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航天科技,以其国防尖端性和其蕴涵的国家利益因素而备受关注。所以,无论是卫星发射还是飞船发射报道,都燃起了广大受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热情。但是,航天科技究竟给人类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多少现实变化,以及中国航天在提升综合国力、在世界航天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等报道,却显得较少而零散,使受众难以形成系统而深刻的认知。  相似文献   

2.
靖季  万璇  徐云 《新闻前哨》2022,(1):69-70
近几年,我国航天事业迅猛发展,丰硕的科研成果成为科技报道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然而,科技报道往往因专业性、学术性较强难以被读者接受.如何贴近受众,做令读者喜闻乐见的科技报道,是科技新闻能否真正发挥促进全面科技作用提升的关键所在.本文以载人航天报道为例,从策划、内容和形式分析报纸如何在科技报道中求新求变.  相似文献   

3.
今年两会上对科技发展的报告阐述,标志着"建设创新型国家"已经成为我国未来15年的主要发展方向,科技发展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随之而来的是,科技报道也必然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让科技信息、科技报道吸引更多的受众并且让他们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4.
从历时态的维度中观察,我国航天新闻在国家利益不同时期不同程度的主导作用下,呈现出起伏不定的曲线传播特征.国家高层直接掌控的影响、保密观念的不断强化、正面报道为主的导向以及国际形势与国内应对张力等因素的作用,决定了航天新闻曲线传播的走向.  相似文献   

5.
信息化科技传播的受众需求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许亚丹  徐有智 《编辑学报》2002,14(5):327-329
科学技术通过科技传播日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而随着信息化的渗透,科技传播的受众因所处的不同层面产生了多方位的需求变化.研究受众的需求变化成为研究科技传播理论最实际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6.
航天档案作为国家和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对其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有着重要的文化与科技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航天档案文化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航天档案文化产品开发的四个有效途径:利用"技术赋能"效应挖掘精神文化价值、引入现代创意打造航天特色文化、应用多媒体手段拓展产品形式、寻求外部资源提升产品效益。  相似文献   

7.
航天产业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显,是提升国家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关键。作为战略性前沿技术领域,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无疑是推动航空航天产业技术创新、促进航天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以JCR 收录的30 个航空航天工程领域的科技期刊在2006-2015 年间所刊载的科技论文为数据源,运用科学计量方法,对主要航天国家在航空航天技术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态势进行分析,着重完成中国与美国、欧盟、俄罗斯以及日本和印度等五个国家(地区)的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全球对航空航天领域的研究热度持续升高,并保持增长的态势;美欧航空航天技术研究依旧处于领先地位,其研究热点更加集中于航天前沿技术探索上,而中国和其他主要航天国家更加重视航天技术的应用研究;中国与世界航天强国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旨在于为建设航天强国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进步、媒体环境的变化以及受众关注点的转移,我国科技新闻的报道"后科普时代"的到来:直播节目从受众立场出发,为受众提供他们所关心的信息。此次央视"神十"直播节目中的选题(角度、关注点)、用语用词、重复性的内容大大减少;在直播方式上,总结出"神十"直播的新技术,演播室的布置、模型等等富有人性化设置的直播方式。通过对直播内容和直播方式两个方面的研究,总结出"后科普时代"的挑战,由此看出科技报道的发展趋势,以及呈献给新闻界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1999年11月20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经过约21小时的正常运行和预定的空间科学试验,在新建的着陆场,精确地软着陆回收。在新世纪到来的前夕,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跨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使我国人民欢欣鼓舞,让世界华人扬眉吐气。与载人航天相配套的工程之一是空间有效载荷应用中心,用以服务于载人航天应用系统。它于1993年1月正式启动,于1999年10月基本建成。1999年11月20日参与了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的飞行试验并取得成功。载入航天应用系统包括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涉  相似文献   

10.
从神五、神六到神七,我有幸三次参与载人航天报道.每次飞行都是中国载人航天的一个新跨越,而每次报道对自己都是一个新挑战.回顾三次报道,最大的体会是,报道好载人航天并不轻松,它呼唤激情,更呼唤理性和责任.  相似文献   

11.
颜美群 《新闻知识》2012,(3):45-46,103
微博作为具有多元化传播元素的一种媒介平台,近年来在重大科技事件的传播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尤其是2011年的“天宫一号”发射,多家门户网站对发射全过程进行微博直播,直播报道将航天事件碎片化、通俗化、个性化、无时差地呈现给微博用户,给微博用户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本文试图对微博直播内容进行分析,进而比照微博与传统媒体在航天事件传播中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短视频具有可视化、碎片化、移动化等传播优势,在高校宣传中短视频的运用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但是针对短视频于高校科技成果宣传中的应用,还存在认知、实践以及平台层面的问题。如何让科技成果报道既有存在感又有流量,开创高校科技报道新境界?本文提出,应组建一支以让受众“看得懂”“喜欢看”为核心创作理念的专业科技短视频创作队伍,培养一大批科技短视频受众,为营造欣欣向荣的科技强国文化氛围贡献出高校力量。  相似文献   

