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所载清代福建进士中存在一定的误刊,其种类主要有误他省进士为福建进士、误福建进士为他省进士、误为省内他县进士、进士籍贯地名字误、进士籍贯刊载失范以及进士人名漏载等六种.  相似文献   

2.
孟蝶 《华章》2011,(28)
明代云南进士有两个以上母亲的占总数的20.8%,而进士本人娶两个以上妻子的占总数的15%.其中一位进士未娶妻,三位进士皆聘亲.《登科录》内可能仅记录了正妻,没有反应当时的娶妻情况.明代云南进士的平均中试年龄为32.48岁,年龄最小的进士为21岁,最大的为47岁,40岁以上的进士占总数的8.9%.“官年”现象在陈长文先生看来发生频率比较高,但是从云南进士的官年情况看表现的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是目前学界研究明清进士群体重要的参考书目.因编书条件所限,<索引>中对清代河南籍进士的编录存有一些问题,有籍贯、人名等错误,也有籍贯不详等瑕疵.  相似文献   

4.
清代科举制度沿袭明代传统,自顺治三年乙酉科始,至光绪三十年甲辰科止,有清一代共开科112科,衡水地区共考中109名文进士.清代衡水地区109名文进士作为一个群体,分属11个州县,具有自身的特点,首先是地域分布平均性,其次是中试人数和中额的正相关性,再次是进士出身的家族性,最后是衡水地区进士的仕进特点.这些特点使清代衡水地区进士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有别于其他地域、省份进士.有清一代,衡水地区涌现出了如魏廷珍、郑端、贾臻等著名进士,是衡水地区文进士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5.
自隋炀帝创建进士科以来,科举考试就成了封建王朝进行人才选拔的主要途径.在一定程度上,某地进士人数的多少标志着该地文化教育水平的高低.清康乾时期,共开科53场,安徽一地共取862名进士.这些进士来源于安徽各地,总体呈现出南多北少的特点.文章主要通过分析这些进士的地域分布状况,来了解当时安徽各地不同的文化教育水平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6.
清代安徽共有1 192名进士,进士群体区域分布在省内府际和府内县际两个层次,并呈现出鲜明的非均衡状态,清代后期与前中期相较,非均衡状态存有弱化趋向.安徽进士的分布状况,折射出清代全国范围内进士群体区域分布的非均衡状态具有普遍性、层次性、递进性和动态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唐代进士试诗是唐代科举常考之体,在科举考试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主要从内容的角度对唐代进士试诗中的咏事诗进行论述,分析其特点,探讨历史事件与此类咏事诗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自中唐至晚唐,进士文化渐趋成熟并彰显出与前期进士文化裂变转型的发展态势.与此同时,文人词亦自中唐经晚唐五代逐步发展兴盛起来,最终在宋代形成“词代诗兴”的局面.文章基于文人词的发生原理和进士文化发展嬗变的互济,将历史文献考证、文人词原典解读、社会分析三种研究视角交织,考察进士群体游宴狎妓风习与娼妓制度和音乐文化之间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9.
雁塔题名     
唐代,进士科考试公榜之后,新科进士要在京城长安的曲江参加国宴.宴后,新科进士还要参加大雁塔下的题名留念.为什么要在大雁塔题名呢? 大雁塔,全称“慈恩寺大雁塔”,矗立在古城南郊雁塔路南端的慈恩寺内,它是西安现存最著名的古塔,被视为古城的象征.西安市徽中央所绘制的塔便是这座气势恢宏的唐代著名古塔.  相似文献   

10.
有些人在观看反映科举时代生活内容的电视剧时,对剧中人提到的某官员是“两榜进士”出身,就认为“两榜进士”指的是这个人前后两次参加选拔进士的考试,两次都考中进士或到第二次才中了进士的人,所以称为“两榜进士”。其实,这是误解。  相似文献   

