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庭坚是在再次被贬,又得知好友去世的境况下,自鄂州往宜州贬所的途中来到永州的.他对颜真卿所书<大唐中兴颂>景仰已久,然其对唐代安史之乱以后的社会政治评价却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书摩崖碑后>碑是黄庭坚晚年书法的杰出代表,艺术价值很高.  相似文献   

2.
韩碑考实     
刘真伦 《天中学刊》2002,17(1):93-93
李商隐《韩碑》一诗,记录韩愈《平淮西碑》的撰写、刻石及被毁情况,对研究韩文的流传和影响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不过,有关韩碑本身及其在后代流传的情况,还有不少问题有待考察,今草成此文,以就教于海内方家。 据韩愈《进平淮西碑文表》,韩愈《平淮西碑》进献于元和十三年(818)三月二十五日,书丹上石,当在此后不久。其后宪宗命段文昌重撰,并下诏磨去韩文另刻段文(见《旧唐书·韩愈传》)。所以,此后传世的《平淮西碑》石刻为段碑。董逌《广川书跋》明确记载所跋为段碑[1],《宝刻丛编》据《复斋碑录》著录云:“唐段文昌撰,…  相似文献   

3.
文章梳理了明清民国时期千山僧道所书碑刻,对一些没有直接署僧道名字的碑刻进行考证,确定书丹者归属.同时,对知文善书的千山僧道代表人物及千山僧道与文人墨客交往过程中的索书行为进行梳理剖析,认为千山僧道自身的文化基础和书法基础支撑了他们的书碑行为,同时这种行为也与游山文人的影响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颜真卿传世书碑之作中,《多宝塔碑》所蕴文献价值,在众多碑刻中颇为引人注目。其一,多宝塔碑历经千年,而保存特为完好。除康熙年间碑石断裂损泐十八字之外,无缺文、疑字,这对赏鉴颜书、校考碑文、考辨各代拓本流传都甚为有利。其二,碑文撰者岑勋、多宝塔出资助修者许王罐,检阅史籍后考得生平事迹一二,或可补史志未栽。其三,碑文所记禅师楚金事可与同门僧人飞锡撰《楚金禅师碑》及佛教文献互参校考。其四,多宝塔碑叙记之事多有虚诞,但基于唐玄宗时佛教发展达于极盛,伽蓝之数较唐初几增一倍的史实,反观此碑言及,亦无疑是对当时“抑而不毁”的佛教之况、政教关系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5.
赵孟頫书写的《头陀寺碑》,行书,书于元大德四年。今见其拓本有传,墨浓如漆,为典型的乌金拓。从碑文后董其昌、张凤翼、陈继儒、王穉登、李日华、杨文骢等人的题跋来看,此拓本约为明末清初所制。由于刻工及拓印技术高,该拓本字口清晰,基本保留了原作的神采,可与大德五年明远所书《前赤壁赋》等行书墨迹作品相映证,可视为赵孟頫风格成熟期的代表作。此作用笔圆润遒劲、宛转流美,分行布白疏朗从容、如行云流水、气息古雅,整体作品神采飘逸,尽得魏晋二王遗韵。  相似文献   

6.
兴碑     
在金石学与篆隶书艺复兴的历史境遇下,阮元适时提出"南北书派论",从中原书风的分派与流变揭示了南北书风不同的成因及特征等,形成了客观、公允的书法艺术史观,在观念上动摇了"二王"独尊的书法传统,为清代"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经过包世臣对"碑派"书法的阐扬,深化了书坛尊碑的意识。在康有为的总结与建构下,形成了书法载体的"碑学—帖学"论,旗帜鲜明的"尊碑卑唐",从而使得碑派书法大盛于书坛。  相似文献   

7.
“碑”     
在墓前竖碑之俗,由来已久。但最早的碑,并不立在墓前,也不在其上书刻文字图案。据《仪礼》所记,碑乃竖立在宫、庙门前的石头,用以识日影、知时辰。而《礼记·祭义肿则把古代竖立在宗庙大门内系牲口的石头称作碑,即“拴马桩”。除了上述两种用途的石头冠以“碑”名外,还有一种水柱,也叫“碑”,那是5!棺木人墓穴用的。古代天子、诸侯死后下葬时,在墓穴四角各立一柱,往上有圆孔,用以穿绳下棺,事毕即一起埋掉,并不立于墓前。后逐渐又有立于隧口之碑,且改木为石,称为神道碑,言神灵之道。西汉时墓前立碑还很少见,到东汉时渐多…  相似文献   

8.
正【概述】《衡方碑》,全称《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东汉灵帝建宁元年(公元168年)九月立。碑高240厘米,宽110厘米,厚25厘米,隶书23行,每行36字。碑额题隶书"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额下有穿,穿下书刻碑文,记述衡方生平,颂扬其为政功绩。碑末刻"门生平原乐陵朱登字仲希书",汉碑中很少有书写者姓名,此极为罕见。此碑原在山东省汶上县中店村,现存山东省泰安市岱庙内。  相似文献   

