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次,有位教师问学生;“母亲和妈妈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同学们茫然不知。学生回答不出,这和教者是有关系的。对“母亲”和“妈妈”这类语体色彩不同的同义词的辨析,一地教师往往只满足于讲清“甲就是乙”就行了,不再帮助学生进一步辨析,使学生产生了“语体色彩不同的同义词完全等同的错觉”,这对培养学生准确使用祖国语言是不利的,我们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加以重视。一般来说,语体色彩不同的同义词有以下三方面之分: 一、通俗亲切和文雅庄重之分。如“母亲”和“妈妈”,前者色彩显得庄重,后者色彩显得亲切,我们在使用时要有所选择,不能等同使  相似文献   

2.
确定一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有很多途径,其中根据课文特点确定教学重点是个重要的方面,现以《海滨小城》为例谈具体做法。   《海滨小城》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文章先写海滨,再写小城,把小城放在海滨的大背景下细致描述,使小城显得更加美丽、玲珑,海天浑然一体。根据文章的写景特点,可抓住以下重点进行教学。   一、抓描写色彩的词语   这篇课文在描写海滨景色时运用了一系列表现色彩的词。如“蓝色的”大海、“棕色的”机帆船、“银白色的”军舰、“灰色的”海鸥、“白色的”云朵等。可这样进行教学:先要求学生自由地读课文,勾画…  相似文献   

3.
美国“探究教学”研究30年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在美国没有哪个观点像“探究”或“探究教学”那样受到科学教育界如此广泛地关注。正如有人所说 :如果非要用一个词语来描述近 30年来科学教育工作者所努力追求的目的 ,这个词一定是“探究”。制定以探究为本的科学教育计划 ,是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教学标准的核心原则 ,“2 0 6 1计划”出版的《科学素养标准》也不止一处讨论科学探究。那么 ,什么是探究教学 ?它与学生认知发展和学习成绩有什么关系 ?对教师、学生提出哪些要求 ?自加涅于 1 96 3年首先在《科学教学研究杂志》发表有关探究教学的文章以后 30多年里有许多学者在这方面所作了大量研究  相似文献   

4.
教法一 :抓文眼 ,变序激趣文眼 ,即课文首句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此义为 ,首先詹天佑是“爱国工程师”故而才会有“杰出”之举 ,成为中国人民心目中的丰碑 ,他“留下的伟大工程”才足以令外宾“赞叹不已”。教学中如何实施这一主旨 ,思考如斯 :一、于无疑处设疑 ,体现“爱国”之情在学生熟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 ,教师于无疑处设疑 :“课文题目是《詹天佑》 ,但第2小节并没有具体写他 ,可不可以把这一小节删掉 ,为什么?”(学生讨论)答案可能有二 :其一 ,可以。删后课文依然有开头、经过、结果 ,仍是篇完整的文章 ;其二 ,…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有很多,我觉得在语文课堂上运用“留白艺术”进行教学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文章中耐人寻味的“留白”是教学中最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想象点”。而对这些“留白”的填补正是学生阅读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动力机制之一。所以在我们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学生对作品“留白”带有个性色彩的填补,是开启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莫碧琳 《贺州学院学报》2008,24(4):88-89,97
色彩教学过程中是对色彩的现象及规律的理解,而成功的色彩教学最重要是启迪学生去创造美,而不是只停留在对色彩一般性知识的认识和了解。因而有创造性的色彩教学才是教学创新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有创意性的教学,向人们展现了创造性的想象力,创造“美”的旋律,使人们感受到创造“美”的光辉——“美”的意境。  相似文献   

7.
<正> 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是由语文课的内容、特点及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决定的,现行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强调指出:“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二者方针统一的,相辅相成的”,教学大纲中所说的思想政治教育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语文课教学,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其实质也就是说要把思想教育寓于语文教学之中。 1.从分析文章的题目入手进行思想教育 语文课教学每节起始课,都离不开文章的题目,其文章的题目就表明了作者鲜明立场观点和思想感情,标题分析恰当,对学生有启发作用,使学生一下子抓住文章的中心,便于理解中心思想,因为一篇文章的标题就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加之标题有些词语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便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人民英雄纪念碑》一文,在分析题目时,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英雄”一词的强烈感情色彩,何为“英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纪念”一词有什么含义,使学生了解中国人民近百年英勇奋斗反抗侵略,反抗压迫的斗争历史,从而发掘其这两个词所具有的特殊的意义,并为之而鼓舞,而震憾,英雄是民族的灵魂,革命的中坚,人民学习的榜样,因此人民是不会忘记他们的。 《反对自由主义》一文,题目就是这篇的中心论点。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运用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论证了怎样反?  相似文献   

