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古音这个名称:严格点说,是指周秦时代的声韵系统;宽泛点说,也可把两汉的包括在内。古音学说:就声母系统说,从清代钱大昕的《古无轻唇音》,《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均见《十驾斋养新录》卷五),到近人章太炎的《古“娘”、“日”二纽归“泥”说》(见《国故论衡》上卷),曾运乾的《“喻”毋古读考》(见《东北大学季刊》第二期),钱玄同的《古无“邪”纽证》(见《师大国学丛刊》第一卷,第三期);就韵母系统说,从明末顾炎武作《音学五书》分古韵为十部,到清代江永作《古  相似文献   

2.
《愚公移山》这篇寓言故事是从《列子》的《汤问篇》节选的,现编入九年义务教材第五册(人民教育出版社),是一篇培养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不可多得的好教材。我在教学《愚公移山》一文时,注意从抓住重点、突出难点、解决疑点三方面入手,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试验修订本第五册收入鲍鹏山的一篇文章《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这篇文章,从题目到结构,从内容到论证,问题丛生,拿来当作教材,会给学生造成误导和毒害。  相似文献   

4.
《岳阳楼记》课后注释“越明年”说: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1045年)。江夏教授认为,“越明年”是“经过了第二年”或“到了第三年”。(见华中工学院出版社江夏编著《文言文评点译释》)从范仲淹作记的时间看,“越明年”不是庆历五年,而是庆历六年。因此,我非常赞同江夏教授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追求"唤醒"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经说过,课堂教学有三个层次:一是告诉,二是启发,三是唤醒。我们在课堂教学时应努力追求第三个境界:唤醒。于永正老师在教学《庐山的云雾》时,为了激发学生自告奋勇地读课文,这样说:“我课前在家中练习读《庐山的云雾》,当练到第十遍时,我以为不错了,便读给我儿子听,儿子听了后说,不行。于是我又练了五遍,再读给儿子听,儿子说,这回有点像赵本山了。下面谁来把课文读给大家听,敢与赵本山比一比。”话音刚落,同学们兴趣盎然,争先恐后举手,读的氛围,读的效果不言而知。于老师不仅激活了学生内心深处读…  相似文献   

6.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运动的合成和分解》。《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是高中物理的第一册第五章第二节。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方面进行说课。  相似文献   

7.
第十二册习作一要求:同学们带着过春节的欢乐和新学期开学的喜悦,又走进了可爱的校园。大家聚到一起,自然有说不尽的话题,其中说得最多的当然是有关春节的事。如果你留心听的话,就会觉得同学们说的不少内拳很有意思,是很好的作材料。把开学以来,同学们谈论寒假生活的有关内容搜集一下,也写一篇《漫谈寒假生活》。[编按]  相似文献   

8.
《清平乐·村居》是辛弃疾从战场上回到农村,看到农村这么一幅美好生活的画面而写下的一首词。听了吉老师今天执教的《清平乐·村居》,被她扣住词来教词的方法折服,使我听着听着也情不自禁的醉在“词”中。原来词可以这么教,下面说说自己对这堂课的几点收获。  相似文献   

9.
从明代中叶到现在,关于《西厢记》的第五本一直聚讼纷纭。争论的问题涉及到第五本的著作权和它的成败得失。这种情况说明不少人看出了《西厢记》的第五本和前四本之间存在着思想上和艺术上的差异或不协调。经过一些专家、学者的考订,《西厢记》的著作权问题可以说已经解决了。但是,对于《西厢记》第五本的成败得失及其产生的原因仍有争议。对此,有进一步探讨之必要。因为,正确解释这个“差异或不协调”及  相似文献   

10.
2004年高考《考试大纲》下发后不久,笔曾经写过一篇题为《高考试题中的“听”与“说”》(见《语数外学习》2003年第12期)的章,提醒同学们要重视语听说能力的培养。综观2004年高考试题,我们果然发现,不管是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命题,还是各省市自己组织的命题,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到对“听”“说”、特别是“说”的能力的考查,其中不少试题还很耐品味。现略举几例,试评说之。  相似文献   

