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古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此语道出了“行”的源头,即人之身、心之性。虽说掣肘“行”的外物繁多,但决定其走向的,仍是心性和心能,德者德行,卑者卑为。可如今,竟现身一套戏法:给德颁了一个大红折子,以德换币,以币彰德,繁殖出了一大堆“道德银行”和“道德富翁”来。  相似文献   

2.
最近读报,多次看到“道德银行”这个词眼,甚感新鲜,好奇之下上网搜索,发现它早已并非新鲜事物,自世纪之初到现在,从社会到学校,从大学到小学,“道德银行”早就层出不穷了。“道德银行”的基本做法是:为相关人员开设一个“道德账户”,发给一本“道德存折”,户主凡有善举善行得到确认便可作为“道德货币”记入存折,日积月累,最后根据“道德货币”储量,或评选“道德富翁”,或兑取道德教育所需的“学分”,或在自己需要时换得相应的社会回报。  相似文献   

3.
近来,许多中小学开设了“道德银行”,引起了社会关注。有人认为开设“道德银行”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条新途径,一个新载体。有人却认为在中小学生中设立“道德银行”,把道德视为一种财富加以量化,而且在做好事时,一味地想着做完好事可累积多少分,可得到何种奖励,是否会无形中给孩子们一种不良提示?本期话题针对学校开设“道德银行”有利还是有弊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正最近读报,多次看到"道德银行"这个词眼,甚感新鲜,好奇之下上网搜索,发现它早已并非新鲜事物,自世纪之初到现在,从社会到学校,从大学到小学,"道德银行"早就层出不穷了。"道德银行"的基本做法是:为相关人员开设一个"道德账户",发给一本"道德存折",户主凡有善举善行得到确认  相似文献   

5.
开设道德银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但细想想就会发现,这样的教育方式在理念上不科学,在操作上难执行,更像管理者的一场作秀. 教育理念的缺失导致操作的不科学.先不说学生的所作所为是否都能被清楚地划分在好与不好的圈里,单说事件本身被赋予的加、减分值这一做法就是极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6.
2004年秋季开学伊始,南京市某中学初中部的学生每做一件好事,都会得到老师送的一张与普通银行卡一般大小的硬纸的“道德银行”储蓄卡,卡上印着“阳光洒满校园,道德永驻心间”的字样。到该学期结束时,校团委将统计每位学生得到“道德银行”卡的数量,凡拿到“道德银行”卡数量多的同学就有机会获得“道德银行小卫士”的称号并受到表彰。报载,由于“道德银行”卡数量有限,不是所有做好事的学生都能拿到,所以班干部们会在班级日志上记录,在学期末评优时可以加分。一个时期以来,校园“道德银行”在国内呈现出遍地开花的态势。如浙江、湖南、江西等地都设有“道德银行”。而湖南湘潭大学的雷锋公司也是“道德银行“的一种表现形式。顾名思义,所谓“道德银行”,就是储存道德的银行,它是根据在校大中小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情况,将学生们在这些活动中的表现,按一定标准转换成“道德币”的形式存入“银行”,作为其在“道德银行”中的储蓄。  相似文献   

7.
9月13日,对巨鹿县育蕾小学学生王丽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这天,她从学校的超市中"买"到了自己心仪的书包.她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自豪地告诉爸爸妈妈:她买书包没花一分钱,而是用的自己品行储蓄卡上的积分. 为让学生从小接受到良好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巨鹿县育蕾小学开通了"品行储蓄银行"这一新的育人渠道.为此,学校特意制定了"品行储蓄实施方案",明确以积分的形式作为记录,并为每一名学生印制一本品行存折.同时,配合着积分,学校采购了大批文化体育用品,建设了道德品行超市.在这个特别的超市里,购物不用现金,而是凭学生们积累的积分来换购商品.这项工作由学校德育处牵头负责,班主任自然成为班级储蓄部主任,负责班内学生的品行储蓄明细,各班的班长和小组长成为储蓄代办员,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参照学校制定的标准,为学生们办理这项储蓄业务.当存折里的积分积累到一定数额,学生便可以凭存折上的积分到学校的品行超市兑换相应的奖品.  相似文献   

8.
"道德银行"通过"道德币"的形式鼓励学生在不断做好事的过程中积累"财富",为学生的道德建设提供了一个很好、很新颖的平台.其落脚点和出发点就是希望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它无疑是当前德育管理的一种新模式. 在小学中设立"道德银行"更具有可操作性.因为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对世界的认知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对学生而言,他们对"道德银行"大多充满期待,也乐于接受,这就是最好的引导.  相似文献   

