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杨绛 《出版参考》2005,(26):41-42
许多人说,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很多,也不易遗忘.  相似文献   

2.
“我为啥老是读了后面忘了前面?”、“怎样克服‘学了记不住’?”……在报社、杂志社,编辑们常常收到类似的机关干部来信。提起记忆力,我想起一个人。可以说,他是我所见到的人中,记忆力最强的一个。记得有一天,他闭着双眼──不看自己的棋盘,全靠脑子“背棋”,同时与6个象棋高手下棋。结果,他这个“瞎子”,竟把6个高手打得落花流水。目睹此景此情,许多记者惊愕得两眼瞪得滚圆……为什么他的记忆力如此超常?事后,我找到他──远在大西北的一位秘书处长。他的回答,带有一点哲理味的幽默;“因为我并不觉得自己脑子灵,所以人们…  相似文献   

3.
杨绛  钱芬 《出版参考》2005,(9):41-42
许多人说,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很多,也不易遗忘。  相似文献   

4.
大凡写稿的人最怕自己用心血铸就的文字不能变成铅字,其实失败与成功有时仅一步之隔.回顾我的采写过程,是上稿难逼出我写成好文章.  相似文献   

5.
前年夏天,我对新闻写作还是门外汉,文章写了一篇又一篇都始终拿不出手。有一天,我鼓足勇气,掂上自己得意的力作敲开了宣传科的大门。宣传干事宰先珍同志正皱着眉头写文章,他仔细地看完我的文章,笑嘻嘻地举起大拇指:“好,写得好,以后多写吧!”我心里暗想自己也许真有两把刷子。谁知等见到《河南石油报》登出后,我怎么也认不出那是自己写的文章,百把字短文,只有两句似曾相识。好坏也算是自己写的文章见报了,经同事鼓励心里热呼呼的着实感激老师宰先珍.从此劲头十足,三天两头找老师请教。时间一长,我深深感到老师的严励和认真.记得前年在朋友家闲谈,听说  相似文献   

6.
1.记者在现场采访要掌握好自己的情绪这点,我在现场直播1989年国庆焰火晚会上高校学生的节目时,深有体会。天安门广场的国庆晚会是一个大场面,群众情绪是  相似文献   

7.
××同志: 您好! 您来函说,希望我能给您指出一条在文学创作上易于成功的途径.对这个要求,我是极愿意给以满足的,但我却不能不给您一个失望。因为文学创作中的捷径几乎是无法可寻,而成功者的途径是成功者自己摸索、开拓出来的,是带着极强的“个性”的途径,它只容得下成功者个人在上面走.所以,要想在文学创作上找一步登天的捷径,我认为是徒劳的,我们还是不要想的好,下决心扎扎实实走自己开拓的路.  相似文献   

8.
孙晓云忆外祖父 2002年,孙晓云写过一篇文章,回忆自己的学书心路,其中这样讲道: 对书法的那种热爱,似乎就长在我的身上.这可能主要得益于家庭的熏染,还有严格的书法训练.小时候,我母亲从来不问我的功课,每天却要检查我的毛笔字.我看过她20岁时写在稿纸上的钢笔字,真是好. 我外公是古文字学家、金石书画家朱复戡,是浙江鄞县...  相似文献   

9.
人到老年,总好回忆往事。回忆时,总会念念不忘自己的老师,无论是小学、中学、大学时的老师,他们对自己的言传身教,回忆时仍是历历在目,备感亲切。对工作上引自己上路的老师,我也同样是在回忆中感恩、思念。在出版工作上引我上路的老师甚多,这篇文章,仅是回忆一次业务培训中的诸位老师。  相似文献   

10.
微博     
《报林求索》2012,(9):69-69
<正>1、@杨澜(媒体人):女儿上国际学校。校规四条: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有责任感,对人友好。这样的校规好懂好记。人文课第一讲:你名字怎么来的?你家在哪里?女儿问:人文课不是历史社会吗,怎么让我讲自己?我猜,要认识世界需从自己开始。  相似文献   

