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础教育参考》2014,(15):F0002-F0002
正2011年5月,在北京市丰台区教委统一部署和指导下,以北京市第十八中学为龙头,涵盖方庄地区27所中小学、幼儿园、职业学校、民办教育机构的方庄教育集群建立。三年来,方庄教育集群建设步步深入、不断升级,目前已经经历了三种发展形态。一是以资源共享为主要功能的初级形态。集群成立初期就建立了管理协调机构,积极进行内外联系,沟通、协调集群课程的建设和资源共  相似文献   

2.
王超群 《教师》2011,(16):17-17
日前,记者从北京市丰台区教委获悉,未来3到5年,丰台区将创建方庄、东高地等地区特色"教育集群",在同一集群内,通过实现生源从幼儿园到高中的逐层"对接"等改革,形成特色鲜明的区域教育品牌,促进区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3.
区域义务教育评价的重点应转向优化教育生态.良好的区域教育生态应体现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和公平发展.结构型质量,整合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发展质量,从教育均衡、优质和公平的三个维度,反映区域内教育资源配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以及发展状态的可持续性.评价区域的结构型质量,有利于缩小区域内公民办和城乡教育差异,缩小贫寒家庭子女与普通家庭、富裕家庭子女的教育差距,实现区域教育质量的优质、均衡和公平发展.  相似文献   

4.
名校作为优质的教育资源,担负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社会责任。以名校为龙头学校的名校集团化创新了基础教育办学模式,有利于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是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路径。探索名校集团化的发展模式,以共同愿景或目标为纽带,建立竞争与合作的平等主体关系,共同分享优质教育资源,尊重各自的特色,实现差异化发展,是名校集团化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5.
名校作为优质的教育资源,担负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社会责任。以名校为龙头学校的名校集团化创新了基础教育办学模式,有利于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是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路径。探索名校集团化的发展模式,以共同愿景或目标为纽带,建立竞争与合作的平等主体关系,共同分享优质教育资源,尊重各自的特色,实现差异化发展,是名校集团化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东城区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的重要组成,为达成办优质均衡、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一改革目标,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提升优质均衡发展能级;二是实施五育并举,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水平;三是优化治理样态,着力激发学校发展内在活力;四是强化队伍建设,着力形成教育人才管理体系;五是依托信息技术,着力完善智慧教育发展生态;六是统筹区域职能,着力健全优质均衡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及石景山区“打造首都CRD,建设北京新城区”的战略发展目标,为我区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坚持以科学的发展现统领区域教育发展,必须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提倡教育服务理念,走内涵发展之路,以关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和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新教育理念统领学校发展,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为每一名学生提供公平的教育服务,率先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我区把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实施现代标准化学校达标标准,作为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协调、创新发展的重要行动策略。  相似文献   

8.
民族地区的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地区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与促进共同富裕密切相关。民族地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特征表现,在以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回应人们对美好教育的期待;致力解决福祉民生,促进社会教育公平;增强国家认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其问题与挑战主要表现在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教育公平保障机制不够健全,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不充分,学校后教育存在一定的欠缺。研究提出,赋能、强权、并轨、改革和融合是民族地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9.
位于北京市东部的朝阳区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典型缩影,经济迅速增长、城镇化快速推进使该地区的教育均衡诉求日益强烈。近年来,朝阳区以经济基础为支撑,以推进校园规范化建设、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吸引优秀教育人才、转变学校管理体制为主要途径,在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大环境中探索出了一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模式———优质带动。  相似文献   

10.
在追求教育公平与优质均衡这一大趋势下,成都市青羊区面对历史性的学校办学条件和水平差异、城市化进程中的学校生源差异和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不合理差异,重树区域教育发展愿景,重构区域教育发展格局,以差异教育的区域推进,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其基本路径为:优质公平,定位差异教育区域实践高价值;整体布局,创造差异教育区域推进新格...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新途径,能够大幅度提升农村薄弱地区的教育质量,有效促进教育均衡的内涵式发展。此外,面对信息化浪潮,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当代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对当代教育的革新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并赋予教育均衡发展新的格局。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在农村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加速部署和实施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农村学校、薄弱学校跟上教育革新和发展的整体步代,并实现在前进与发展过程中的动态均衡、优质均衡。  相似文献   

