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极限负荷时运动持续时间和运动水平密切相关。研究发现运动后睾酮(T)水平与耗氧平台(VO2maxPD)显著相关,β-内啡肽(β-EP)分泌水平与最大耗氧量,耗氧平台,呼吸频率显著相关。揭示耗氧平台的维系,可能有垂体—性腺轴的参与。而β-内啡肽对呼吸频率及耗氧平台的维系也存在着调控作用。耗氧平台时心率和通气量较之安静时大辐度增长,间接说明儿茶酚胺在极限负荷时对循环系统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研究不同强度的耐力训练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性腺轴与运动有关的几个主要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强度的耐力训练对其合成,释放的作用是不同的。跑台上35米/分的耐力训练,与其它强度相比,能增加下丘脑-垂体中β-内啡肽(β-EP)的储备,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降低运动时的应激水平,和乳酸水平,增加有氧供能,从而说明,适宜的耐力训练可提高运动能力,其中β-EP对性腺轴和肾上腺轴的直接或间接的调控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急性运动对血浆肾素活性(PRA)、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Ⅱ)的影响以及它们在运动后蛋白尿生成机制中的作用。本文观察了大鼠大强度间歇负重游泳运动后PRA、AⅡ浓度的变化及尿总蛋白(TP)、白蛋白(ALb)β2微球蛋白(β_2-mG)排泄率变化。结果发现:①急性运动可导致PRA、AⅡ明显升高(P<0.05;P<0.01),运动后尿TP、ALb、β_2-mG排泄率也有明显增加(P<0.01)。②PRA-AⅡ与尿ALb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0.05)。提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参与了运动后蛋白尿的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4.
运动生理学     
G804.21,G804.7 9900015血浆β-内啡肽对运动应激的反应及其生理意义(刊,中,I)/王良春(云南师范大学),张定芳(湖南师范大学),李红叶(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刊.-1997(2),-41-43参 30(MYL)运动应激//血浆//β-内啡肽∥强度∥生理变化β-EP 参与机体的多种生理机能,已引起研究者的广泛注意。本文综述了运动应激时血浆β-EP 水平与运动强度、时间等参数的关系,同时推测了研究应激时血浆β-EP 水平变化的生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运动训练对应激大鼠中枢和外周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颜军  金其贯  顾晓明 《体育与科学》2001,22(1):58-60,64
摘要为了研究运动训练对大鼠应激后中枢和外周β-内啡肽(β-EP)含量的变化,对大鼠进行为期8周的运动训练,并在运动训练后期给予21天的冷刺激,测定大鼠下丘脑和血清中B~EP的含量。结果发现:①经过21天的冷应激后,大鼠产生显著的身心变化,下丘脑和血清G~EP的含量均显著升高,从而表明冷应激可使机体β-EP的合成和释放增多。参与调节机体的应激反应。②经过8周的运动训练后,大鼠下丘脑β-EP含量显著升高,血清β-EP含量显著下降;而对运动训练的大鼠施加冷刺激后,大鼠下丘脑和血清中β-EP含量显著低于应激组,以中等负荷运动训练组最为明显。从而表明运动训练可以减少内源性β-EP的释放,有效对抗大鼠机体对冷刺激产生的应激反应.维持机体在应激状态下内分泌功能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采用前后测现场教学实验的方法,探讨两种不同教学模式对初中生心境和安静状态下血浆β-内啡肽(β-EP)含量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1)“情绪调节体育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的心境水平;2)血浆β-EP含量的变化可能与心境的变化成正性相关,且血浆β-EP可能是介导适宜运动改善情绪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3)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以学生感兴趣的愉快性的运动项目为主,以平均心率为135~155次/min,最大心率≤180次/min运动强度,以至少20~30min为持续时问,至少3次/周为运动频率,以集体练习为主的运动类型,以愉快和谐为运动情境的体育教学或活动可有效改善初中生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7.
