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锐 《传媒观察》2013,(2):42-43
曾几何时,我们的前辈一杯清茶、一张报纸可以打发大半天,一本书便能温暖一段漫长的青春年月。时至今日,这样的情景已经一去不复返。在这个与时间赛跑的高速时代,我们的阅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浅阅读”、“微阅读”盛行,越来越多的人须臾不离数码产品。不久前,笔者参加一个朗诵交流会,居然有相当多的年轻作家都是拿着手机朗诵的,真让人感慨不已!  相似文献   

2.
谈慧玲 《出版参考》2006,(12S):I0006-I0006
第三极书局开业伊始便秉承“传承阅读”之使命,作为书局顾问的季羡林先生专程题词“传承阅读”贺第三极书局开业之喜。  相似文献   

3.
世纪末的“误读”世纪末的时候,最大的阅读热点是什么?也许就是世纪末本身了。因此,它也就成了世纪末最大的一个出版热点。在稍微大一些的书店里,你只要在电脑查询中键入“世纪末”一词,电脑便会告诉你,这里有三四十种书名中有“世纪末”一词的书供你在世纪末的时候阅读。不光“世纪末”,要是查询“本世纪”、“二十世纪”、“展望”、“回顾”一类的词,一样会吓你一跳。年初的时候,上海远东出版社出了一套两本的《1999的告白》,这也是为世纪  相似文献   

4.
我是三线军工企业的一名党委书记,业余时间也爱爬格子写我的“豆腐块”,主要为中国振华电子集团主办的企业报——《振华报》撰稿。199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一本《新闻三昧》杂志,随手翻开一看,便被她那丰富的内容,独特的风格所吸引,真有相见恨晚之感。从1993年起,我便订阅了《新闻三昧》,每期一到手,我都认真阅读,尤其对“评头品足”、“采写经验谈”、“咬文嚼字”、“通讯员园地”和“新闻夜大学,新闻自修辅导”等专栏更是爱不释手。年底又把12本《三昧》精心地装订成册,便于保存,便于时时翻阅。久而久之,我便深深地爱上了《新闻三  相似文献   

5.
《新闻记者》月刊是我最喜爱阅读的刊物之一。作为一个初涉新闻之门的我,从中获益不少。因此,刚收到今年第11期《新闻记者》,我便马上阅读起来。不料,读着读着,我竟至疑惑起来:我是不是在看小样,刊物的差错何以如此多?有些地方到了令人难以阅读的程度。我留心阅读了贵刊第11期34页,该页有篇《给读者颜色看》一文,我发现差错竟有十几处之多。下面是我查找出来的明显差错。 1、第一段第一行“实现形色化”、“形色”应为  相似文献   

6.
张玲 《黑龙江档案》2009,(2):112-112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信息的有效途径和手段。“第十二届文化讲坛暨全球图书馆高峰论坛”上发表的《当代阅读宣言》认为:“在资讯全球化、传播形态和传播形式日新月异的浪潮下,以开放的态度开启阅读方式的革命,以新的姿态应对传播技术的变革,是阅读馆藏书籍者和关注公共阅读潮流的人理所当然的责任。”当阅读已不再是少数人的阅读、而成为全民测读时,图书馆便成为全体民众开放的场所。  相似文献   

7.
现在阅读报刊,很难见到报刊的“更正”。这么说,“无更正”是值得欣喜的事,何来之忧? 然而,在人们戏言“无错不成报”的今天,报刊“无更正”并非无差错可更正,而是出了差错不想公开改正。举几个例子。某报一则消息的标题,当中一个地名便有两处差错,“云南路南彝族自治县”错成了“广西石林彝族自治县”,报纸没“更正”;另一张报纸刊登一幅照片,文字说明称:  相似文献   

8.
时代发展迅猛,如今我们已进入了一个“娱乐化”的时代,人们的注意力更多地被“有意思”的东西所吸引,一些强调娱乐性的“网络图书”“影视图书”等在近几年确实“火”了一把。同时,我们也进入了一个“微时代”,手机阅读、微博阅读、微信阅读成了当下阅读的常态,甚至成了人们主要的阅读方式。于是市面上又出现了很多将微博融变成线下图书的“微博图书”。这类图书是时代的产物,“接地气”、易传播,也是出版对时下流行文化的一种把握。但这仅仅是图书百花齐放的一个小窗口,出版社文艺出版品味的大方向是不会变的,即出版能引导读者深度思考,并能让其心灵和思想得到启迪和提升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一位大学教授在报上撰文,针砭时下的“浅阅读”现象——“阅读兴趣单一集中体现在对生活类、时尚类等通俗读物的偏好上,而肯花时间细细体味经典名著的越来越少”;并警告说,“当一个人或一个社会大多数人只读这一类书,少有更多途的阅读拓展和更进一步的知识追求,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忧虑和警惕”。 其实,“浅阅读”现象又何止于文学领城呢?在我们当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读者中有“看报看题、看书看皮”之说,虽有失偏颇,但却反映了报纸编辑精心制作标题的重要性。一则好的标题往往能瞬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反之,好新闻如果没有好标题作“吆喝”,视觉冲击力明显减弱,阅读效果将大打折扣。尤其是在报业竞争“同质化”趋向较浓的情况下,比拼标题便成为竞争不可或缺的要素。  相似文献   