9.
彭霞 《教育教学论坛》2012,(38):268-269,183
"道德银行"是近几年产生的全新的道德教育模式。自诞生之日起,就争议不断。针对高校道德银行是否具备可行性,本文以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道德银行为例,对其可行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道德银行"构建能否实现促进人的全面、持续发展,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构建原则,即能否做到道德提升与思想升华并举、价值导向与实践体验相融、引导激励与规范养成并重。基于构建原则,可以从目标、关键与保障三个视角探究青少年"道德银行"构建思路,即开发主体功能,注重价值扩展;搭建组织框架,揭示主要方法;完善运行机制,实施绩效评估。  相似文献   

11.
为引导激励学生追求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临盘街道办牛角店小学成立了“道德银行”,储蓄学生的美德。“道德银行”由分管德育的老师任“行长”,每个班都设有“分行”,每个学生都有“道德银行存折”。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礼仪常规》为标准,将学生主动帮父母干力所能及的  相似文献   

12.
自浙江的一所高校创办道德银行,将道德行为折合成"货币"的形式储存后,最近,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紧随其后,也推出了"道德银行".该校的"道德银行"是参照银行运作模式,将学生志愿者参加的志愿服务、好人好事等以"道德币"这一虚拟货币的形式,记录在学院开办的"道德银行"的存折上.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道德币",成为自己的"道德资产".  相似文献   

13.
"道德银行"活动顺应儿童喜欢游戏的天性,模拟银行储蓄流程,将小学生需要端正养成的优良品行和日常行为,以"储蓄道德提升价值利息"的活动过程,引导全体学生踊跃参与,积久成习。活动中,校方和老师以银行应有的"职业道德和诚信",对该项活动加以认真负责的维护。同时,调动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密切配合,对学校德育工作齐抓共管。在"道德银行"激励下,孩子们的品行从被动要求逐渐转化为主动养成,老师因学生进步而主动以教书育人自省自律,校方也对该项活动更加珍重,教风、学风、校风明显好转,家校合作逐步深入。"道德银行"如同杠杆,撬动了学校整体工作的上档升位。  相似文献   

14.
美德教育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主题,也是实施和美教育办学特色的主要渠道之一。我校的美德养成教育内容结合大连湾地域外来务工子女多、独生子女多、家庭背景复杂,部分学生缺少爱心、自信心、缺乏诚信团结的意识和友善的品质这样的特点:锁定了四个核心美德,即感恩、勤俭、诚信、友善。长期以来,德育的评价机制一直是我们较为头疼的话题,总觉得人的道德看不见摸不到,很难量化考核。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思考,我校领导班子集思广益,最后确定  相似文献   

15.
1美国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进行银行救援的“金融稳定计划”在市场上反响平平。我上个月提出,用已有的有限税收来开办全新的“好银行”,这才是解决危机的最好办法。  相似文献   

16.
古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此语道出了"行"的源头,即人之身、心之性。虽说掣肘"行"的外物繁多,但决定其走向的,仍是心性和心能,德者德行,卑者卑为。可如今,竟现身一套戏法:给德颁了一个大红折子,以德换币,以币彰德,繁殖出了一大堆"道德银行"和"道德富翁"来。 2003年11月5日,首家"大学生道德银行"于钱塘江畔的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挂牌营业。该院的  相似文献   

17.
据近日《大众日报》报道,无经济担保,无还款日期,无贷款利息,承诺尽早还款这种被称为“道德贷款”的贷款模式,不是金融部门推出的,而是山东交通学院汽车工程系发起的面向贫困生的救助活动。贫困生各校都有,有的已占到学生总数的五分之二还多,贫困生们为学费、生活费发愁,甚至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学业。各级也都在为贫困生想方设法,有国家助学贷款,有学校设置的助学岗位,可有时贷款贷不到或手续太繁杂;有的助学岗位僧多粥少,不能让所有的贫困生得到救助。鉴于此,山东交通学院汽车工程系在国家贷款和助学岗位的基础上,自己想办法向学生贷款。资…  相似文献   

18.
赵杰  李守彪 《教师》2014,(11):5-5
道德银行以其特有的银行存储机制方式唤起了社会各界人士奉献爱心,以此拉动整个社会的良好风气。在我国,道德银行的兴衰是2000年以后的事。本文以河南省郑州市道德银行运营模式为例剖析了其数字化运作背后的弊端是致其倒闭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9.
道德认识是指人们对道德规范和原则的理解和掌握,包括道德概念、道德观点的形成和道德判断能力的提高。一般说来,一个人对某一道德原则和规范有了清楚的认识,坚信其正确才能比较自觉地按照其去行动。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的前三项是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热爱人民的教育。加强学生的道德认识,要先从这三项教育入手。 第一,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2004年开始,在南京师范大学鲁洁教授的直接关心下,江苏省邗江中学开展的十五教育部重点课题《过有道德的课堂生活——基于新课程理念的有道德的课堂教学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引起了国内教育界同仁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