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探寻前事,通过描写金铜仙人被搬迁时对汉皇、故都的留恋,托古讽今,借汉喻唐,讽刺了当朝统治者迷信神仙、追求长生不老的昏愚行为,寄托了作者深沉的宗国之思.  相似文献   

2.
李贺为什么要写《金铜仙人辞汉歌》,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此争论不休。或认为咏叹历史故事;或认为咏魏人迁移汉宫铜人事,写兴亡盛衰的感慨;或认为借金铜仙人离长安的故事,抒发作者离开京都的悲思。以上说法,我们认为不太符合作者的身份和不太切合作者的原意。我们同意吴庚舜  相似文献   

3.
《金铜仙人辞汉歌》是李贺的代表作之一。对诗歌开头第二句诗的认识“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现在常见的几种选本对的理解主要有两种解释,都是把“现在人们”当作主语,意为:魏人晚上还似听到刘彻的马的嘶叫声,到早上刘彻及其马都无有踪迹。笔者认为此句主语应为刘彻,“闻”是刘彻之“闻”,“马嘶”是连夜迁移“捧露盘”仙人的魏人拉车的马的嘶鸣,“晓无迹”不是刘彻消失的无影无踪,而是指金铜仙人消失,被拆离迁移走而无有踪迹。  相似文献   

4.
钱丰 《语文知识》2004,(7):35-35
《文汇报》2003年11月16日“学林”版刊载了方健先生的《横看成岭侧成峰》一文,文中说张先《苏幕遮》词中的名句“天若有情,天也终须老”后来为毛泽东所化用,这一说法是错误的。宋代词人张先“天若有情,天也终须老”之句,源自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李贺  相似文献   

5.
从诗歌理论角度而言,通感是一种诗歌表现手法。历朝历代诗歌作品,都一定程度运用了通感创作手法。中唐李贺的“讽刺帝王求仙”类诗歌,完美地运用了通感手法为“讽刺”主题服务,其中的《瑶华乐》《金铜仙人辞汉歌》《秦王饮酒》《拂舞歌辞》四首诗歌,因运用通感手法浑融有道而具有超现实意味,蕴含了李贺诗歌创作的“无意识”。  相似文献   

6.
诗的想象     
想象的特质和属性我们诵读屈原的《离骚》,曹子建的《洛神赋》,李白的《蜀道难》,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以及郭沫若的《凤凰涅槃》、闻一多的《太阳吟》等,都为诗中的瑰丽形象和奇特的想象力而感到心旷神怡.有人会说:这是诗中的浪漫主义精神吸引了我们.不错,其中有浪漫主义;但从创作手段来讲,正是由于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仙人台是千山最高峰,也是千山重要景观之一.千山以"仙人台"为名的摩崖石刻有三处,分别是鹅头峰仙人台、观音阁仙人台、西仙人台.文章对仙人台的建造和命名时间进行考定的同时,对千山香岩寺地区佛道相融相谐的特点进行论述.在此基础上,对三处"仙人台"摩崖书刻时间、书丹者及古代游历千山士人对仙人台的记述和歌咏进行梳理考证,并就诗文中记录史实、歌咏仙人台景色和仙人弈棋事、忧虑国运三个方面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8.
诗词用“刘郎”故实,大抵有三: 一,指汉武帝刘彻。刘彻好神仙,然终无所遇,死葬茂陵。李商隐《无题》:“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二,指汉刘邦。辛弃疾《破阵子·为范南伯寿……》:“掷地刘郎玉斗,挂帆西子扁舟。”“掷地”一句是用“鸿门宴”故事,见《史记·项羽本纪》,即刘邦逃离宴会后,托张良代献  相似文献   

9.
仙人穿梭     
仙人穿梭是过去江湖戏法艺人的保留节目。清代光绪年间唐再丰编纂的《鹅幻汇编》中就收录了普通仙人穿梭,书中的图解及说明文字俱全。这里将介绍两种不同的“仙人穿梭”,即“卡脖式仙人穿梭”和“普通仙人穿梭”。它们都属于解绳目连环,其中,“卡脖式仙人穿梭”难度最大。  相似文献   

