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有道德的人,该不该追求个人名利呢?或者说,一个人追求个人的名利,是不是“有道德”的呢?按照“常识”,我们通常会对这两个问题给出否定的答案。受传统德育思想的影响,许多人一直反对任何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的名利意识与诉求。笔者认为,这是有违人的社会生存规律和道德成长规律的。这样做并不能保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反而可能使他们丧失对某些不健康思想的抵抗力。要想真正提高青少年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选择力,就应该正确对待青少年对个人名利观的追求,培养青少年正确的名利观。  相似文献   

2.
正"道德日记本"将学生道德存储,道德也能存储吗?洛阳市一小学老师就开创了"道德储蓄日记"模式,让孩子们每天记录自己所做的好事,并给自己打分。这位老师名叫黄秀云,今年52岁,她说:"我希望每个孩子都能不断增加‘道德财富’,形成发现自身优点、反省不足的习惯和品质。"此举有助于培养健全人格道德存储日记本的教学模式是从一些地方开办的"道德银行"演化而来的,虽有异曲同工之妙,却也不  相似文献   

3.
探索如何对待各利,乃道德建设题中之义。本文力图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细分和辩证分析中推出一种答案。 有位才能有为 道德上应给予荣誉名利以位置,人们思想上应有荣誉名利的位置。荣誉名利一旦成了社会道德的一种规范,在人们思想上就会有很  相似文献   

4.
陈献章儒道兼综的道德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献章作为明代社会变化的感受者和见证者,为救人心、救社会、重建道德主体哲学,摆脱束缚,大胆创新,实现了学术文化由理学向心学的转向。在这种转向过程中,透过陈献章对生死、苦乐、名利、仕隐等道德文化问题的阐述,可以看出其儒道兼综的道德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5.
<正>"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德育就是"指向人的德性培养的教育",是施教者对受教者有计划地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把社会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内在的道德品质,并表现出积极道德行为的过程。而在急功近利的"分数第一"的教育思维下,社会普遍追求用现时的"冷冰冰的高分数"换取学生将来的美好生活,德育很多时候只是表面上被重视,看起来美好,却没有育出很好的"德"来,教育的"分数悲歌"不时上演。作为开启学生心灵世界、服务学生精神成长的德育,应该可以更美好。  相似文献   

6.
君子之泽     
大人物之所以"大",无关乎地位名利,而关乎品行道德。梁启超的"迂腐"。1928年10月,梁启超重病在身,名医萧龙友登门诊治两次后,开处方下药。服药后梁启超的病情明显好转,但是后来,病情又出现反复。萧龙友再三嘱咐:"病想治好并不难,但不能仅靠药  相似文献   

7.
一、与名利财物“远距离”与名利财物“远距离”,要求班主任追求做人清廉。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希望广大教师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希望教师们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  相似文献   

8.
当班干部会导致"名利心太重"、"唯利是图"、"滋生权力欲"?其实,这完全是以成人的心态和道德标准来评价孩子的选择,把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个人偏向误以为是品德问题。学生想当班干部是其发展过程中的正当心理需求,也是其发展过程中的兴趣展露与尝试。班级之所以要选班干部,是  相似文献   

9.
<正>一"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千百年来,人们始终为名利而忙碌、奔波,为名利所累,甚至所害。这个世界上,有没有淡泊名利、心存高远的人?我相信是有的。但大多数人都无法摆脱名利的困扰,因为,大多数人在追名求利的过程中并不是被名利所苦,而是被生计所累。  相似文献   

10.
提到名利,人们总是以"淡泊名利"为荣,以"追名逐利"为耻.其实,追逐名利乃人之本性.世上没有不为名利的超人,只有善待名利的智者.只有追逐名利,人们才会给自己确定追求的目标,才会不断涌现工作的激情和催人前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11.
提到名利,人们总是荣于"淡泊名利",耻于"追名逐利"。其实,追逐名利乃人之本性。古人云:"食色性也。"名利是人食色性的引申和升华。鲁迅在谈到  相似文献   

