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景润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1957年,陈景润调到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当时住房紧张,他和其他三个人住在一间房子里。搬进新房的第二天,累了一天的室友纷纷入睡,只有陈景润还在演算数学题。夜深了,有人忍不住催他说:“小陈,明天再干吧!”陈景润嘴上答应着,但并没有放下手中的笔。“过了几天,室友对陈景润夜里开灯工作影响他们休息提了意见。对此,陈景润感到既抱歉又苦恼。他感到自己的时间怎样抓紧都不够用。可是,怎样做才能既在深夜里工作又不打扰别人呢?想了几天,陈景润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原来,陈景润发现楼下有一个废弃的厕所,…  相似文献   

2.
我国当代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自幼就与哥德巴赫猜想结下了不解之缘。 1933年,陈景润出生于福建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父亲是个邮差,母亲先后生育过12个孩子,养活了6个,陈景润排行老三。日本大举进攻中国,陈景润一家躲进了山里。陈景润  相似文献   

3.
陈景润(1933-1996),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在现代数学史上,陈景润的名字与哥德巴赫猜想紧紧联系在一起,他将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推进了一大步,使中国在这  相似文献   

4.
5月22日是伟大的数学家陈景润先生诞辰80周年纪念日.本文为陈景润先生当年抱病所作,发表在本刊1986年第1期和第4期上.今天重发此文是为感念陈景润先生对本刊和中学数学教育事业的关爱.在这里我们共同缅怀陈景润先生,同时祝愿我国数学界人才辈出,再续辉煌.  相似文献   

5.
谈"机遇"     
有人说成才的关键在于"机遇".例如:陈景润如果没有遇上慧眼识宝珠的华罗庚,就成不了大科学家.试问:华罗庚怎样赏识陈景润呢?华罗庚之所以赏识陈景润,正是由于陈景润自己具备了"千里马"的条件.从陈景润的角度来看,与其他人相比,并无特殊"机遇",只是他具有为祖国争光的崇高理想和奋斗不息的可贵精神.所以我认为成才的关键在于"机遇"是荒诞不经的.  相似文献   

6.
陈景润是我国著名数学家,曾担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他把2000多年来人们未曾解决的歌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大大地推进了一步,在国际上被誉为“陈氏定理”。陈景润在数学研究中之所以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这同他在读书、研究中的目标专一、锲而不舍的学习方法是分不开的。陈景润在中  相似文献   

7.
陈景润不仅是数学奇才,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有独特的见解。儿子名叫陈由伟,这个名字是陈景润起的。“陈由”是他与夫人各自的姓,“伟”则希望儿子对人类有伟大贡献。陈景润也望子成龙。陈景润对独生儿子的培养方法是:民主对待儿子。家庭民主、父子民主、母子民主,使孩子能自由自在  相似文献   

8.
陈景润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从小就对数字和演算很感兴趣,母亲见他学习心切,咬紧牙关把他送进了城关小学。别看陈景润长得瘦小,可他学习用功,成绩很好。有一段时间,母亲发现陈景润不像以前那样一回家就看书或者写作业,学习成绩也下滑了很多。母亲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相似文献   

9.
哥德巴赫猜想研究近况3月19日.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不幸去世,这是中国乃至世界数学界的重大损失。陈景润从60年代开始研究哥德巴赫猜想,1973年发表了他的研究结果,至今,陈景润的这个研究结果依然是数学界公认的取得的最好结果。目前有关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在中...  相似文献   

10.
谈“机遇”     
有人说成才的关键在于“机遇”。例如:陈景润如果没有遇上慧眼识宝珠的华罗庚,就成不了大科学家。试问:华罗庚怎样赏识陈景润呢?华罗庚之所以赏识陈景润,正是由于陈景润自己具备了“千里马”的条件。从陈景润的角度来看,与其他人相比,并无特殊“机遇”,只是他具有为祖国争光的崇高理想和奋斗不息的可贵精神。所以我认为成才的关键在于“机遇”是荒诞不经的。其实,我们翻开历史不难发现,许多被称为“人才”的人,在未成名之前,都曾经历过一段默默无闻的成才“积累”时期。正是在这段时期,他们认真学习,刻苦磨砺,为最后成为“人才”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怀念陈景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景润(1933-1996),福建闽侯人,中国现代杰出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景润的名字是和哥德巴赫猜想紧密地连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2.
近日看了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有关资料,心中感悟颇深。陈景润自幼就喜欢数学,是厦门大学数理系的高材生.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一所中学当老师。  相似文献   

