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你想要孩子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你"唤醒"的是心灵的哪些东西。教育的真谛是什么?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们都深深认同这一点——教育本质上讲是一种"唤醒"。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不能触及到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能成为教育;斯普朗格认为,教育最终的目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价值》一书指出:良好的教育最显著的影响就是"唤醒教育者的内心,想要接受更多的教育、领悟更多的新知、体会更多的经验"。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常把"教育唤醒"应用在孩子身上,唤醒的对象固定在一群天真烂漫、纯洁无瑕的孩子,可是我们什么时候会想到,当你唤醒孩子的同时,孩子也在唤醒老师,而且这种唤醒是一种无价的"礼物",孩子馈赠我们的远比我们给予孩子的多得多!我想这也是老生常谈的"教学相长"吧!  相似文献   

3.
去年9月初我听了两节市级公开课.开课的张老师从教才几年,王老师从教十几年.两人都上《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这一内容.下面是两位老师在讲"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这一知识点时的实录. 一、王老师的做法 导入新课:同学们,"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这一知识点是我们高考常考的内容,也是我们同学常出错的内容.请大家阅读教材明确两个问题:①商品的含义是什么?②商品的基本属性有哪些?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了这两个问题,学生自读教材,老师巡视.5分钟后,老师要求学生停止阅读并交流.具体过程从略.  相似文献   

4.
有一位老师到外地执教公开课《早发白帝城》。为了体现新课标精神,他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向老师提问题。结果,学生提出了以下的问题:李白写了多少首诗?李白的诗歌有什么特点?李白这首诗是怎么来的?李白的酒量有多大?李白有儿子吗?李白死在什么地方?这首诗是李白什么时候写的,青年、中年还是晚年?江陵是什么地方?现在叫什么?请老师给我们谈谈古体诗都有哪些形式特点好吗?李白那个时期还有哪些诗  相似文献   

5.
开心巧克力     
《科学启蒙》2012,(6):56
校园里的小笑话自不量力除物理课上,老师津津有味地把"力"这一章讲完了,同学们听得格外认真。突然,老师问道:"不如我们来举个例子,让同学来细细分析究竟由什么力组成,好不好?"看到窗外一辆汽车由于出了毛病停在那里,老师就说道:"如果一个人去推一辆汽车,那其中有哪些力?想想我们学过的什么重力、压力、摩擦力……"  相似文献   

6.
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所以教育改革必须回到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上来。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目前最受认可的,一是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的名言:"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二是卢梭在《爱弥儿》中的名言:"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  相似文献   

7.
<正>【课例描述】片段一:政治权利初体验师:请看,这是老师刚收到的选民证(图一)。猜猜看,这说明老师享有什么权利?你们拥有这一权利吗?生1:选举权。我们没。师:这一权利属于公民的哪一项权利?为什么老师有而你们却没有呢?生2:政治权利。因为我们是未成年人,也许还有其他原因,具体是什么就不清楚了。师:不错,大家并没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那么,公民还享有其他哪些政治权利?  相似文献   

8.
生活中,我们离不开大人的照顾,离不开兄弟姐妹的帮助,离不开老师的教育……我们还离不开哪些人呢?快来和我边拍手边唱一唱我们身边的"重要"人物吧!  相似文献   

9.
<正>本刊编辑部:潘老师,通过不久前举行的"全国‘自觉教育思想’学术峰会",我们了解到您的"自觉教育"思想在全国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得到了教育同行的广泛认同。能否请您将"自觉教育"的精要给大家解读一下?潘建明:"自觉教育"是唤醒人不断自我觉悟、智慧精进的教育,主张用自我觉悟的理念通过适合的途径实现师生共同成长,其核心是唤醒人(包括教育人本身)的德性、理性、智慧和创造性,即增强学生的"自教"能力、激活教师的"他教"智慧。  相似文献   

10.
郑蓓 《幼儿教育》2012,(11):6-7
生命教育这么丰富的内容,对幼儿来说可行吗?我们又该如何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呢?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对生命有着许多问题:我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生病?树叶为什么会掉下来?为什么人会死掉?死是什么?回想一下小时候,当我们提出类似问题时,家长和老师是如何回答的呢?过去,针对上述问题,大部分家长和老师的回答是:"等你长大后就知道了。"或是以一些带有教育目的的善  相似文献   

11.
"以完整的教育塑造高素质的现代人"的思想是我们每个老师在追寻着教育中的真谛。教书先育人,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我们培养的每一个学生,无论将来做什么,成就大小,她首先必须是一个完整的"人"。因此,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成为了我教育工作的主要目的,而且把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作为德育教育出发点和归宿。作为一名信息学科老师,对于这门学科,同学们是普遍爱学的,因为没有考试的压力,老师和学生在一个相对轻松  相似文献   