11.
我觉得,这是我所读到的世界上最幽默的少儿小说。我在读书方面有一点点自负。所以,当张秋林先生向我极力推荐“布鲁诺和布茨系列”丛书,并建议我读一读的时候我吃惊极了,我为自己的孤陋寡闻而深感沮丧。我记得自己当时哑口无言,犹如挨了一闷棍似的。之后,我迅速地在网上搜索“布鲁诺和布茨系列”,可非常遗憾的是,网上关于这套书的资料并没有多少。但在一个私人主页上面,却保留了许多人对这套书的怀念和寻找。好书的难能可贵,就在于带给读者永恒的快乐。他们都是三十多岁的人,至今念念不忘当初这套书带给他们的快乐,还在为书中的种种细节的对错而喋喋不休。甚至还有人在为这套书的不可能再出版而绝望。这些人记忆力的清晰程度、认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意思是说一个人记忆力再强,也不如勤做笔记。入伍以来,酷爱读书的我,始终按照“不动笔墨不为读书”的要求,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需要,联系自己的工作和思想实际,并视阅读时间多少用自己的拙笔做了四个类型的笔记:第一类是读书文摘。读书看报时,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材料,如知识典故、名言警句,重要论点等分门别类地摘录下来,并注明出处。第二类是读书提要,也称提纲。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内容要点,用概括的语句,依次序、有条理地记下来。第三类是读书心得。把读书后的体会,收获写下来,有感而发…  相似文献   

13.
吃的变迁     
于冠深 《青年记者》2009,(20):84-84
回首当年我出发采访时吃饭的吃法,从上世纪60年代末到上世纪末,大体说来,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自己花钱自己买饭自己吃;自己花钱别人买饭自己吃;花少钱饭菜好自己吃;不花钱饭菜好有陪客。  相似文献   

14.
我是作秘书工作的,平常也喜欢向新闻单位投稿。去年以来,被当地报刊、广播电台(站)采用一百多篇稿件。在写稿过程中,我感受最深的,是新闻稿一定要强调真实性. 新闻稿要真实,这是最起码、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曾因为没有认真调查,有几篇稿件严重失实,在群众中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从去年十月份,我听到这么一事:有个牧场场长不谋私利,自己造房,不到牧场上买便宜货,受到群众好评.我认为这是一个好题材,只找一个人核实了一下,就写了一篇通讯《秉公办事的好  相似文献   

15.
柳震 《大观周刊》2012,(30):203-203
良好的记忆力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记忆能力的强与弱、好与坏直接决定一个人做事的功效。正如俄国最著名的记忆家波特洛夫斯基所说:“记忆力是一个人才智的重要标志,假如你没有良好的记忆力,那么你就会处处感到重复劳动的困惑和痛苦。”  相似文献   

16.
编辑的理想     
人活在世上,都会有自己的理想,无论好与坏、对与错,只要认准了,就会朝着理想的目标去奋斗、拼搏.一个人如果没有了理想.生活就失去了意义,奋斗就失去了目标. 编辑也应该有自己的理想,只是这个理想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而已.这不是教科书上说的,也不是前人总结出来的,只是我个人的理解罢了.  相似文献   

17.
我一直坚定地认为,随着时间的逝去,许多东西是可以忘记的。身边人遇到什么痛苦的事,我常劝说,没事,过些日子自然会好的,时间是医治创伤的良药。干新闻多年了,采访的人、听到的事,记不清有多少了,但真正让人记住的还真不多。我常常拍脑门:是不是记忆力衰退了?  相似文献   

18.
清明节一过,父亲的生命驿车就驶进84岁的人生里程了. 那天,父亲郑重其事地对我和弟弟说,乡下有句老话,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不管这话灵不灵验,我到这把年纪了,真到了那一天不行的时候,就近选个空闲的地方埋上,千万莫占了好地,要不然,后人会骂我的.  相似文献   

19.
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立行1月5日在“北京中学生通讯社成立一周年纪念会”上,称赞小记者们“生气勃勃,满怀理想”,并对如何做一名好记者提出看法。他说,要做一个好记者.必须具备以下素质:一、思想上要明确,我这一支笔是为人民服务的;二、一定要始终坚持新闻的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有的记者为了使自己的稿件突出一些、  相似文献   

20.
廖亮  满方 《视听界》2004,(2):18-19
访者:以前你一直是做文艺类节目的,给人的感觉是比较活泼的,但这次的《环球新闻站》应该说还是比较严肃的, 你在主持风格上是有一个很大转变的,在这个转变过程中, 比较关键的,或者说你自己付出努力最多的是在什么地方? 袁鸣:我觉得读书两年是最有帮助的,因为我读的就是这个专业,国际关系。为什么大家总觉得文艺节目主持人和新闻节目主持人完全是由两种材料造成?其实我觉得一个真正好的主持人,总是能够把自己身上的某种特质跟节目结合在一起,但结合得好与不好是另外一回事。好的主持人应该是有这种能力的。至于我自己,刚开始做谈话节目,然后做综艺,因为我年轻,当时从形象、状态各方面都比较合适;然后我再做像《飞越太平洋》这样的专题节目,1999年离开电视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