在建立递增负荷训练的运动性闭经动物模型的基础上 ,采用放射性免疫法 ,测定 β—EP和性激素 ,观察不同负荷训练对大鼠下丘脑、垂体、血浆 β—EP和血浆T、FSH、LH、P、E2 的影响 ;AMI与 β—EP和性激素的关系。结果显示 ,长期大强度负荷使训练组A动情周期抑制 ,表现为低促性腺类固醇、低促性腺激素 ,而下丘脑、血浆 β—EP含量明显升高。短期适宜强度负荷使训练组C血T明显升高 ,长期大强度负荷使训练组A血T明显下降。经 1周休息后 ,β—EP、P、T、FSH已基本恢复 ,但LH、E2 未完全恢复。提示 :β—EP对下丘脑GnRH释放具有直接抑制效应。血T升高可直接对抗雌激素或负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继发AMI。AMI经及时合理适当调整 ,大部分性激素是可以逆转的。  相似文献   

8.
10名体育系男生均分别以VTs、VT1及超过VT120-25W的强度进行蹬功量计10min的定量负荷运动。结果表明:血浆β-EP水平对运动的反应具有强度依赖性,其强度阈与VT1一致,并且这种强度依赖性有一定的范围。运动强度超过这一范围,血浆β-EP水平将相对地降低。血浆β-EP平在运动时的明显升高,参与运动时通气稳态、RPE稳态及呼吸效率的维持。由于VT1运动的生理、心理效应均优于VTs运动,用VT1强度进行耐力训练,其效果可能比VTs强度更优。  相似文献   

9.
王凯  潘珊珊  王庆棠 《体育科学》2012,32(4):60-66,83
目的:探讨心肌SarcKATP通道kir6.2在运动预适应心肌保护效应中的变化以及与PKC的关系。方法:SD大鼠分对照组(C组)、力竭运动组(EE组)、运动预适应组(EP组)、运动预适应+力竭运动组(EP+EE组)、PKC阻断剂+运动预适应组(CHE+EP)和PKC阻断剂+运动预适应+力竭运动组(CHE+EP+EE组)。一次大强度间歇跑台运动建立运动预适应模型,力竭跑台运动致大鼠心肌损伤。用原位杂交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kir6.2mRNA变化,用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法检测kir6.2蛋白变化。结果:与C组比,EE组和EP组kir6.2mRNA无明显变化,而EE组kir6.2蛋白明显升高,EP组kir6.2蛋白明显下降。与EE组比,EP+EE组kir6.2mRNA无明显变化,kir6.2蛋白明显下降。与EP组比,CHE+EP组kir6.2mRNA明显降低,kir6.2蛋白明显升高。与EP+EE组比,CHE+EP+EE组kir6.2mRNA和kir6.2蛋白无明显变化。结论:在EP诱导的保护效应中,心肌SarcKATP通道kir6.2mRNA水平未发生明显变化,而kir6.2蛋白水平明显降低,提示,心肌SarcKATP通道通过kir6.2蛋白水平的降低介导EP诱导的心肌保护效应。PKC对心肌SarcKATP通道的表达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小负荷运动对心理应激大鼠免疫功能若干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探讨中小负荷运动对心理应激下大鼠心理神经免疫若干指标的影响及其调节机制,对54只大鼠进行为期8周的身体运动,并在身体运动后期施加心理应激,测定下丘脑及血清中β-EP、皮质酮、IL-1β和血浆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8^ )等指标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心理应激组的血清IL-1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CD3^ 、CD4^ 、CD8^ 虽无显著性变化,但有下降的趋势,而皮质酮、β-EP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心理应激组相比,运动 应激组的IL-1β水平和CD3^ 、CD4^ 数目显著升高,对CD8^ 的影响不显著,而β-EP和皮质酮含量均有所下降。中等负荷身体运动在应激状态下对大鼠机体功能的保护非常显著,比小负荷运动更能提高机体应激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1.
