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晓燕  陈鑫 《广西教育》2005,(10A):41-42
新课改已经全面启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课堂上学生喊出了“我是这么想的!”“我认为应该这样!”,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来自学生心灵深处的声音。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却在大意与匆忙中忽视了与学生的沟通,让课堂留下了遗憾。如果我们留意这份心声,一定会让课堂进发出喜人的光彩!  相似文献   

2.
朱文学 《贵州教育》2009,(22):40-41
数学练习不仅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主要手段,还是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方法,通过独立思考或与他人合作探究,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数学练习应与数学新授、数学活动一脉相承,成为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载体之一。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常常采用谈话的方法,将“预设”好的问题与结论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猜测,这种“请君人瓮”式的教学,使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久而久之,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被长期压抑,因而学生的素质发展成为了一句空话。对此,《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蔡虹 《教育导刊》2004,(19):47-48
“做几何”是数学课程改革中“做数学”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的一个体现,是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的变换过程,使他们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中体验探究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这也就是让学生在动态中“发现几何”,发现几何知识的内涵,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增进学生对数学的亲近感,获得学习成功的情感体验,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5.
从教“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课堂教学风格中,我们感悟到一个优秀语教师的人性、灵性、活性和诗性。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对话为学生的个性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真正体现出语课本不是教本,而是读本。学生与本之间,是可以直接对话的。教师搭建学生与本之问对话的桥梁,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首先。教没有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6.
刘帮平 《湖南教育》2002,(14):26-26
突出学生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活起来,这已在广大教师心中形成了共识。广大教师把引导学生自学、讨论、操作、说理、评价等当做了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极大地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然而笔者却发现:有的教师为了片面追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活”与“动”,盲目地设计一些目的不明确、重点不突出的活动;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该让学生动的时候没让学生动,不该让学生动的时候又强迫学生去动,导致课堂高耗低效。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学生的活动一要有“机”,即把握好学生活动的有利时机,要在知识的疑难处、重点处、转折处、…  相似文献   

7.
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杨澜在新作自序中写道:“在我就读北京外国语大学时,外国教授做学术报告,报告过程中一再问学生有何问题可以提出来探讨。教授盼望有人与他争论,从而启迪他智慧的火花,但直到教授报告做完,仍无人吭声。教授恼火了:难道我的报告完美无缺,没有任何疑问 ?这就是我们的大学生。无独有偶,第 29届世界奥林匹克物理竞赛在冰岛举行,中国代表队一举夺得单项、全体、实验等七项冠军。可在赛后专家与参赛学生举行的问答会上,别国的学生七嘴八舌向专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中国代表队却无人发问。这就是我们的中学生。…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教育教会学生收集处理和运用各种信息,思想品德教育则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品质,思想品德课与信息技术整合将“信息”与“品质”联系得更加紧密。为使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朝着健康、正确的轨道前进,笔者认为,在“信息”与“品质”的联系中需要把握一些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
蒋书琼 《贵州教育》2009,(13):16-16
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其个性应受到充分的尊重,教师尊重学生意味着老师对学生可以批评教育,但不能污辱学生的人格,不能漠视学生应有的权利,漠视和侮辱学生人格的尊严和自尊。在被漠视和侮辱中成长的人,难有做人的尊严,在与人的交往中不会尊重人也不会自尊。我目的《学记》中也主张教学应“不凌节而教”。也就是教师不能强迫学生做他不愿干的事,也不能强迫学生接受他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小题大做”与“大题小做”石昀东“小题大做”就是抓住学生日常生活中具体的、有典型意义的小事,因势利导,以此作为对学生进行启发教育的突破口,做大文章,达到从教有的广度和深度上取得理想的效果的目的。我班有个学生很顽皮,经常在故学回家的路上欺负小同学。在“...  相似文献   

11.
贺捷 《宣武教育》2005,(1):40-41
在现实生活中,中学生往往会在需要与目标之间引起心理对抗,激化的结果容易导致青少年的心理障碍。有调查证明,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存在着明显的心理与行为问题。作为一名班主任,不能忽视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在重视学生学习的同时,更应注重对其健康人格的培养。因此,在日常处理犯错误的学生时,我不是简单地去管、去批评,而是先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尽量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椭圆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围绕椭圆与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即从定义上和图像的位置关系来探讨椭圆与圆的关系。通过学生共同参与、积极探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取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我认为,教学本质应该是师生交往,是教和学的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以此来实现高效的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4.
教师在道德教育中扮演着道德代言人和道德教育者的角色。学生的受教需要集中地表现为向师性,教育者要珍惜、尊重学生的向师性。教育者在道德教育中要对每个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理态度),对每个学生充满期望.对学生教育充满自信与乐观的态度,具有真心、德心、道心和佛心。  相似文献   

15.
黄志 《辅导员》2010,(2):63-63
“探究学习”的倡导者美国芝加哥大学施瓦布教授,十分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过程,认为探究学习的过程和方法适合在理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命令学生学习,而是教授学习的方法,培养自我汲取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李俊莲 《广西教育》2009,(25):14-14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方法,领悟方法,运用方法,让学生在理解、运用中丰富心灵,启迪智慧,形成较强的语文能力,从而受用终身。  相似文献   

17.
王春平 《青海教育》2003,(11):24-24
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中主要应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教师可创设情境,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每个学生都想“说”,起到生趣、激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我们日常的品德课堂中,因为教师种种不当的处理和应对方式,让学生“失声”和课堂“失真”的情况时有发生。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准确地捕捉学生在理解或分析过程中碰撞出的思维火花,或出现的疏漏、偏差甚至是错误,并有意识地利用和挖掘这些即时生成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与讨论探求问题的真谛,进而推进教学、拓展教学。因此,密切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重视“课中备课”,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然。  相似文献   

19.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类的生存与相处,既需要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也需要有可贵的合作精神。“竞争”与“合作”,两者之间看似一对矛盾,实质上却有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关系。 多年来,由于工作性质的需要,使我有机会能与各地的青少年学生接触。在长期制作青少年电视节目中,我常常感到如今的学生似乎有种让人不可轻视的感觉。也许是由于独生子女的原因,他们个个表现出不甘示弱的姿态,喜欢争强好胜,总希望自己能在同龄人中独占鳌头,而与人和谐共处、平等合作的意识相对而言却比较淡漠。在他们身上,我既感受到了年轻一代特…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不断推进,新的生物课程改革已进入实验阶段。高中生物新课程受求评价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评价学生对生物技能的形成和运用,评价学生掌握生物科学方法及进行探究活动的质量,评价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就是说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评价不再拘泥于生物学习中的“知识与技能”,同时也注重生物学习中的“过程和方法”,更关注生物学习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些改革的重点与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完全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