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以诗化人,在继承和发扬优秀古文化的同时,结合现代儿童的特点,欣赏和学写美的童诗,学生不仅能学会发现真善美,欣赏真善美,还能学会用童真的语言和优美的音韵表达纯净的情感,学会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创意,核心素养随之稳步提升。一、巧用童诗欣赏“四步法”,引领学生飞扬想象简约即是美。为了让阅读有效且易于坚持,我摸索出了童诗欣赏四步法:“说感觉——品词句——寻诗秘——谈收获”,  相似文献   

2.
文言文教学,在理念上虽已达成“言文合一”“四文合一”的基本共识,但文言文“文言”“文章”“文学”“文化”四者是什么关系,孰轻孰重,却因教师对其内涵理解不同,而在教学中呈现出不同样态。本文基于四点理由,提出“初中文言文教学应重视文学欣赏”的观点:一是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中的文言文都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学作品;二是前辈语文大家和当代优秀教师都自觉将“文学欣赏”作为文言文学习的重点;三是新课标及统编教材对文言文学习提出了明确的“文学欣赏”要求;四是素养立意的文言文阅读测评需要教学与之同步。  相似文献   

3.
许昌良  黄冕 《江苏教育》2014,(12):17-19
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新背景下,区域联片成群地建设优质学校,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是时代赋予教育的责任。创建优质学校需要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寻找优质学校新的意涵,“欣赏型探究”无疑是一个崭新的途径。“欣赏型探究”的创始人和系统阐释者库珀里德(David Cooperrider)指出,“欣赏型探究”是“一种全新的积极变革方法,是对以问题为基础的管理方法的彻底背离”。在“欣赏型探究”中,“介入让位于探询、想象和创新;发现、梦想和设计取代了否定、批评和消极治疗”。该概念的深入阐释者撒切恩克里(Tojo Thatchenkery)和梅兹克尔(Carol Metzker)认为,欣赏型智力“是一种在现实中捕捉那些内在的、积极的和生成性的潜能的能力”。在“欣赏型探究”理论指导下创建优质学校,应当秉承的价值观是:组织具有对正面思想和正确知识进行回应的积极趋向性;未来的形象和创造那种形象的过程给予全方位变革的能量;学校发展基于一种积极动力的信仰。用完整的视角看世界,消解纠缠问题与聚集缺失的病态旨趣与嗜好,努力向成员展现未来美好的图景,促进个人、组织与环境协同并进,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为此,应当把握好以下四个向度。  相似文献   

4.
教材简析:本单元“语文七色光”共安排了四项内容。第一项是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训练:比较组词,填写恰当的词语,用打比方补充句子;第二项是日积月累:积累与风景相关的对联;第三项是知识窗:介绍山水风光的由来;第四项是窗外事:收集描写四季景色的古诗,朗读和欣赏。  相似文献   

5.
“欣赏·评述”是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欣赏·评述”领域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课程标准》指出:“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克服以往以教师讲述为主的弊端,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传统的欣赏教学,学生不知道怎样欣赏,更不知道怎样评述。  相似文献   

6.
近日,大连市教育工会开展“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四项行动。一是充分发挥科技优势,为企业、农村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供咨询、鉴定、攻关等技术服务:二是以“工人先锋号”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深化创新具有知识分子群体特点的建功立业活动;三是为改革发展献计献策,实施“金点子”活动并与教代会提案工作结合起来;四是立足岗位点滴做起,推进节约环保行动。  相似文献   

7.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应创设文本情境,以。品读”悟情悟理;借助问题探究,以“辨读”欣赏评价;开展合作学习,以“创读”拓展思维。  相似文献   

8.
课前准备:黑板上写上“学会欣赏”四个大字,并配以花草装饰。  相似文献   

9.
一、缘起《外国小说欣赏》作为选修课程,教学难度不小。小说欣赏选修课怎么教,没有现成样板:教材以“话题”和“例文”结合的方式编撰.八个“话题”引入了较新的文艺理论研究成果.十六篇“例文”很多是陌生的篇什。如何选择和呈现教学内容?我们特地策划了主题为“外国小说怎么教”的教研活动.  相似文献   