11.
阅读与人生——在南京市民学堂的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今天的话题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关系到每一个家庭,关系到每一个城市的文化。无论哪一类人,都离不开“阅读”。为什么?因为“阅读”是使人生走向光明前途,使我们的人生插上理想翅膀的重要工具。如果离开了“阅读”,我就没有缘分与大家面对面;如果离开了“阅读”,我个人也不可能从江苏太仓的家乡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读书,又从北京大学到南京大学来教书,也不可能作为讲座“专家”来给大家讲“阅读”。接下来,我将与各位交流我多年来有关“阅读与人生”的一些心得。  相似文献   

12.
丁莉  申凡 《新闻知识》2005,(5):38-40
“版式”是表现新闻内容的形式,其基本功能是为读提供一个疗便、轻松、合理的阅读环境,带来愉悦的视觉享受。在历次版式风格流变中,传统的以追求穿插套拼、错落有致的版式日渐没落,简洁、单纯的现代主义风格成为主流,报纸版式逐渐走向简约。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图书馆》2014,(2):51-51
近日,世界上第一个专为学龄前儿童提供阅读指导服务的全球性计划英国“阅读起跑线”,在官网上刊登了苏州图书馆“悦读宝贝”计划。这代表着,苏州冈书馆“悦读宝贝”计划已正式被英国“阅读起跑线”总部承认。  相似文献   

14.
《青年记者》2010,(7):26-26
利用手机或专用手持阅读器等“掌媒”,阅读手机报、资讯、小说、杂志并观看影视、动漫等,可称为移动阅读。人们如何看待移动阅读?“掌媒”的现实使用情况怎样?本刊进行了一个小型调查。  相似文献   

15.
1955年1月1日成立的“国际阅读协会”,是一个旨在提高公众阅读水平、倡导终身阅读习惯,进行阅读指导、推动阅读问题研究的、由各有关国家的全国性阅读协会和个人组成的国际性阅读学专业组织。1991年,中国写作学会阅读学专业委员会(习称“中国阅读学研究会”,China Reading Association,简称CRA)在重庆师范学院成立。作为专门从事中外阅读基础理论研究、交流、教学实践以及国民阅读  相似文献   

16.
《新闻与写作》2006,(10):17-17
喻国明教授曾撰文讲:所谓“厚报”其实是一个相对概念。它不是关于报纸篇幅唯一决定的数量称谓,而是相对于人们有限的阅读时间可以阅读的报纸篇幅数的一个概念。报纸所提供的内容篇幅超过了人们在有限阅读时间内可以有效阅读的篇幅数,就被人们称之为“厚报”,反之,则为“薄报”  相似文献   

17.
出日报的感觉胡明每当我捧着一张张印刷精美、纸质优良的大报阅读时,便梦想有朝一日到大报社去当回编辑,过一把出日报的干瘾。而我们的院报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小麻雀”,四开四版,半月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居然尝试了一次出日报的滋味。学院15周年校庆庆典前两天,...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图书馆山东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心,联合济南本地知名绘本馆、早教中心、英语培训机构,打造了一个适合低幼儿童早期阅读的文化品牌--快乐“心”阅读。用“妈妈的爱心、宝贝的童心”,开启快乐阅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阅读场”是笔者根据图书馆的功能价值与社会的阅读需求比附的一个概念。它是由优雅的阅读环境和优质的阅读服务所营造的,澄明透彻,感物通灵,读者身处其间顿感身心愉悦、阅读欲望大增的氛围。笔者从图书馆的软硬环境建设以及对阅读行为的指向性服务,论述“阅读场”的生成与保持。  相似文献   

20.
《新闻实践》2011,(6):78-79
微博时代的到来,无疑促进了“浅阅读”这种阅读方式的扩散。微博信息被限制在140字内,可以在短时间内阅读完。南于字数的限制,微博语言更加简练。在“浅阅读时代”,如何以新颖的标题、简练的文字、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顺应读者“浅阅读”的习惯完成新闻报道,是传统报纸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我们要做的是,借鉴微博“碎片化”的传播方式来改进报纸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