8.
裁判亮分     
这是一个较好的题目,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有话可说。李燕如和高雅的文章的共同优点是:都紧扣题目写,在构思方面富有想象力。李燕如的文章写在安静的夜晚听到爸爸妈妈说的悄悄话,是为女儿学习成绩下降而“着急”、“担忧”,自然而真切地表现了“可怜天下父母心”;孩子也因这种真情而“悔恨”和流泪,这是一篇有感染力的好文章。高雅的文章写的是爸爸妈妈的另一种形式的“悄悄话”——通过手机发短信来表现在外地打工的爸爸和现留在家中的妈妈互相思念、互相关爱的深情,文章富有浪漫的色彩。温美哈的文章也是写爸爸与十年前离家出走的…  相似文献   

9.
教学主线是教者在反复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形成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思路。可以这样说:凡是成功的课堂教学必定有一条十分清晰的教学主线,凡是不成功的课堂教学也必定是主线不明或思路混乱。课堂中明晰的教学主线就好比一条“精品旅游线”,把学生带进“一处处风光秀丽的景点”,使一堂课显得有条有理、环环相扣,而且重点突出、精彩纷呈。既然教学主线如此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设计组织呢&一、抠“文眼”——由课题设计主线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灵魂”,抓住了课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核心。利用课题来组织教学主线可以突出重点,达到事半功倍的…  相似文献   

10.
刘莉 《湖南教育》2005,(11):39-39
观察能力。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时,要引导学生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如对形近字的教学,教师利用学生对色彩变化特别敏感、有兴趣这一特点,首先利用多媒体网络,通过色彩的对比来区分形近字不同的部分,说说异同,区分形近字的音、形。接着,利用CAI软件创设情境,加深理解,然后再用形近字组词、造句等从字义上区分形近字,最后达到区分形近字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喝”、“渴”这一组形近字时,教师先出示已用不同颜色区分了异同的“喝”和“渴”两个字,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个字的异同,然后播放CAI软件:一个人在…  相似文献   

11.
开放数学课堂的目的是激励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数学知识规律,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实施“开放型”数学教学要不断改革束缚学生情感、认知与能力发展的条条框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创新。一、以教材为依据,让课眼开放写文有“文眼”,立题有“题眼”,上课也要有“课眼”。课眼是一节课的精华所在,既是全部教学活动的“生长点”,也往往成为破题开讲的“切入处”,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如教学“圆的认识”这课,教师板书课题时,问:看到这几个字,你想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什么叫圆?”有的说“:圆的面积…  相似文献   

12.
王君礼 《甘肃教育》2020,(5):102-102
“选点突破”技法就是针对课文的不同特点,选取课文的关键处、精美处、疑难处、知识内容丰富处、手法巧妙处、意义隐含处等“有嚼头”的地方进行细腻深入的品读教学,以达到深透理解课文某一方面特点的教学手法。以余映潮老师《再塑生命》教学设计为例,选点是文中三个片段:“设喻描述”段、“概括描述”段、“细笔描述”段。教学过程主要是选点切入精美段落,深入品析,最后引导学生读中学写,进行写作练习突破。那么,真正要落实好这一技法,我们还应把握哪几个原则呢?  相似文献   

13.
学生有“疑”,教师能解“疑”,这自然是教师的一种本领.但是如果仅限于“解疑”,以为学生无疑了便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则未免有失偏颇. 宋代学者张载说:“有不知者有知,无不知者无知”,“于不疑处有疑,放是进矣.”这个观点用在教学上,那就是:教师不仅要为学生解疑答难,使其清楚明白,还要引导学生在明白之后有所前进,找出新的疑难问题,这样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那么在教学中可采用那些方法质疑呢?  相似文献   

