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需正确、全面把握其内涵.我国现阶段贫富差距拉大,但还未出现两极分化.这种差距的形成主要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及其分配方式决定的.政府必须加强宏观调控,调节和控制贫富差距,防止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财富大量增加,也出现了贫富差距扩大及诸多社会问题。至于我国社会是否已经出现了两极分化问题,应当根据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和“先富后富论”来评估我国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并以此来做出全局和科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与社会主义义利观有一致性。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邓小平社会主义义利观的物质基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为全体人民谋利益,是邓小平社会主义义利观的核心内容;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邓小平社会主义义利观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4.
共同富裕必须解决分配不公问题人民教育出版社侯春山是否公平分配社会财富,是否出现两极分化,是衡量我们是否坚持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政策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尺度。邓小平同志高度重视这个问题,他提醒全党:“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新的...  相似文献   

5.
社会不平等或贫富悬殊并不等于两极分化,关于社会两极分化的思想是十九世纪出现的。不论是马克思、列宁,还是毛泽东、邓小平,都认为两极分化就是阶级分化。但在使用“两极分化”这一词语时,有时是用来描述贫富差距扩大的社会现象。目前,这一词语在使用中的歧义颇大,亟待界定。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所解决的一个基本的问题是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邓小平同志在分析总结我国和世界各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1992年春天作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新概括,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树立了一座丰碑。邓小平同志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贯穿于他领导的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早在1978年,邓小平就指出:“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总结历史经验,明确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僵化封闭不能发展社会主义,照抄外国也不能发展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制也没有社会主义;不重视物质文明搞不好社会主义,不重视精神文明也搞不好社会主义。他在纠正过去错误认识的基础上,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创造性地提出…  相似文献   

8.
本文依据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邓小平同志的思想和党中央的有关政策精神,浅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存在剥削,但不会产生资产阶级的垄断经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可以防止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9.
解决发展问题要善于把握时机王诚宏,王福生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提出,我们要...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在九二年初的南巡谈话中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了科学的概括,即:“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①这个科学概括,说明社会主义本质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二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三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相互统一的,它们互为条件,相互依存,构成一个辩证的整体。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前提,也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条件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本质究竟是什么,这是社会主义要解决的首要的理论问题。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在其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总结历史经验,结合改革开放的新情况,逐渐形成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总结,澄清了一些模糊观点,完善了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促进了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邓小平理论的中心主题。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概括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从实践的角度和价值观的角度来认识社会主义,从动态发展的观点来看待社会主义,而且重视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作为反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制度本质,把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体现着时资本主义的判断和对现代化的追求。民生就成为社会主义在中国所关注的一个根本问题。古代与民本相联系的民生思想有一种社会主义的潜能;近代以来,民生问题与大同思想的现代转化相联系,使中国现代化追求与西方社会主义取得了共鸣。从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追求到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创新,体现了对民生问题解决的不同路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把民生问题的解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问题。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科学的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为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确立了正确的出发点。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了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它在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问题的同时,也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问题,更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内涵,开辟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学说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历来十分关心反贫困问题 ,对社会主义国家反贫困作了一系列的论述 ,指出 :反贫困必须坚持社会主义 ,必须实行改革开放 ,必须反对两极分化 ,必须把发展农业放在首位 ,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16.
反对两极分化是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中坚定不移的原则,消除两极分化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中最具制度特征的价值指向,防止两极分化是共同富裕构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完整解读邓小平反对两极分化的思想,有助于人们在理论上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本质,在实践上坚定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论是在总结毛泽东晚年在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上的失误和对国情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论坚持了毛泽东的矛盾动力论: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分开,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表现进行深入具体地研究,找到了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途径和方法,即改革;强调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社会主义的具体体制进行全面改革,通过改革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转化为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论深化了毛泽东的矛盾动力论:以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发展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为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提供了正确的思路和方法,找准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科学地解答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问题,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找到了发展生产力最具时代意义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本质在哲学上有三个基本属性,一是事物本质的唯一性,二是本质的多层次性,三是本质表现的多方面性。“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做的概括,他在层次上展现为社会主义低级阶段(包括初级阶段)、高级阶段的阶段性本质,具有哲学上的唯一性和多层次性,同时在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它会在社会主义目的、职能上表现出来,从而贯穿整个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的经济伦理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研究和解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义和利的关系问题。他运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原理,总结我国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科学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他提出社会主义应该充分重视个人的物质利益,同时倡导恪守社会主义道德,并且力争使两者完美地统一起来。这不仅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南,而且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伦理道德学说。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邓小平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 ,始终把实现社会公平、提高效率作为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邓小平继承并超越了毛泽东的社会公平观。邓小平的社会公平观以效率为基础 ,坚持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 ,以效率促公平 ,以公平推动效率。邓小平的社会公平观 ,符合中国国情 ,科学地解决了在中国初级阶段条件下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 ,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提供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切实可行的价值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