12.
金生鈜教授是我的老师,写自己的老师本来就不那么容易,何况金老师平素又最痛恨人家吹捧自己.有一次,他对我们说:"我知道自己远没有人们所说的那样好,所以每次他们说我如何好时,我都感到十分不自在,我倒希望别人真诚的非常严格的批评."如何写?何以写?这绝非一个简单的问题.金老师要求我们为人为事真实、诚恳,是什么就是什么、不是什么就不是什么.回到教育本身,追问最真实的教育,这是老师所追求的教育信条.回到老师自身,尽力回到老师自身,也许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鼻韵母unün教学目标:学会前鼻韵母unün和整体认读音节yunyuan及四声。犤评析:教学目标实、简、明确、集中,要求适当犦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字母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继续去神游有趣而奇妙的拼音世界。我们先请出昨天学的第三户人家的成员,这些韵母叫什么韵母呢?今天,我们还要认识这户人家的另外两个成员。2.(屏幕显示情境图)师:先请同学们看一段动画,边看边想:动画上讲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景物?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3.(听语境歌)师:同学们跟着老师念语境歌。刚才,同学们在念语境歌时,老师听出来了,你们把今天要认识…  相似文献   

14.
句式是多种多样的,所表达的意思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教学生练习说话和写话时,应讲究句式变化的训练.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训练方法: 一、回答一连串的问题比如老师问:你叫什么名字?家里有哪些人?上学路上看见了什么?星期天你在家里做什么?等等.让学生采用“开火车”的形式  相似文献   

15.
记得《爱心与教育》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所以,我对学生倾注了全身心的爱,这种爱既是无微不至的,又是发自肺腑的、不由自主的爱.我时刻去感受孩子们的喜怒哀乐,每个孩子都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们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上面,他们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这一切的种种,换来的是孩子们心扉的敞开,心灵的贴近.  相似文献   

16.
最近,我阅读了《江苏教育》(2007年第11期)海安县曲塘镇中心小学陈进春老师写的《"小题"也要"大做"》,文章主要谈习题开发,陈老师讲了两点:一是"小题"能"大做"吗?二是"小题"怎样"大做"呢?文章最后是陈老师的思考:"小题大做"要注意些什么?主要写了三点:一是教材中哪些习题需要开发?二是所开发  相似文献   

17.
安扬 《家长》2013,(7):14-15
一、要想培养出有理想的孩子,家长该做哪些事?1.通过各种方法来了解孩子的理想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询问孩子:"你将来希望成为怎样的人?""你对未来有什么设想和打算?"等等。在观看电视、电影的时候,父母也可以借机问孩子:"你觉得这位模范人物怎么样?""这个英雄豪杰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父母还可以与老师  相似文献   

18.
片断一:导入老师这里有两瓶橙汁饮料(出示两瓶橙汁),你们知道哪一瓶橙汁浓一点?(学生边观察边猜)这时有一位学生提出“:老师把橙汁瓶子上的商标给我们看一下,我们就可准确地判断出哪瓶橙汁浓一点了。标签显示两瓶饮料中一瓶浓度为95%的橙汁,另一瓶浓度为60%的橙汁。学生判断浓度为95%的橙汁浓一点。这时,老师因势利导让同学们拿出课前收集的生活中的百分数相互交流一下,随即启发学生:你想知道百分数哪些知识呢?学生分别提出:1.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处?2.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3.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4.百分数是怎么写的?为…  相似文献   

19.
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十分重要.宋朝有个哲学家叫陆九渊.他第一次被带到老师面前,就向老师连提了三个问题.陆问;砚台搁在什么地方?师答:搁在桌子上.陆问:桌子搁在什么地方?师答:搁在地上.陆问:地搁在什么地方?老师答不出来了.陆九渊后来成为宋朝理学的一代宗师,不能不说与他从小爱追本溯源的思维习惯有关.怎样使学生养成多问的习惯呢?只有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因果思维的训练,鼓励学生"每事问",问到底.我在教高中哲学课中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时,设计了下边一组问题:为什么宋人违背了客观规律?(学生:沉默)哪些东西能够用人工拉长?(学生:铁条、面团等)哪些东西不能用人工拉长?(学生:动物、植物等)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学生:运动形式不同)宋人为什么违背了客观规律?这则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学生:因为他混淆了两种运动形式,没有在运动中把握规律.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正>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句名言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教师在课堂上所应扮演的角色,即教学的引导者、学习的促进者和灵魂的唤醒者。下面,让我们从教师角色扮演角度,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