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书名:《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装帧:平装作者:叶澜页数:392页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定价:13.80元出版日期:2000年8月作者简介:叶澜,1941年12月生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在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主编。兼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兼教育学原理学科组组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相似文献   

2.
我在很偶然的情况下,从北京一位朋友手中看到袁振国先生的《教育新理念》,而且最初吸引我的,是这本书特殊的外观———几乎呈正方形的16开本深蓝色的封面;然而,刚翻了几页,我便完全被其内容所吸引。我是出差途中,在机场候机厅和飞机上一气呵成读完这本书的。作为一个正在攻读教育哲学博士的中学教师,近年来因为专业学习的需要,我也读过不少教育方面的著作,但像这样富有魅力的教育著作是不多的。这本书告诉我,教育理念不是抽象的,而是与教育行为联系在一起的。人们常说:“深化教育改革关键是提高教师素质,而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是转变观念,也…  相似文献   

3.
师范院校应确立教师教育新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教育是教师培养和教师培训的总称,其实质是实现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我国师范教育长期以来形成了单一封闭的教师培养模式,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改革,已显露出种种不适应,并面临新的挑战,作为以师范教育为主体的师范院校,必须确立教师教育的理念,进一步增强内涵,扩展外延,实现教师培养与教师培训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4.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主体,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位,以学生的创造性发展为本位.教育工作者在参与新课改的实践中,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热情,确立行动目标,迎接教育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职业教育是适应大生产对劳动力新需求而产生的教育类型.工业进入中国以后,对职业教育理论的探讨和实践一直就没有中断过.我国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先生创办的中华职业教育社,率先精准地提出了"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践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的职教理论,强调了职业教育实践的重要性、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创新了中国职业教育的理论探讨与实践.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技工学校的建立、发展,一直也是在体现着这条关于职业教育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激励理论的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特别是关于教育激励的系统研究,在我国基本上还是一块空白。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4月出版的《教育激励的理论与实践》是由吉林省教育科学院副研究员颜震华、王绍海主编的一部著作,该书较为系统、全面地阐述了教育激励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该书依据教育激励实践的丰富经验、大量的抽样调查和多年的研究成果撰写而成。它  相似文献   

7.
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成果<学校心理素质教育>,新近由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安徽师范大学张履祥教授等与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密切合作,努力实践和大胆探索的结晶.该课题中期研究成果荣获教育部全国师范院校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该书出版后先后荣获第五届"安徽图书奖"三等奖、安徽省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这是一部切合教育现实,借鉴先进理论和研究方法,论述素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模式的成功之作.它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哲学思考——读张腾霄《教育哲学漫谈》●毕诚宋荐戈张腾霄撰著的《教育哲学漫谈》已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作者以朴实而稳健的洗炼笔法分14章对什么是教育哲学、东西方教育哲学发展史的脉络与特点、教育与政治及经济的关系、教育与遗传及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北京师范大学和美国杨伯翰大学联合主办的《2 1世纪教师教育理论和实践研讨会》上 ,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和中国从事教师教育工作的教授、专家们作了报告 ,并同与会者进行了广泛的研讨。借鉴上述各国教师教育的成功经验 ,结合太原市教育学院开展中学物理教师继续教育的实践体会 ,本人就 2 1世纪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作以下初步探讨。一、面临的时代背景作为教师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充分认识 2 1世纪教师教育所面临的时代背景。知道世纪交替之际客观世界究竟发生了哪些巨大的变化 ?并充分认识这些巨变为教师教育造成了哪些影响 ?只有这样才…  相似文献   

10.
“用四通八达的教育,来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解放小孩子的头脑、双手、嘴、空间、时间。”“在民主生活中学民主。”“(这所学校)和别的学堂不同。他头上顶着青天,脚下踏着大地,东南西北是他的围墙,大千世界是他的课室,万物变化是他的教科书,太阳月亮照耀他工作,一切人,老的、壮的、少的、幼的、男的、女的都是他的先生,也都是他的学生。”“我们是现代的人,要过现代的生活,就要受现代的教育。不要过从前的生活,也不要过未来的生活。若是过从前的生活,就是落伍;若要过未来的生活,就要与人群隔离……我希望乡村教师,要办今日之学校,…  相似文献   