9.
古代碑刻既是保存历史资料的重要文物,也是传承书法艺术的重要载体。陕西关中历代名家名碑,从《石台孝经》到《孔子庙堂碑》,从欧阳询《黄甫诞碑》到高僧怀仁集王羲之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从篆书《美原神泉诗序》到行书《慧坚禅师碑》等,不仅完整再现了中国古代文字篆、隶、楷、行、草的发展轨迹,记录了中国汉字的书写史和风格演变史,对于研究中国古代书法艺术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东汉时期,居于主导形态的书体是隶书。代表性的碑刻书作有存于山东曲阜孔庙的《礼器碑》、《史晨碑》、《乙瑛碑》,存于西安碑林的《曹全碑》,存于山东泰安岱庙的《张迁碑》、《衡方碑》等等,摩崖作品有陕西的《石门颂》、《杨淮表记》、《开通褒斜道刻石》,甘肃的《西狭颂》等等。这些作品风格纷呈,仪态多端,如群芳争艳的百花园,涉足其中,总是令人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11.
史晨碑     
<正>东汉隶书。此碑为并刻于一石的两碑。又称《史晨前后碑》东汉灵帝建宁二年(169年)立,隶书。前后是以碑之正刻、碑之阴刻而分。碑正刻全称《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世称《史晨前碑》。碑阴刻全称《鲁相史晨飨孔子庙碑》,世称《史晨后碑》,碑立于山东曲阜孔庙。内容为记载当时尊孔、祭孔活动史实。因补垣通沟工程,立市种梓事务,置守吏等乃次第进行,非一时之活动,故在《后碑》"史君飨"三字后至末字前后之差别较大,但两碑笔致皆出自  相似文献   

12.
《元次山碑》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代表作之一。现在拓本质量较差,是为憾事。河南焦作新发现之明拓本,为研究颜氏书法提供了宝贵的书法资料。  相似文献   

13.
<正>《李思训碑》,唐碑刻,又称《云麾将军碑》《云麾将军李思训碑》,全称为《唐故云麾将军右武卫大将军赠秦州都督彭国公谥曰昭公李府君神道碑并序》,唐开元八年(720年)六月刻立。碑为竖方形,高约400厘米,为唐碑中之巨制。李邕撰文并书,行书,30行,行70字。碑现存陕西蒲城县西7公里的麦田中。碑下截已漫漶不清,上截亦布满石花。碑文内容为李邕为  相似文献   

14.
6世纪中国佛教忏仪流行甚广,以张荣迁碑和陈海龙碑为代表的造像碑就是最好的例证。考察发现,二碑所刻佛名分别来自《金光明经》、《法华经》和《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此文在铭文考释的基础上探讨了佛名与忏仪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王森文,山东渚城人,清初山东名士王成祉之次子。嘉庆十二年任兴安 府安康知县。与郑廉合作,纂修了《安康县志》20卷。嘉庆十五年王森文调任汉中府略阳县知县,公务之余,对石门石刻悉心探究,最后写成了《石门碑Yi》一书。此书是保存至今的第一部石门石刻文献,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夏玉桥 《教育文汇》2011,(12):54-55
凤阳县小岗村文化广场正中的两层台阶上,座落着一尊汉白玉碑,像一部翻开的大书——左页,镌有摁着红手印的大包干契约;右页,刻着邓小平对大包干的赞语。  相似文献   

17.
<正>《鲁峻碑》全称《汉司隶校尉忠惠公鲁君碑》,又名《汉司隶校尉鲁峻碑》《鲁忠惠碑》,东汉熹平二年(173年)四月立,现存山东济宁博物馆汉碑陈列馆,17行,行32字。篆额题"汉司隶校尉忠惠父鲁君碑"。此碑漫漶颇甚,许多字已不可辨。该碑点画方劲端严、厚重而丰腴,兼有萧散、古逸之致。其字大小相间,欹正相生,布局活泼可爱。碑阳与碑阴之字非出一手,而碑阴古朴自然,尤多天趣。  相似文献   

18.
正【概述】《孔谦碑》,又名《孔谦碣》《孔德让碑》,东汉桓帝永兴二年(公元154年)七月立。此碑系宋代欧阳修在孔林孔谦墓前发现,现存山东省曲阜市孔庙汉魏碑刻陈列馆。《孔谦碑》碑髙83厘米,宽53厘米。碑顶圆形,无碑额,有穿,有晕发于穿中。(见图1)碑文隶书8行,每行10字,记述了孔子第二十代孙、泰山都尉孔宙第六子孔谦短暂的人生。  相似文献   

19.
正【概述】《孔宙碑》,全称《有汉泰山都尉孔君之碑》,东汉桓帝延熹七年(公元164年)七月立。碑高241厘米,宽132厘米。碑文隶书15行,行满28字,首行为"有汉泰山都尉孔君之铭"。(见图1)《孔宙碑》是为颂扬孔子十九世孙泰山都尉孔宙政绩而立。碑阴刻立碑关系者姓名。此碑一直立在曲阜孔林内的孔宙墓前,清乾隆年间移至孔庙内。现存曲阜市孔庙汉魏碑刻陈列馆。  相似文献   

20.
对岱庙博物馆所藏东汉《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碑就其历史价值、书法特点等作了翔实的考证,认为是碑不论从其碑体、形制、书体以及现存拓本,均堪称我国仅存的东汉碑刻中的佼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