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其友 《现代语文》2006,(11):50-51
语教学容易犯一个错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忙个不停地记,甚至一部分学生对教师的讲解根本就无动于衷,“身在曹营心在汉”。那么,谁才是课堂教学的真正主角呢?应该是学生。我们不应当压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是为“学”服务,“学”又是为“用”服务。因此,我们应该把本该属于学生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教学中的真正主角。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堵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听说读写),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及对语言的感觉能力。总之,训练思维,培养能力才是我们教育学生的终极目的。“五四”以来,随着外来文化的涌入,教育领地的改革也带有浓重的理性色彩。系统化的知识学习及细致的结构分析(对语文各种结构的知性分析,越来越复杂)。  相似文献   

3.
作文,评分高,先要内容好……一是看是否“真实”。二是看是否“通达”。三是看是否“恳挚”。四是看是否高尚。[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郜敏 《考试周刊》2014,(46):43-44
要让语文教育获得丰硕成果,就必须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两个基本点,重新定位教与学,收复语文失地。要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要优化情趣教学,就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带着兴趣学。课程改革给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教师应该以新课程标准为指针,创造性地优化语文教与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教学活动有两个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学不光是学生能从教师身上学得知识,而且教师也会从学生身上学到有用的东西,师生双方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相互获益,这正是"教学相长"这个成语最恰当的解释。因此学生群体是教师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教学素质的最实用、最丰富的营养源。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中"听、读、写"一般会得到教师教学的重视,而"说"的训练往往被忽视,根据语文的教学特点,本文从训练学生说话的原则以及活动的方式上论述了"说"的训练。  相似文献   

7.
课改并无玄妙,只要厘清一些概念,回到源头上审视常识,往往会有顿悟之感。比如,“学校”之所以不叫“教校”,可见,“学”比“教”重要得多;“教学”——“教”的其实是如何“学”;“学生”——“学”之重点在“生成”;“生成”——没有“学生”的参与什么也“成”不了;“生动”——唯有学生动起来,才有课堂的精彩。那么,课改我们该关注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有目的地加强“说”的训练,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能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益处。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教师的教是暂时的,学生的学是长期的。我们要着力于为了不教。正如法国启蒙思想家洛克所说:"(教师)不是要把世界上可以知道的东西全部教给学生,而是要使学生爱好知识,尊重知识;要使学生采用正确的方法去求知,去改造他自己。"又如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些言辞启迪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  相似文献   

10.
当前,语文教改在全国范围之内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技校语文教学囿于其特殊性,即使用范围的狭窄,教改的幅度不大,教学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其一技校语文教学不是应试教学,对“教”与“学”双方来说都无升学压力;其二学生的基础太差,阻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这一点才是技校语文教学甚感棘手的主要原因。近几年普高的扩招,导致技校学生素质每况愈下,  相似文献   

11.
如何在数学课堂这块阵地上恰如其分地运用教学的即时评价?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真正体现“学习主动、交流互动”、下面就这个问题谈一点浅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谷自强 《阅读与鉴赏》2010,(6):32-32,24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而学习语言,“说”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在我们实际的教学中.“说”的训练却往往被忽略。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往简单处说,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我们常常埋怨学生:不善于倾听,不喜欢读书,说话不连贯,作文不通顺。其实,这些毛病在我们有些语文教师身上也能找到影子。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身上的这些毛病是从教师那儿“习得”的,是被教老师传染的。  相似文献   

14.
赵民强 《教书育人》2005,(11):63-63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先“教”,而后学生再“学”;师者“传道”在先,徒者“闻道”与“学业”于后。这必然导致学生所闻之道有“同出一辙”之感。  相似文献   

15.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老师所有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其实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让学生用最轻松和最省力的方法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但是语文教学从来都是一件“苦差事”,往往吃力不讨好。在“生本”教育理论中,郭思乐教授提出“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这个观点,并且提出大胆的教学设想:“先学后教”。先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找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在实验中,我发现,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老师的指导作用非常重要,老师应该要给学生一个智慧的“点子”,学生才能发挥出他们的精彩。  相似文献   

16.
张志公(1918~1997),著名语言学家及语文教育家。 1937年入中央大学,后转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学习外国文学和语言学。自40年代起,他先后在中央大学、开明书店、人民教育出版社工作,研究语言学、英语教学、汉语文教学。 代表作有《汉语语法常识》、《语法学习讲话》、《修辞概要》、《现代汉语》、《语文教学论集》、《张志公论语文教学改革》、《张志公文集》等。张志公先生在中小学作文教学方面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尤其是他从语言学和语文教育这两个角度研究,视野开阔,时有创新。  相似文献   

17.
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实现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精神,提高综合能力,落实"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关键。没有教师教师"教"的主导,就没有学生"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决定着学生的"学"。把课堂上的时间还给学生,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最好体现。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中,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所占用的时间比最少要达到1︰2。为了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还要优化教师的"问"、鼓励学生的"问"。要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就要优化学生的"练"。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教学才会一改往日容颜。  相似文献   

18.
刘芳 《青海教育》2006,(7):47-48
识字教学是目前小学低年级语教学中大家都在探索的一项课题。本人也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借鉴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通过教学实践运用,不仅提高了课堂的效益,而且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有趣。但本人觉得识字教学不能只在一节课的40分钟之内,要在不断反复的过程中使学生加强记忆。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深深感到:“教”并不困难,“学”也不是问题,关键是如何让学生做到“学而不忘”、“学而有用”,从而真正达到识字教学的目的。下面,本人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粗浅地谈几点关于识字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理念突出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切入点。把教学的立足点,由教师“教”转向学生“学”,把备“教案”变为备“学案”.为学生课堂自主学习提供了文本和方案,实现了教与学协调同步,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我校经过几年的实践,终于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详细讨论了“教学生会学”的含义、意义和方法,并举出数例子以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