通过16周训练,观察25名男子划船运动员下丘脑─垂体分泌的5种肽类激素对急性运动的应激及长期训练的适应性变化。其中β名运动员进行LHRH-A垂体机能激发试验,生长激素(GH)、泌乳素(PRL)和β-内非肽(β-EP)在急性运动中明显升高,其中GH和β-EP在16周训练后基值降低。促黄体素(LH)和生长抑素(SS)未见明显改变。在LHRH-A激发试验中,LH和GH明显升高,16周训练后这一反应更明显。各激素安静时无明显相关,运动后低度相关,注射LHRH-A后相关增高。结论:1.对急性运动应激反应明显的激素,其适应性建立也较明显,2.运动过程中动员较彻底的激素之间,互相关联就越密切,符合神经—内分泌网络学说。  相似文献   

12.
太极拳运动对老年肥胖Ⅱ型糖尿病患者神经肽Y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敬浩  曹阳 《体育与科学》2003,24(4):67-68,72
目的:本文通过对老年肥胖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神经肽Y水平的对比研究,探讨太极拳运动对老年肥胖Ⅱ型糖尿病患者产生作用的神经内分泌机制。方法:选取老年肥胖Ⅱ型糖尿病患者16人,按自愿原则分为两组,一组为太极拳运动组(10人),另一组为随意运动组(6人)。各自进行每天1小时,为期3个月的运动锻炼,观察锻炼前及锻炼后空腹、安静状态下的血浆神经肽Y(NPY)水平、血糖和体重指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太极拳运动组血浆神经肽Y水平下降,其中伴有高甘油三脂血症者6人,NPY水平下降;伴有高胆固醇血症者4人,NPY水平升高。而随意运动组血浆神经肽Y水平变化不显著。结论:太极拳运动对血浆神经肽Y水平的影响,表明了太极拳运动改善老年肥胖Ⅱ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紊乱的机制与其时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翟一飞  颜军 《体育科学》2005,25(5):50-54
方法:将5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即对照组、电击组、心理应激组、30min运动组、应激 30min运动组、60min运动组、应激 60min运动组。进行8周游泳运动,并在后2个星期施加心理应激。结果:1)心理应激对大鼠免疫功能的抑制有十分显著的作用。血清IL-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皮质酮、pEP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2)运动作为一种降低心理应激的手段对机体的保护作用十分明显。与应激组相比,运动 应激组IL-1水平升高,且β—EP和皮质酮含量均有所下降。结论:心理应激作为一种应激源,引起大鼠较强的心理反应,从而使机体内分泌功能紊乱并抑制了免疫功能。中等负荷运动在应激状态下对大鼠机体功能的保护非常显著,比小负荷运动更能提高机体的抗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14.
剧烈运动对人体血浆脂质过氧化物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15名运动员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逐级递增负荷至力竭运动前、后的血浆过氧化脂质(LPO)、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RBC-SOD)、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维生素E,发现运动后5分钟LPO、RBC-OD含量显著增高,提示剧烈运动不仅引起机体自由基产生增加,脂质过氧化作用加强,而且也动员了机体抗氧化防御系统功能。但以更能体现机体抗氧化防御功能的SOD/LPO和GSH-PX/LPO为指标进行观察,发现运动后机体的抗氧化防御系统功能实际上是下降的。  相似文献   

15.
