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学稳是山西省芮城县风陵渡镇西王村农民,识文断宇,头脑灵活。前些年,大家都在一窝蜂地栽苹果树,他独具慧眼,承包了村上十八亩滩涂地,栽上了桃树、杏树。按说赚钱没有问题,谁知头次卖果子,不仅没挣钱反倒贴进许多,这是为何?李学稳说:“识字多不算有文化,不懂科学咱农民吃大亏哩!”吃亏李学稳是西上村公认的“文化人”,识字多,看的书也多,谈“水浒”论“三国”谁也说不过他。谁家有个幻“红白喜事,坐帐房、写对联也都非他莫属。然而他这个“文化人”也有个缺陷:对科学种田上的事不大关心。塑料薄膜呀,新农药性能呀,新的…  相似文献   

2.
自西天取经回来,唐僧师徒四人闹居无事,每日除了翻阅干巴巴的经书,就是回忆往日斩妖除魔的光辉历程。日复一日,唐僧便觉得生活中少了点什么,脾气变得越来越古怪,徒弟三人便成了他的“出气筒”。而其中最受气的莫过于猪八戒了,想当年取经途中,八戒凭三寸不烂之舌,拍师父马屁,说师兄弟的闲话,最得师父宠爱;但如今,师父变了脸,动不动就揪住八戒的招风大耳,骂他“猪头  相似文献   

3.
今年36岁的原拉万,家住芮城县城关镇最偏僻的“孟加拉国”——天头村,1976年高中毕业后,返乡回到了黄河岸边的家,过起了以农为本的田园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劳动一天,只够买一盒“前进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不甘寂寞,开始闯世界——  相似文献   

4.
“憨哥”致富记骄阳湖南省桃江县修山镇柳溪村有一位叫符玉军的青年农民,人们一向叫他“憨哥”。久而久之,有的人只记得他的绰号而忘记了他的真名。而今,人们在叫他“憨哥”时,总要在心里加上一句“憨哥”不憨。村里人见他近年来年收入10多万元时,心里免不了嘀咕:...  相似文献   

5.
“宝一对”致富记江文斌有道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安徽望江县华阳镇江调村村民施发根,过去穷得叮响,而如今却成了全村有名的冒尖户。提起施发根,村子里谁人不知,谁人不晓?一家五口人,夫妻俩带三个孩子,男的是个睁眼瞎,女的也是个瞎眼睁。由于爱说笑...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寿光县第一职业高中首届毕业生桑明亮,人送雅号“桑大胆”。对于“大胆”,有人担心:“大胆”就意味着冒险,不如按常轨走路稳妥。然而更多的人则认为:欲闯出一条科技致富新路子,非有这样的“大胆”去冒险不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8个寒暑过去了,“桑大胆”终于成功地闯出了一条用塑料大棚密植香椿的新路子。仅三年,纯收  相似文献   

7.
燎原小星火 致富拓路人──记几位青年科技致富能手杨利民─—传技授艺为良师世界上最宝贵的是金子.比金子更珍贵的是人的青春年华。杨利民,这位刚满23岁的全国回乡务农优秀毕业生,从事葡萄专业生产是从考上河北省藁城市职教中心林果专业的第二年开始的.当时.他是...  相似文献   

8.
刘宝国,36岁,文安县兴隆宫镇大龙华村人,出生在世代务农的家庭。改革开放后,他摒弃了父辈们传统的小摔小打的粗放型的小农生产方式,积极参加镇成人学校举办的各种实用技术培  相似文献   

9.
云起半边天──记太平山村致富的带头人李秀云叶柏陶,王喜中,袁继民在泥河北岸与哈伊公路的交江处,有一个闻名遐迩的养鸡村,这就是绥化市酉长发镇太平山村。全村560户,就有230户养殖肉鸡。从91年起至今,太平山村结束了人均收入连续几年在700元左右徘徊的...  相似文献   

10.
曾被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分别授予“四川省农村科普先进工作者”、“小康示范户”、“科技示范户”殊荣,并多次荣获市、镇“三八红旗下”、“巾帼建功双学标兵”称号的致富女能人刘春华,改革开放20年来,先后带动100余家农户脱贫致富,被当地干部群众亲切地誉为“撒播致富种子的人”。刘春华是四川都江堰市聚源镇泉水村8组农民,共产党员,今年61岁。刘春华文化不高,仅读过一年一1’/J’学。七十年代,她在担任泉水村党支部副书记期间,积极参加扫盲班学习,既当领导又当学员,不仅提高厂自身的文化素质,而且掌握了多种经营生产…  相似文献   

11.
1992年毕业于涉县职教中心林果专业的贾华太,家住涉县石门乡西泉村。也许因为他是农家子弟的缘故,从1989年入学时起他就对果树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下决心一定要学好专业知识。他的家乡西泉村是缺粮少钱、山多地少、人均不足六分旱地的穷山沟,境内80%的...  相似文献   