11.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文理科本科用)》(以下简称《大纲》)在教学目的一项中对读、听、写和说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对译的要求未作规定。《<大纲>修订说明》解释说《大纲》强调语言基础教学,培养从阅读和听的材料中直接获取信息的能力。它同时又补充道:“‘译’作为一种技能,涉及的面很广,有笔译、口译,包括摘译、编译、英译汉、汉译英等,在培养学生具备这一能力时,还涉及到提高学生汉语表达能力和扩大学生知识面的问题。考虑到这种情况,大纲末把‘译’作为教学目的列入,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大学英语基础阶段教学中不能以英汉互译…  相似文献   

12.
陈远 《教育文汇》2004,(5):16-17
入选到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的中学初中语文教材第五册的课文《悲壮的两小时》(以下简称《悲》)来自《读者》1995年第2期,原标题为《宇航员之死》。教材的编写者在将其编入教材的时候,对文章作了删节并改动了标题。  相似文献   

13.
《点绛唇·蹴罢秋千》是否李清照作品,历来争论不断,难以定论。王学初先生在《李清照集校注》中说:“此首别作苏轼词,见杨金本《草堂诗余》前集卷下又作无名氏词,见《花草粹编》卷一、《续草堂诗余》卷上、《古今词统》卷四、《古今诗余醉》卷十二、《花镜隽声》卷七、《诃汇》卷七、《同情集诃选》卷四。别有误作周邦彦词。按一九五九年出版之北京大学学生编写之《中国学史》第五编第四章,  相似文献   

14.
《定滑轮和动滑轮》是新课改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力和机械》的第五节教学内容,它的教学设置与统编教材不同,过去是验证性实验,新教材是探究它们特点,根据教材的教学要求,本人大胆尝试课内课外结合的教学模式,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观察现象入手,引导他们对问题进行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把好“从问题到思考,从思考到猜想,从猜想到验证,从验证得出结论,从结论中学会应用”的科学探究主线,现将教学后的反思作如下总结。  相似文献   

15.
文亚 《中国教师》2011,(7):56-58
<正>我近期参加了学校的师徒课展示活动,主讲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桥之思》这篇课文,颇有感触。从试讲到最后的展示,其间忙得不亦乐乎,整天周旋在听  相似文献   

16.
《大自然警号长鸣》是一篇议论文。文章开头叙述作者听新闻广播,由此引出关于东北虎数量锐减的具体说明,再由虎说到多种野生动物受害的情况,又由野生动物说到自然生态环境的危机——如此层层推进,为下面的议论作了铺垫。接着分条陈述我国在自然生态环境方面的不利条件,作为立论的根据。然后从正反两面进行论证:先谴责那些“目无法纪、愚昧短视而又骄傲任性”的人,指出他  相似文献   

17.
《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其实也是英语教学的五种模式,本阐述如何通过五种模式进行精读课的教学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五项技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四年第五期《中学语文教学》发表的张中行同志的《使动、意动等说质疑》一文(以下简称《质疑》),在语法学界和文言文教学中反响很大。《质疑》从使动、意动说之源,分析到文言文教学的某些问题,摆出了许多矛盾,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  相似文献   

19.
毫不隐讳地说,我曾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哈迷",从《哈里·波特与魔法石》到《阿兹卡班的囚徒》到《凤凰社》到最后的《哈里·波特和死圣》,从我5岁起,妈妈读给我听,到我自己怀着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五课《汨罗行》课后思考和练习二第1题:“说说‘濯缨桥’‘独醒亭’这两处风景得名的由来,从中体会屈原的人格精神。”《教参》作如下分析:濯缨桥,因“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得名……表现了诗人不与浊世同流合污的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