13.
媒体报道聚合是指一种媒体在报道新闻时吸取它类媒体相关内容以提供更多更深的新闻来满足受众需求的一种媒体报道方式.在国内外各种突发事件报道中,运用媒体报道聚合方式可以在第一时间内极大地满足受众信息需求,为社会稳定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纵观近年来许多媒体在报道重大事件时,除突出自身优势外,还吸取了其他媒体长处,为受众尽可能提供更快更多更深的新闻,这种媒体报道相互聚合现象日趋成熟且大有发展之势.为了深入探讨这种现象,笔者从媒体报道聚合表现形式、传播功能及如何运用等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4.
从神一到神九.我国在不断刷新太空探索的新高度。同样。在一次次神舟系列飞船发射任务中,中央电视台的宣传报道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重要节点重点关注、直播场次逐年增加。但伴随载人航天发射任务的日趋常态.宣传报道也悄然发生变化。记者在参与神十发射任务宣传报道中的体会是:要更多关注受众需求.让载人航天工程宣传内容更加丰富。更具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结合作者近年来进行航天类系列图书策划的实例,提出科技出版应着眼于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时代使命,进一步增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文化自觉,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过程中把握发展机遇,实现创新发展.文章概括了科技出版的文化自觉的理论内涵,提出实践科技出版文化自觉的三个路径,即以国家战略需求引领选题规划和选题策划,把科技出版与科研活动紧密融合和走全球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英译汉科技名词作为科技信息传播的载体,其规范与否影响重大.社会对规范英译汉科技名词的应用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规范英译汉科技名词的推广效果.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作为国务院授权代表国家审定和公布科技名词的专职机构,多年来致力于规范英译汉科技名词的审定与推广工作.如今,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英译汉科技名词的传播提供了更多选择,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应该借机丰富传播模式,从而提升科技名词规范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7.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报道早已圆满结束。作为记者.我不仅有幸在第一时间见证和领略了大洋测控飞船的精彩瞬间和关键动作,而且对于有限信息传播环境中的科技新闻报道有了进一步理解。中国远望号海上航天测量船分别布阵于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海域.担负着测控飞船入轨,变轨,轨道维持.返回以及天地通信等多项任务。在特定时空营造出的特殊信息场域中.如何将四艘船以及卫星海上测控部的信息及时全面地传输给受众,满足信息需求?记者认为.有效整合新闻资源.建构良性传播生态是实现优化传播的对策。一、开发信息资源,借助高强度信息流促进传播生态  相似文献   

18.
关于"热点" 就科技新闻的热点报道而言,由于其受众主体的文化程度较高,他们往往更加关注与新闻相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不但要求知道发生了什么,而且还想了解为什么发生、结果和影响如何.因而,他们迫切需要有见地、有个性的报道来释疑解惑.那些在同一层次上无限展开、广度有余而深度不足的雷同报道,显然已经无法满足今天的受众需求.如果媒体着力于以独特的视角提供有一定深度的报道,使受众从中认识新闻的实质,并且由点及面地把科技新闻热点与科技发展的大背景联系起来,则有可能在海量的相关报道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9.
苏昕  张星 《新闻知识》2001,(1):36-37
当今社会讲究注意力经 济,报纸也要最大程度地吸引 受众的注意力。当今社会亦处 于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新闻在 报道中的比重逐步增加。科技 作为第一生产力,也与其它产 业、学科有更多的结合,人们 关注科技的角度变得多样化, 对科技新闻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有了更多的企盼。而且,科 技新闻越是广泛地被受众接 受,越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 所以,提高科技报道的可接受 性、增强科技报道的关注点, 被日益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增强科技报道的关注点, 不仅是准确表述让读者读懂 科技新闻,而且要转变科技新 闻发现视点,贴近生活,满足 受…  相似文献   

20.
航天科技题材新闻摄影要想出彩并不容易,需要摄影者在钢铁构件中寻光觅影、定格瞬间。而能否通过画面真实、准确、快速地传递信息,赋予航天科技摄影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与摄影者能否合理地运用形状、线务和色彩等视觉元素密切相关。因此,航天科技摄影者要充分认识到视觉元素在摄影中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