13.
1996年3月19日,举世闻名、家喻户晓的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与世长辞了.数学天空上这颗光芒耀眼的灿烂明星,划破长空,一闪而过,瞬时无影无踪. 陈景润的出现是在我国经历磨难的“文革”十年之后,百废待兴,科教复苏,好象在黯淡了很久的天空升起的一颗耀眼的巨星,它发出的奇光异彩照亮了那个时代青年前进的路.今天,在那个时代成长的孩子或者走过来的人,在陈景润传奇式精神鼓舞下,很多人已为祖国的四化建设做出了光辉卓越的贡献.当他们  相似文献   

14.
<正>文章同样是贴近地气跑出来的,尤其是写人物传记。我不由得想起写长篇人物传记《陈景润》的有趣经历了。那是1997年春,陈景润去世一周年。厦门大学出版社邀请我写一部比较完整记叙和描述这位传奇式数学巨人一生的长篇人物传记。我见过陈景润。1981年5月,我当时还在江西师大中文系任教。正逢母校建校6 0周年,我作为校友代表应邀回厦大参加校庆。在隆重的庆祝大会上,我第一次  相似文献   

15.
夫人由昆最了解陈景润,她说:他就是工作比什么都重要,他的成果是用命换来的。李小凝秘书说,陈景润长期加班加点工作,从不注意保养自己。他部是晚上一、二点才睡,而早上五、六点就起床了。李小凝这样评价陈景润:“他是个奇人。”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他人会累么?由昆女士很平淡地说:“他习惯了。”记者特别翻阅了以前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从那里,记者看到了陈景润向哥德巴赫猜想挺进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1965年,陈景润首次达到(1+2),写出了厚达200多页的长篇论文。数学家闵嗣鹤仔细阅读后,肯定了他的证明,对他说:“国外证明(1+3)…  相似文献   

16.
1978年1月,《人民文学》杂志新年第一期发表了徐迟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该文讲述了数学家陈景润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哥德巴赫猜想"的内容和发展的历史,以及陈景润是如何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在艰苦环境下通过顽强努力取得了(1+2)的证明过程。  相似文献   

17.
音容宛在     
1996年3月19日13点10分,著名数字家陈景润因呼吸循环衰竭,心脏停止跳动,终年63岁。  1也许,他的拼搏距离摘取哥德巴赫猜想那颗数论皇冠上的璀璨明珠,只有一步之遥了……(摄于1981年)  2陈景润的爱妻由昆女士,对我们数学家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爱情。(摄于1981年)  3“猜想”未竟身先去;圆梦自有后来人。——陈景润和爱子陈由伟(欢欢)在一起。(摄于1985年)在儿子的督促下,陈景润一直坚持在工作之余锻炼身体。  全国科学大会上的陈景润、华罗庚(左一)、杨乐(右二)、张广厚(右一)(1978年高明义摄)  陈景润和他的老师、著名教学家华罗庚…  相似文献   

18.
陈景润同志一九四八年春季升入我校前身福州英华中学念高中,一九五○年夏季,以同等学力报考大学,进了厦门大学数理系。作家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发表后,许多同志关心地询问起陈景润在英华中学学习时的情况,——他在高中时期的学习生活有些什么特点呢? 提起陈景润,过去的老师和同学都有这样的印象,他沉静寡言,性格内向,很少跟同学接触。上完课不是上图书馆,就是背起书包回家。他不多讲话,讲起话来笑嘻嘻的,是一个和善的老实人。  相似文献   

19.
司空雨在3月28日《改革时报》撰文说,陈景润与世长辞,又是一个英年早逝者。他因为骑自行车被汽车撞后,新伤未愈,又在挤公共汽车时被挤翻在地,再踏上几只脚,从此卧床不起,直至辞世。当他还在卧床的时候就有人发过感慨:陈景润为什么就没有一辆汽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我们喊了多少年,教授享受某级待遇,讲师享受某级待遇也讲过很久了。可是,若不落实在住房上,也不落实在用车上,到底落实在哪里?就在听到陈景润逝世消息的当天,我骑车经过我们这座城市的效区,听到一段对白:“听说村长买一辆奔驰!”“对,是黑色的。”村长买得起奔驰,陈景润却买不…  相似文献   

20.
陈景润逸事     
陈景润学习起来常常忘记吃饭、睡觉. 有一天,陈景润吃午饭的时候,摸摸脑袋,哎呀,头发太长了,应该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见了,还以为是个姑娘呢.于是,他放下饭碗,跑到理发店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