12.
李国富是济源市一职高农学专业毕业生,在学校时,他刻苦学习专业技术,钻研食用菌栽培技术,1992年高中毕业后,他回到了家乡——承留镇玉皇庙村,这里地处山区,林木资源丰富,气候适宜,是栽培食用菌的良好场所,他决定利用资源优势,走科技致富之路。 1992年秋,他利用棉杆、籽皮、锯木屑、玉米秸等农村废弃物品作培养基,从洛阳等地购回苗种,迈开了艰难的第一步。 由于菌种品质好,培养基新鲜,种植适时,这一次他成功了。用了两千多个培养基,收获1千多斤平菇,净赚八百多元,第一次成功,给他带来了无限的喜悦,也增强了他从事食作菌栽的信心。用他后来的话说:这次撞上了好运气,撞出了大面积栽培的决心。  相似文献   

13.
在鲁西南的曹县,一个年仅 26岁的青年,瞄准市场空档拾遗补缺,大力发展特种养殖业,短短几年,就先后创办了苍蝇农场和鹧鸪养殖场,创下产值百万元,并帮助众多的群众摆脱了贫困,他就是魏湾镇王泽铺村青年民兵刘天龙。敢问大路在何方  十年前,由于家庭贫困,刘天龙初中没读完就辍学了,全家人苦守着几亩薄田,辛勤耕耘,一年到头仅够填饱肚子。贫穷给了人磨难,也激发了人们对富裕的向往。他立志要撞开致富大门,让全家人过上富裕的日子。于是心比天高的刘天龙时刻注意收集信息,寻找致富门路。为了挣钱,他外出打工,帮基建工地挑砖…  相似文献   

14.
李和平是石屏县职业中学“热区作物栽培技术培训班”的学员。他勤学好问,是个好学生。实习时和平自告奋勇,来到了石屏县的边远山区岔河。这里山高谷深,海拔低,气候炎热,土壤肥沃,是栽种热区作物的好地方。可是,住在半山腰的各族农民,隔年下山在河滩放一把火,撒进荞、麦、谷、豆种子。由于耕作粗放,收获甚微,久而久之,泥石沉积,灌木丛生,芦根相串,岔河两岸近3000亩的土地逐渐荒芜了。李和平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于是,他说服家里,用房产作抵押,借了贷款,来到了远离家乡近百里的岔河,承包了一块55亩荒滩地。  相似文献   

15.
科教兴林致富一方──记黑龙江省森工总局成人教育先进工作者元建祯陈清华乌马河林业局伊敏林场的文化教员元建帧,是林业局成人教育教研室的兼职教研员。在培训科研工作中,他按照林业局职工教育办公室积极开辟经济发展“第二战场”的要求,较好地完成了林业局成人教育教...  相似文献   

16.
志在桑梓 一九八四年,初中就要毕业的他,在报考志愿书的备注栏里,毅然决然地写下了“非职高不上”五个大字。 三年后,高中就要毕业的他,又义无反顾地回乡务农了。  相似文献   

17.
桂东县林业职业中学是1983年由普通中学改办的。四年多来,已毕业、结业154名学生,除14名被企事业单位聘用外,全部回到农村。这些回农村的学生,依靠在校所学技术,不仅自己很快致富,而且带动周围几千农户脱贫。去年,该校只招生40人,却有760多人报名,相邻的汝城县、酃县、江西省崇义县也有初中毕业生要求到该校就读。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砀山县文庄致富技术学校,是一九八四年十一月由县教育局、科委、供销社三家联合举办的。以学校为阵地,以社会为课堂,以开发农民智力,提高农民技术为宗旨。学校开办一年多来,学员来自四省(安徽、  相似文献   

19.
选准一条路。李高峰是临猗一职果林专业毕业生。他的家乡山东庄村由于长期废水污染,导致土地盐碱化,给这块本来就不富裕的土地增添了新的贫瘠。在职中学习的日子里,李高峰想到家乡那一片片发白干裂的土地,想到乡亲们劳作不息而收获甚微,不由地憋足了劲。课堂上他专心听讲,认真作笔记,课后虚心向专业课教师求教,不懂就问,唯恐有疏漏。当教师讲到枣树栽培技术时,李高峰不由联想到枣树耐瘠薄、抗盐碱、易栽植等特点与家乡的自然条件极为适应,便对枣树栽培动起了脑筋,萌发了搞“酸枣接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建阳市农函大分校在福建省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南平分校的正确领导和建阳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关怀下 ,得到市委组织部、农委、林委、教育局等成员单位的密切配合 ,向村村寨寨播撒着科技和智慧的种子 ,被农民称为帮其依靠科技致富的函授学校。自1993年开始 ,建阳分校已累计招收学员4883人 ,年年超额完成省、地下达的招生任务。6年被上级评为先进集体 ,并荣获全省农函大“十佳分校”的光荣称号。一大批学以致用、学有成效的农函大学员在农村广阔天地里大显身手 ,推动了建阳市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如黄坑镇有493人参加了农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