10.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又因<易经>中九是阳数,故"重九"又名"重阳".重阳节有赏菊、饮菊花酒、登高和插茱萸等习俗.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写重阳思乡的名篇,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也是重阳节怀人的佳作.可见,重阳节这个日子很容易引发人对于人生的感怀.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也是如此,开篇就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名句,发出了"人生易老天难老"感慨,但这番感慨一改悲观的基调,翻出了激情,翻出了新意.  相似文献   

11.
晚唐诗人曹唐以创作游仙诗而闻名,他的游仙诗以世俗化为主要特征,这与中晚唐以来诗歌的发展潮流一致,是游仙诗发展过程中的一大变迁.通过曹唐诗歌实例,从其描绘的仙界家庭、仙人生活、仙界等级等方面剖析其作品映射的人间化仙界,从其编写的仙人世俗化的相思离别之情、男女之情、仙人情绪的变化等方面探讨作品折射的世俗化仙人情感,深刻解读曹唐游仙诗的世俗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很久很久以前,在云上的天上界,居住着众多的仙人、东西南北四面风神和雷神;地上居住着人类;地底界居住着基亚族。10岁少女霞因为所在的村庄长年干旱,成为村人求雨敬献仙人的祭品。可是,来吃贡品(仙人的重要食物来源)的仙人三日月发现了霞身上成仙的资质,将她接到天上收为弟子。为了成为仙人,霞做了积极的努力(包括不断的在云层上练踩击运动——因为腾云驾雾是仙人的标志)。然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仙人崖石窟中的罗汉堂、梯子洞、燃灯阁、卧佛洞等窟的情况,并认为仙人崖石窟是一座佛、道、儒三教兼容并存的宗教道场.  相似文献   

14.
聚仙壶     
聚仙壶里面有八个形态各异的小仙人,只要把它的玛瑙塞儿打开,小仙人就会往外爬。可是,这些仙人就是爬不出壶口。想知道这个秘密吗?  相似文献   

15.
以仙人意象作为核心考察对象和切入点,研究唐代文人游仙诗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与唐以前的游仙诗相比,唐代文人游仙诗的仙人意象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意象原型来源更加广泛,二是意象类型更加丰富。从意象内涵出发,可将唐代文人游仙诗仙人意象分为三大类:一是类型化仙人,二是凡人成仙者,三是个性鲜明的天界众仙。  相似文献   

16.
生活的一种     
院再小也要栽柳,柳必垂。晓起推窗,如见仙人曳裙侍立;月升中天,又似仙人临镜梳发。蓬屋常伴仙人,不以门前未留小车辙印而憾誊能明灭萤火,能观风行孓三:月生绒花;数朵过墙头,  相似文献   

17.
他出门寻宝,路上遇到一位仙人。他问:"我怎样才能找到宝物呢?"仙人没有说话,只用手向远处一指。他激动地循着仙人指的方向奔去。这是一条崎岖的山路,他跌跌撞撞地走了一会儿,就被一块石头绊倒在地。  相似文献   

18.
生活的一种     
院再小也要栽柳,柳必垂。晓起推窗,如见仙人曳裙侍立;月升中天,又似仙人临镜梳发。蓬屋常伴仙人,不以门前未留小车辙印而憾。能明灭萤火,能观风行。三月生绒花,数朵过墙头,好静收过路女儿争捉之笑。  相似文献   

19.
汉魏六朝道教小说内容的发展演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神仙世界中仙人的形貌由异于常人到向常人的变化;二是世人的求仙道路经历了一个由帝王将相到普通百姓、由服食耗资巨大的丹药到成本低廉的山间花草果实的发展过程;三是神仙与世人的交往,有两种情况,即仙人主动接近普通人和普通人的主动寻访仙人。  相似文献   

20.
我家的仙人条开花了,开得是那样旺盛,那样美丽。这盆仙人条是我6年前从野外挖来的。起先,只有短短的一小株,这6年来。它不停地发芽、生长,竟生出了这么多株来。后来,一盆装不下了,就移栽了一些到另一个盆里去了。仙人条并不美丽,全身布满丑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