11.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21世纪是信息化、知识化的时代,更是终身学习的时代。世界各先进国家无不在积极寻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使教师的专业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以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进而能推进社会的发展。一体化的教师教育强调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培训这三个阶段的连续和统一,并注重彼此之间的衔接与过渡。初任教师作为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所处的专业发展阶段——入职阶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更是一个充满困难和考验的过渡时期。任学印博士的《教师入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一书对教师入职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2.
由于本书作者黄景容先生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因而在这部专著的写作过程中,明显采用了教材编写和授课教育的许多方法与特点,大体上是先把问题提出来,然后大量选用古今中外各种各类事例,像讲故事一样不紧不慢、从容不迫地论说开来,终了一节文字才给出结论,这样一来,使这部原本应该是理论色彩很浓、学究气很重的专著反倒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变得易读易懂了.  相似文献   

13.
<正>中小学现在培养的人才大约要在二三十年后发挥中坚作用,易言之,二三十年后建设国家的中坚力量就坐在现在的中小学课堂里,说未来掌握在今天的学生们手里就是这个意思。那么,如何用过去的知识培养今天的学生服务明天的社会?阅读伊恩·朱克斯、瑞恩·L.沙夫的《教育未来简史》或许有助于我们思考并回答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杜威认为学校的道德教育必须使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所需要的的道德准则。学校道德教育的过程应该是引导人性发展的过程,学校道德教育的途径应该是知行合一的,应该是学校和社会相结合的。纵观我国道德教育现状,学校道德教育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而杜威的道德教育理论符合我国国情,我们应科学借鉴杜威的道德教育观点,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不断改进和创新。  相似文献   

15.
对教育学,有众多的批评。其中,最为激烈的批评之一,就是教育学脱离实际、高高在上,与实际的教育、教学实践缺乏鲜活的联系。个别偏激之士甚至认为,教育学乃无用之学。几年前,我亲听一位卓有成绩的教育工作者这样说:“教育学没有什么用,我的做法都不是从书本上来的,都是自己摸索出来的。”这种评价,不无偏激,但却令人反思。  相似文献   

16.
王旭东 《现代教学》2008,(11):77-79
[本书及作者简介]吴庆麟博士,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并担任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心理学会副理事长。胡谊博士,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吴庆麟博士曾著有《认知教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著作;胡谊博士曾著有《专长心理学》《成长的阶梯——成为专家教师之路》等著作。本书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介绍了新教师“如何才能成为该领域的优秀教师”,不仅要了解教师的成功之道,更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学习活动规律。  相似文献   

17.
任何教育理论都会与教师发生联系,但是以往大部分教育理论都有一个共同的倾向:只是在对教师提出要求时才涉及与教师的关系。到目前为止,这种状况在我国仍没有多大改变,如《教育研究》1997年第9期发表的《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一文提出必须看到“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实践共同体理论对学校教育变革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莱芙和温格提出了"实践共同体"理论之后,不少教育工作者尝试将这一理论引入教育领域,在课堂上构建实践共同体。但基于日常社会生活的学习与学校教育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差异,在学校教育中生硬地套用实践共同体理论有损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有必要先厘清概念,分析实践共同体理论的长处与不足,阐明实践共同体与学校教育的异同,以真正深入探讨如何将学校和社会联结起来,一起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实践共同体,使学生早日实现相关共同体的合法边缘参与,获得广泛的学习经验,向着成为共同体中的核心成员的方向成长。  相似文献   

19.
唐雨心 《新读写》2010,(6):34-34
以我这个学电影的人来看,这还真是一篇很有电影画面感的习作呢!光怪陆离、流光溢彩的高饱和度画面,让人如置身于《阿凡达》式的华丽冒险中。小作者梦想中的未来学校,和电影中的未来世界有着某种相似之处:通过全方位调动感官,让学生(观众)从中学习(体验),让人有所收益,又乐在其中。  相似文献   

20.
近日阅读袁振国先生的《教育新理念》,对袁先生关于审美教育的观点产生共鸣,并由此引发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