11.
明代军籍进士地理分布极不平衡,这与当时的政治、经济、人口、教育等资源的地理分布状况和整个明代整个进士群体的地理分布有着直接密切的联系。与明代进士群体整体的地理分布不同的是,在所有诸省直的进士当中,军籍进士数量最多的并不是南方的省直,而是北方的北直隶。位于西部边疆的云南和贵州,虽然进士群体整体分布的数量不大,但是出自卫所的军籍进士所占比例却很高。整个辽东进士群体全部为军籍进士,而这些军籍进士中出自卫所的比例为100%。在军籍进士中,出自卫所的比例呈现出前期比例低,中后期比例波浪式增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第三册34.笫24页王勃介绍:“十四岁中进士。”按:王勃一生并未中过进士。此处所云,恐怕是应“幽素科”及第之误。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中国古代史》第76页有一插图(上图)。这是文宗开成五年(840年)冯湮等题名暨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孔温质等雁塔题名拓片。拓片上印有“冯湮前进士胡口前进士褚承裕前进士张卫口前进士陈嘏前进士口复前进士裴思开成五年五月二十日同登”。对于拓片上“前进士”三个字,有人在学习中可能会产生疑问,何谓“前进士”?  相似文献   

14.
第一节考辨出唐代岭南道共进士49人,其中有7人是据县志和笔记小说新增的;第二节列表格说明唐代岭南道进士群的地域和朝代分布情况,并与谪宦文化联系起来考察;第三节从流宦贬人的影响、南选制的推行、家族文化的传承、京都游历四方面来阐述岭南道进士群的文化构成.  相似文献   

15.
六月姓氏:牛     
《中文自修》2012,(6):64
牛niú:历史:牛姓源于北而盛于北。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所载,明清进士牛姓及第者共有六十五名,其中南方人仅有两名,以此能表明牛姓是典型的北方姓氏。名人:牛峤,最早写咏物词的五代词人,字松卿。他博学多才,爱好写诗填词,词闻于世,著有《歌诗集》三卷。代表作有《梦江南.衔泥燕》于北据《明清进士  相似文献   

16.
明代四川进士是西南一个独具特色的群体。学界关于该群体的总数众说纷纭,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吴宣德教授"1422人"说。然而,该说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经过考证,明代四川进士应为1406人,其中一甲进士6人,二甲进士312人,三甲进士1087人,1人无法确定甲第,该群体内部结构呈现出"金字塔"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乞旧衣是唐代进士阶层的一种风俗。落第举子乞取及第进士(新进士)穿过的麻衣以求吉利;而从经济角度考虑,则可以节省科举考试的部分开支。  相似文献   

18.
越南河内文庙现存的82块进士题名碑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但越南河内文庙进士碑刻国际旅游开发存在一些问题,应积极寻求解决措施,将其融入越南文化旅游圈范畴内,促进越南文化旅游内容的丰富和完善,而且能为国际游客了解越南的文化价值观创造机会和条件.  相似文献   

19.
高宗永隆二年,杂文正式成为进士科的考试内容,进士科随后不久即进入“诗赋取士”的阶段。诗赋进入初唐科举,是一个逐渐渗入的过程。最初出于统治者个人对诗赋文辞的喜好,后来发展成为整个社会的“尚文”风气,促使进士科加试杂文成为必然的改革。进士科沦为“辞科”,与其科目性质有关。一大批文坛巨擘由进士科出身,科举进士科间接地促进了律诗的形成。“应制唱和”是唐代科举省试诗的本质特征,省试诗与唱和诗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  相似文献   

20.
宋代福建科举考试位居全国第一,闽北地区有2092人考中进士,对闽北地区以及福建乃至全国有着重大的影响.宋代闽北地区之所以会有这么多人考中进士,与地理因素的影响、教育的发达、经济的发展、刻书业的繁荣、浓厚的学风与劝学习俗、闽学的兴起息息相关.研究宋代闽北地区进士兴盛的原因,既有利于对福建宋代文化的发展有更全面、系统的认识,又可以促进相关学科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