7名中长跑运动员经过4 周大运动量强化训练后,出现免疫功能抑制,CD_8~ T细胞比例明显升高,CD_4~ /CD_8~ 比值下降,呈倒置现象。放射免疫测定的结果表明,4周强化训练后,运动员安静时血将β—内啡呔(β—EP)和生长抑素(SS)均明显升高,β—EP和SS对运动试验的反应性降低。结果提示,强化训练后,运动员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可能与神经内分泌调节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短期和长期运动预适应对大鼠血液和心脏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的影响及其对心肌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3天运动预适应组(3 d EP组)和3周运动预适应组(3周 EP组).3d EP组和3周 EP组分别进行3天和3周的间歇跑台训练建立短期和长期运动预适应动物模型.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CGRP含量的变化,用western blot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脏CGRP定量和定位表达的变化;结果:与C组比较,3 d EP组血清OGRP含量变化不明显,3周EP组血清CGRP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3 d EP 组心脏CGRP 表达明显减少,OGRP 免疫反应阳性表达面积和平均光密度明显降低(P<0.05),3周EP组心脏CGRP 表达变化不明显,CGRP免疫反应阳性表达面积和平均光密度无明显变化;结论:短期运动预适应使心脏CGRP 表达下降,提示短期运动预适应可促进心脏CGRP的释放,对心肌产生保护作用;长期运动预适应使血清CGRP水平升高,提示长期运动预适应可提高机体CGRP的释放水平,对心肌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郝喆  潘珊珊 《体育科学》2012,32(7):39-44
目的:探讨运动预适应(EP)对力竭所致心肌损伤的晚期保护效应中心肌εPKC表达变化。方法:SD大鼠分为对照组(C组)、力竭运动组(EE组)、晚期运动预适应组(LEP组)、晚期运动预适应+力竭运动组(LEP+EE组)。在EP模型基础上,用力竭跑台运动致大鼠心肌损伤。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TnI的含量;用免疫印迹法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εPKC定量与定位表达变化。结果:与C组比,EE组血清cTnI水平、εPKC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免疫反应阳性于心肌闰盘聚集;LEP组血清cTnI无明显变化,εPKC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免疫反应阳性于心肌闰盘聚集。与EE组比,LEP+EE组血清cTnI水平显著下降,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免疫反应阳性未在心肌闰盘聚集。结论:εPKC参与了EP对力竭运动致心肌损伤的晚期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氧运动预适应激活自噬调控Hippo/YAP/TAZ信号通路对急性低氧力竭运动大鼠骨骼肌保护的机制。方法:50只6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组,n=10)、单纯急性低氧力竭运动组(HE组,n=10)、低氧预适应+急性低氧力竭运动组(HP+HE组,n=10)、运动预适应+急性低氧力竭运动组(EP+HE组,n=10)、低氧预适应+运动预适应+急性低氧力竭运动组(EP/HP+HE组,n=10)。预适应周期2 w, EP+HE组及EP/HP+HE组进行2次/d常压常氧跑台训练;HP+HE组及EP/HP+HE组进行10 h/d间歇性低氧暴露(FiO2 13.5%)。预适应后HE组、HP+HE组、EP+HE组及EP/HP+HE组大鼠进行低氧环境跑台力竭训练(FiO2 11.9%~12.0%)。低氧力竭运动后2 h,尾静脉取血检测血清骨骼肌损伤、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指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腓肠肌病理特征,并检测腓肠肌自噬相关蛋白、Hippo/YAP/TAZ信号通路蛋白及mRNA。结果:(1)与HE组比较,预适应组大鼠低...  相似文献   

19.
采用实验方法,对两组大鼠大强度运动时血浆睾酮变化及其机理进行探析。结果显示,运动组大鼠的血浆睾酮及睾丸中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活性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的血浆黄体生成素和红细胞压积无显著差异。提示,经8周耐力训练的大鼠,急性大强度运动后血浆睾酮升高。这可能是睾丸中合成、分泌增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针刺足三里对运动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探讨针刺足三里对运动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调节作用,采用递增负荷的跑台运动方式,观察了一般情况、血红蛋白含量、血清皮质醇、睾酮、血浆β- 内啡肽、LH、ACTH含量、下丘脑β- 内啡肽含量等指标。结果提示,针刺足三里疗法可以提高疲劳大鼠的Hb含量、血T浓度、下丘脑β内啡肽含量;降低血浆β- 内啡肽、ACTH含量,从而起到预防运动性疲劳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