12.
提到名利,人们总是荣于"淡泊名利",耻于"追名逐利".其实,追逐名利乃人之本性.古人云:"食色性也."名利是人食色性的引申和升华.鲁迅在谈到人的本性时说:"人的本性一要吃饱,二要温饱,三要发展."因此,人们追逐名利乃正当要求.人连名利都不需要了,不追求了,那么他心就死了.因此,不追求名利的人是难以想象的.世上没有不为名利的超人,只有善待名利的智者.只有追逐名利,人们才会给自己确定追求的目标,才会不断涌现工作的激情和催人前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13.
周朴园对"名利"的追求和对"真情"的渴望构成了周朴园性格的两极。这两极既矛盾又交叉,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下,有时此强彼弱,有时此弱彼强。具体表现为:早年相恋同居时,情感是浓烈的,"真情"多一些;要娶有钱有门第的小姐时,赶走侍萍,"名利"占了上风;侍萍"死后",怀念愈来愈浓,"真情"多一些;侍萍重现时,他用金钱息事宁人,"名利"又占了上风;年纪大时,想获取精神自由,少有"名利"之心。  相似文献   

14.
善待名利     
"名利是场,名利是网,几多较量,几多迷茫;名利是帆,名利是墙,几多奋斗,几多沮丧",在名利面前,相信很多人都会说:我们要保持一种淡泊的心态!可是,当有一天,名利的花环幸运地戴在你头上时,你真的还能保持那样的淡定吗?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萨金特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就面临过这样的考验——  相似文献   

15.
实验名称:"友情"粉末与"金钱""名利""爱心"三种溶液的化学反应实验器材:试管三支,"金钱"溶液、"名利"溶液、"爱心"溶液各50mL,"友情"粉末少许。  相似文献   

16.
逐名与逐臭     
名利如同玻璃,会被你的疯狂敲碎。最近有两件事情引起了公众的关注。一个是"市长接机",赵本山一行的商务包机,因天气原因备降常德机场,常德市市长亲自接机,并与赵本山合影留念。一个是"踢馆事件","打工皇帝"唐骏应邀到南京林业大学作题为"我的成功可以复制"的演讲,遭遇"踢馆"。一个女大学生拿着一沓"西太平洋大学"的学位证书,请唐骏签字,并说:没有道德的人不应站在高校的讲台上。市长有追星的权利,只要不动用公共资源就行:学生有热捧唐骏的权利,也有"踢馆"表达反忽悠的权利。在众说纷纭之时,我觉得背后还有更为深层的东西,即人们对于名气的倾  相似文献   

17.
道德记忆是人类道德生活经历在其脑海中留下的印记或印象。道德记忆使人类在"过去"拥有过的道德风俗和习惯、道德原则和规范、道德思想和精神、道德实践和行为成为可以回顾的东西。道德记忆可以区分为个体道德记忆和集体道德记忆。个体道德记忆是关于个人道德生活经历的记忆,它是在记忆的个体框架内发生的记忆。集体道德记忆是在集体层面展开的,它展现的是一个集体性道德记忆框架,可以通过家庭、种族、宗教、组织、团体、军队、阶级、国家等等"集体"形式表现出来。道德记忆是人类道德思维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能够为人类在"现在"和"未来"追求道德和践行道德提供重要依据,能够推动人类对其"过去"承担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18.
歌手,歌手     
很少能见到真正的歌手了。在我看来,那些经常在眼皮下晃动的,只不过是一些身价不凡的歌星,一些以唱歌为营生的公众人物而已。他们惯于用包装精美的商业性歌喉换取更多的金钱和名利。他们将原来十分寻常的自己浓妆艳抹,精心设计成他人的青春的偶像。一切都似乎来得那么轻松、那么投其所好、那么令人欣羡,令人惊奇费解。  相似文献   

19.
古时孔子的思想要求人们"克己复礼","吾日三省吾身",老子的《道德经》提出当"贵质朴","轻名利"。传承整个的历史文脉,不难看出道德教育始终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向上,但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道德教育刻不容缓。本文从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的现状谈起,通过多角度的分析,对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些道德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0.
让恶劣学风没有容身之地 目前,社会上的浮躁风气和商业上的投机心理侵蚀着学术,一些学者忘记了学术的目的,或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或媚于世俗,热衷炒作;有的人甚至丧失学术道德,以抄袭剽窃的手段换取一时的名利。这简直就是学术自杀的行为! 北大是一座神圣的学术殿堂,我们必须凭着学术的良心郑重宣告:在这里,恶劣的学风没有容身之地;我们必须郑重地承诺:在这里,不出赝品! 当然,宣告和承诺只是开始,学术建设是长期艰苦的任务,良好的学风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它体现在每一堂课上、每一篇论文之中。我希望学校的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