12.
正教育生态,即立足于区域社会、经济、教育发展水平,探索出与实际要求相符、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方法体系。教育生态理念要求教育应该是与周围事物具备和谐、美好、健康的关系,不冲突、不对立。开发小学英语活动课校本教材,需要以教育生态理念为指导,改变英语教育现状,有效地结合地区、学校的优质资源,让学生在活动课上有话可说,有说的欲望。一、相关概念界定1976年,美国教育学者Cremin Lawrence提出了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西城区委、区政府将推进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并将其放在西城教育发展的战略地位。多年来,西城区以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展为目标。多措并举,切实推进区域义务教育高水平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从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质量、教育科研水平等多方面来看,义务教育阶段实验学校无疑是当地优质学校,这些学校应该责无旁贷地对区域内其他学校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在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黄州区的一大举措就是充分发挥实验学校的作用,引领其它学校实现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社会发展、教育发展、学校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出发,阐述经济欠发达地区研究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对课题进行界定,并确定研究价值。设计研究框架,对研究目标、内容和技术线路进行科学设计。该研究在理论上的认识是:推进教育优质均衡的宗旨是让"每一个"得到充分发展,重点是建构"校本的"学校特色文化。该研究在实践中的建树是:按需投入,促进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内并外联,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名校辐射,促进校际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打造特色,促进跨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社会发展、教育发展、学校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出发,阐述经济欠发达地区研究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对课题进行界定,并确定研究价值。设计研究框架,对研究目标、内容和技术线路进行科学设计。该研究在理论上的认识是:推进教育优质均衡的宗旨是让"每一个"得到充分发展,重点是建构"校本的"学校特色文化。该研究在实践中的建树是:按需投入,促进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内并外联,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名校辐射,促进校际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打造特色,促进跨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自然界中的森林生态系统、大树、灌木和小草支于防风固沙和维持生态平衡有着互相难以替代的作用,就一个地区或区域来讲,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也有着一种类似生态系统的生态均衡。在区域基础教育生态系统中,需要各级各类不同层次的基础教育资源。在区域教育资源布局和规划中,不能把所有的学校全部建设成为示范校和所谓的优质校。这既不现实,也无不必要,反而会破坏教育生态,使整体资源加速枯竭。  相似文献   

18.
从基本均衡转向优质均衡是现阶段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导向,也是在区域教育中有效发挥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的关键举措。在区域协调发展的进程中,区域空间要素与义务教育成效正向关联,区域空间集散对教育资源分布具有显著影响,区域空间差异使教育生态优化具有实施可能。但在义务教育生态发展过程中引发了教育生态空间结构性不均衡、空间资源要素利用率不高和空间生态循环持续性不够强等问题。实践来看,打造良好的区域空间生态是提升义务教育区域质效的可行路径:要从个体生态到群落生态,打造义务教育生态链;从割裂合作到协同治理,提高教育组织系统性;从要素富集到空间平衡,尊重教育发展竞争性;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提高义务教育平衡性。  相似文献   

19.
在大自然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大树、灌木和小草对于维持生态平衡有着互相难以替代的作用。其实,就一个区域采讲,教育的和谐发展也有着一种类似生态系统的生态均衡。在教育生态系统中,需要各级各类不同层次的教育资源。从资源、环境的角度表现为不同类型的学校和教师群体、区域教育资源都在创造着价值。教育的发展正逐步走向生态和谐。  相似文献   

20.
“十四五”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将进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将更加强调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优质均衡的发展主题。作为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的微观组织和生态基础,中小学应当超越对片面性、外在性办学绩效的追求,重视建设健康的学校组织和教育生态,运用基于学校组织健康的教育生态机制,以教育生态意义上的组织健康来保障学校教育的持久成功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鉴于此,中小学应加强建设“健康学校”的定力,着力塑造健康的学校组织机体和学校教育生态,谋求学校内外部教育资源与力量的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