可读性;短篇小说在当时中国还不为读者所认同.  相似文献   

11.
12.
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成功的典范.自1928年上海春潮书局出版第一个中文全译本以来,《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在中国的传播多管齐下,除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读物传播以外,还以连环画、明信片、主题展览的形式渗透于时代和社会的各个角落.在延安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文革"时期,《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形成了三个比较集中的宣传阶段,凸显了中国共产党理论教育的不同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提及劳动,对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的核心观点做出了新时代的诠释.  相似文献   

13.
周作人的美文<故乡的野菜>,不但在其自己的创作生涯中,乃至中国现代散文史上,都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篇章.本文通过分析这篇美文的三点艺术特色,指出其在周作人美文创作上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篇章有多种解读方法。鲁迅先生是一个思想型的作家,而且在写作《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已年满46岁,可以说是一个成熟的思想型作家,因此,他的作品必然带着成熟的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这样,从研究鲁迅先生的思想出发,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进行“思想解读”,应该是一个新的解读角度。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首篇是鲁迅先生的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文本来看.鲁迅的童年是快乐的,不必说百草园中美奇趣,也不必说三味书屋里的读书游戏.单是从百草园中到三味书屋的烦恼令人回味无穷。百草园虽快乐.但毕竟孤独.虽有无数个为什么但无法求解.无人解答;而三味书屋虽然陌生.多有束缚。  相似文献   

16.
周作人的诗《小河》是一首完全摆脱了旧诗格律的自由体新诗,是一首诗体大解放的代表作,对后来新诗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乌篷船》为例,探析周作人先生散文创作委婉、细腻、闲适而意蕴深厚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18.
周作人对希腊散文家卢奇安的作品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卢奇安对话集》中"非圣无法"的"疾虚妄",对"世相人情"的抒写,以及讽刺的趣味,契合了周作人的文化批判,也契合了周作人的审美趣味,理想状态则是两者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 令人惊叹的管理研究成果《从优秀到卓越》的作者吉姆·柯林斯,是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他组织了一个21人的研究团队,“花费了15000小时的工作量”,对1965年~1995年30年间出现在《财富》杂志500强排行榜上的1435家企业进行了逐一分析,发现只有11家企业实现了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并能够保持15年以上。为了揭示其中的规律,他们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竟然分析了数以吨计的企业历史资料和几万页的采访记录。如此顽强的求真精神,能不令人叹服吗?在如此坚实的科学研究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我们能够忽视吗?更何况书中充满睿智。将《从优秀到卓越》一书,…  相似文献   

20.
《药味集》是周作人"落水"后出版的第一部作品集,内含作品集、日本民俗和文化的介绍和看法。文章试通过分析《药味集》的文体,探究其独特的文体创造和背后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