14.
提倡个性文 ,真正重视学生的个人体验和真实表达 ,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是作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小学生的个性文有三个明显的特征 :①创造性 :它有着与别人不同的个体思想、体验和认识。②真实性 :作文是学生本人原始、真实感受的语言表述。③想像性 :文章中融入了学生特有的灵气、童真和个性色彩。但在实际教学中 ,学生的“拷贝文”较多 ,个性文很少。一、“个性文”缺乏的原因1.目标过高 ,学生望而生畏根据新的《小学生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 ,小学生的文章应是“写话”和“习作” ,是写简单的记实作文、想像作文和应用文 (日记、…  相似文献   

15.
读法指导,贵在因文而异。而“因文”之谓,即要针对文章特点。分析《水晶宫的秘密》(第九册)一文,应当注意三点:一是文体特点。这是一篇科学童话,“童话”是表现形式,科学知识才是要理解的“内核”,因此,确定教学目标,应当兼顾两者。二是语言特点。课文既有形容描写,拟人夸张等文学色彩较浓的语言;又有不少科学术语。这就决定了本文语言训练,既要指导学生准确  相似文献   

16.
王芳 《家长》2024,(7):31-32
<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经常听到学生抱怨:“写作文难,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更难。”可以说,怵头写作文已成为学生中的普遍现象。特别是还在学习写作的小学生,很多时候搜肠刮肚也憋不出几个字,即使能够下笔,写出的文章也是千篇一律。以描写风景的作文为例,一个班里有时候会出现十几篇以“万里无云,秋高气爽”“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等雷同字眼为开篇的文章。“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即使看到同一处风景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愫,会用不同的语言去书写描摹,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文章开篇雷同呢?这说明很多学生的写作脱离生活实际,  相似文献   

17.
教材解读《北大荒的秋天》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作者以饱满的感情和浓郁的色彩,为我们描绘了北大荒令人心醉的美景,展示了北大荒的劳动者辛勤耕耘的成果,勾勒了一幅独具魅力的北大荒的秋景图。引导学生在品味文章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北大荒秋天的景色之美、物产之丰,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之难点。设计理念1.探究式阅读教学理念。以“疑”为主线,让学生的阅读活动从“生疑”开始,让学生的“释疑”过程在阅读中进行,让学生的阅读行为在“存疑”中延伸。2.对话式阅读教学理念。以“读”为载…  相似文献   

18.
刘熙载《艺概》里说 :“文有以不言者。”可见 ,文章除了直接用文字表情达意外 ,还可用“不言”传情表意。不言 ,是曲言 ,意在言外。语文教材中绝大多数是名家名篇 ,“句中无其辞 ,句外有其意” ,“不著一字 ,尽得风流”之处 ,俯拾皆是。这“其意”、“风流”又岂是能够一语道破、一点就明了的。它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不言”处精心设疑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根据各自的生活感受、经验体会、知识见解 ,体会出文中不言处的“其意”“风流”。一、在标点处设疑“标点”被称为“文字的眉目”、“笔端的舌头”。郭沫若在《沸羹集》里说 :“…  相似文献   

19.
对于一线语文教师来说,大家都有这样一个感受:鲁迅先生的文章大多都含蓄难懂、篇幅长、主题深,导致每次教学他的文章时,师生双方都感觉到费时、难见成效,导致一堂课结束后都十分疲惫.事实上,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文章本身所具有的难度,另一方面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仍然停留于课文,而忽视了学生,尤其是学生“知”“情”“意”的成长和发展的过程、规律,导致教学设计环节和内容严重脱离学生.  相似文献   

20.
设计意图《听听,秋的声音》是一首儿童诗,是一篇略读课文,在本单元以“秋天”为主题的教学篇目中是举足轻重的:没有了听觉上的美感,秋之韵味也将大减;没有诗歌作佐料,秋之意境顿感逊色。在本教案的设计中,我以“美”为基调,以“听”为主线,以“趣”为佐料,以“仿”为桥梁,使学生久久沉浸在浓浓的诗情秋韵里,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使语文学习变成一种愉悦身心的自主渴望。教学流程一、以诗导入,酝酿诗情1.师引导学生配乐朗诵诗歌《秋天的色彩》,感受秋天是一个色彩缤纷的季节。本班学生程炜馨作诗《秋天的色彩》:秋天是绿色的,松树拿出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