10.
“文学欣赏”,顾名思义,首先,拿来欣赏的“文学”必须有可供“欣赏”的价值。是“具有较丰富的内涵、较高的艺术质量的文学形象”,是“可供欣赏的客体”。简言之,必然具备美的属性和品格,是含“美”量较高的东西。否则,欣赏就失去了价值。 古今中外可欣赏的作品可以说是灿若星辰:中国的《诗经》、《离骚》、《史记》、唐诗、宋词、元曲、《西厢》、《水浒》、《红楼梦》……,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外国的莎士比亚、巴尔扎克、莫泊桑、福楼拜、但丁、雨果、列夫·托尔斯泰……,众多的文学大师,他们的作品博大精深,尽现异国风情。…  相似文献   

11.
“五级联创”打造学习型组织 第一级:“班子”学习。以“知识与能力、文化与政治、理论与实践、管理与技术”四结合为基本原则,以“内容、时间、地点、主持人”四落实为基本要求,建立三分之一时间处理事务、三分之一时间调研、三分之一时间学习的“三三制”工作制度;  相似文献   

12.
结合《庄子》关于天地之关的论述,指出“道”是关的最高范畴。欣赏这种最高最大的美,共有四种方式,侧重于主体认识的是“坐忘”和“心斋”,侧重于主客体关系的是“以天合天”和“物化”。最后,文章还指出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说与庄子审美观相为补充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清代盛大士说过“画有四难”云云。本文借此“四难”作为视角,对苏轼《月梅》图进行鉴赏评析,并于欣赏之中揭示其创作特色:一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笔少面多,栩栩如生;二是以为正,奇、安相济,画势均衡,险不入怪;三是经营惨淡,布势天成,浑然画面节奏的律协和,生机勃勃;四是意境深邃,“物我相融”.这些意见时研究作为北宋“文人画”领袖的苏轼的绘画理论和绘画实践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享受活动,是一种读者的再创造活动。文学欣赏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首先,文学欣赏必须具备可供欣赏的客体(欣赏对象)。 客体是指具有较丰富内涵和较高的艺术质量的文学形象,这种审美对象又有三方面的特点:其一,必须具备美的属性或品格的对象。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巴黎圣母院》中的加西莫多。美是以真知为基础,以美为前提,包含着人类最为珍贵的积极肯定的本质和本质力量,同时具有形象性和宜人性。其二,客体应与主体的审美能力相适应。有人说:“欣赏音乐要有欣赏音乐的耳…  相似文献   

15.
《汉书》的资料工作具有四个特点:家学渊源;利用“图书馆”;目的和标准明确;成就很大。其编纂工作也具有四个特点:创新精神;求是精神;文史结合;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探讨选修课教学规律:正确理解教材实质,科学把握和运用教材,实行系统化教学,总结方法与规律;注重对学生的引导,授学生以“渔”;同时,教师要形成谦虚、严谨、诚恳的教学态度,担负好语文教师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小语“四始合”教学改革实验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手段,以现代教育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为指导,将“识字教学、阅读理解、作文训练、电脑应用”四者有机结合,以探索新型的语文教学模式。主要包括:1.识字教学模式。可用“看一听一说一写一打一想”来概括。看:看字形,分析间架结构;听:听老师的讲解和示范读音;说:说出字的拚音、部首、笔画顺序、字义和认知码编码;打:按汉字编码用键盘输入,打出汉字;想:激励学生联想。2阅读教学模式。可用“预习一重点字词讲解一课文默读与朗读一利用课件阅读一阅读竞赛一师生共同总结”来概括。3.…  相似文献   

18.
清代盛大士说过“画有四难”云云。本文借此“四难”作为视角,对苏轼《月梅》图进行鉴赏评析,并于欣赏之中揭示其创作特色:一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笔少画多,栩栩如生;二是以鼓为正,奇、安相济,画势均衡,险不入怪,三是经营惨淡,布势天成,浑然画面节奏韵律协和,生机勃勃;四是意境深邃,“物我相融”。这些意见对研究作为北宋“文人画”领袖的苏轼的绘画理论和绘画实践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施菁才 《宁夏教育》2012,(11):56-56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欣赏是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对其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克服以往以教师讲述为主的弊端,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20.
文学作品是作家特定时代心灵的产物.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本文分析了月亮在《前赤壁赋》中的用法:以月造境,以月喻理;探究了这两种用法的思想基础和文化含义:“儒道互补”的理性精神;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天人合一”的字宙观念;“恒常”与“变易”的辨证思维。从而为阅读和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