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短文之最     
最短的演讲 1936年10月19日,上海各界代表举行公祭鲁迅先生大会时,出版界代表邹韬奋演讲说:"今天天色不早,我愿用一句话来纪念先生:许多人是不战而屈,鲁迅先生是战而不屈。"  相似文献   

2.
《初中生辅导》2023,(29):37-48
<正>1开场交际话题导入1936年10月,邹韬奋先生在上海各界公祭鲁迅先生的大会上发表演讲,他只有一句话:“今天天色不早,我愿用一句话来纪念先生:许多人是不战而屈,鲁迅先生是战而不屈。”邹韬奋的一句话演讲,振聋发聩,表现出鲁迅先生坚韧不屈的抗争精神。在剑桥大学的毕业典礼上,整个会堂有上万名学生,他们在等候丘吉尔的出现。这时,丘吉尔在随从的陪同下走进了会场并慢慢地走向讲台,他脱下大衣交给随从,然后又摘下了帽子,默默地注视着所有人。一分钟后,丘吉尔说了一句话:“Never give up(永不放弃)!”丘吉尔说完后穿上大衣,戴上帽子离开了会场。这被称为世界上最简短最震撼的一次演讲,也是英国前首相丘吉尔一生中最精彩的一次演讲。  相似文献   

3.
战而不屈 邹韬奋先生出生于1895年11月5日,1944年7月24日去世,原名恩润,乳名荫书,曾用名李晋卿,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新闻记者、政治家、出版家. 1936年10月19日,上海举行各界公祭鲁迅先生大会.邹韬奋先生发表了一句话演讲: “今天天色不早,我愿用一句话来纪念先生:许多人是不战而屈,鲁迅先生是战而不屈.”  相似文献   

4.
瞿秋白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在“左联”时期的文学活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不灭的光辉。在“左联”时期,作为瞿秋白重要学活运之一是:他跟鲁迅一起,领导了左翼文化运动,粉碎了反革命的文化“围剿”。由陆定一同志代表党中央所作的《关于瞿秋白同志生平的报告》明确指出:“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三年,翟秋白同志在上海同鲁迅先生一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对此,大量的回忆录也作了有力的印证:  相似文献   

5.
我还记得“三一八”那天清早,我把手头抄完的《小说旧闻钞》送到鲁迅先生寓处去。我知道鲁迅的脾气,是要用最短的时间做好预定的工作的,在大队集合前还有些许时间,所以就赶着给他送去。放下了抄稿,连忙转身要走。鲁迅问我:“为什么这样匆促?”我说:“要去请愿!”鲁迅听了  相似文献   

6.
钱理群 《中学教育》2006,(12):10-15
北京大学名教授钱理群先生,走进中学讲堂,为中学生们讲授鲁迅,激起强烈反响。他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件事情?他怎样让鲁迅从“神坛”走进中学生的心田?钱理群先生为此在上海建平中学作了一个演讲,其中有许多东西不仅仅是搞科教育的老师应当关注,所有教育工作都可以从中接受启迪。 现将演讲全刊载如下,希望能够引起读的关注——若干字为了简洁的目的,略作调整。[编按]  相似文献   

7.
刘其祥  张超 《师道》2007,(4):55-56
1927年,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先生南来广州,就任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知用师生仰慕先生的德才,渴望聆听先生教诲,并欲一睹大师风采,邀来知用讲学,先生欣然应允。7月16日中午,鲁迅先生携夫人许广平一起来到当时位于西门口纸行街九十号的知用中学。知用举校欢腾,先生慷慨陈辞,发表了著名的演讲《读书杂谈——七月十六日在广州知用中学演讲》(后收入《而已集》)。鲁迅先生在《读书杂谈》讲演中说:“因为知用中学的先生们希望我来演讲一回,所以今天到这里和诸君相见……用自己的眼睛去  相似文献   

8.
问:“一九三五年冬天的一个傍晚,鲁迅先生在预先约定的地点”,具体指哪里? 答:指上海四川路底施高塔路(今叫山阴路)的日本友人内山完造经营的内山书店。问:“会见了一个陌生的女青年”是谁?  相似文献   

9.
鲁迅曾于一九二九年十二月四日到暨南大学演讲,此事载于《鲁迅日记》,但讲题、内容湮没了半个世纪之久。近年研究者查到当时的一篇演讲记录,那就是《暨南校刊》第二八——三二期合刊上发表的“周鲁迅先生演讲、郭博如策(笔)记”的《离骚与反离骚》。勾沉之功,自不可没。但是,《复旦学报》一九七八年第一期把它作为鲁迅佚文重刊后,《新华月报》(文摘版)一九八○年第一期(总十三期)又收载,《鲁迅佚文  相似文献   

10.
“我喜欢看他的照片,鲁迅先生长得真好看”今天在鲁迅纪念馆讲话,心里紧张——老先生就住在隔壁,讲到一半,他要是走进来怎么办?其实,我非常巴望老先生真的会走进来,因为我知道,我们根本休想见到鲁迅先生了。鲁迅先生被过度谈论了。其实在今天的社会尺度中,鲁迅是最不该被谈论的人。按照胡塞尔的定义:“一个好的怀疑主义者是个坏公民。”鲁迅的性格、主见,不管在哪个朝代,恐怕都是“坏公民”。好在今天对鲁迅感兴趣的年轻人,恐怕不多了吧。  相似文献   

11.
9月25日是鲁迅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日.上海鲁迅纪念馆23日发布了在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南京等六城市就“鲁迅先生在当代的社会认知度和评价”展开的社会调查报告。报告显示,鲁迅在当代大众心目中依然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多数受访者认为鲁迅精神并未过时。而调查显示.72.05%的受访者认为鲁迅的批判精神依然具有当代性.并非“不合时宜”,并且不会过时。  相似文献   

12.
心理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智慧与其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无论是立身行事,还是说话作文,思维是始终贯穿于其中的。就运用语言来说,词语的排列组合、语序的正逆选用、语意的前因后果,无不受着不同思维的支配和制约。下面试辑录几则因“巧调语序”,而使“语意隽永”的趣事,以飨同学们。精彩的“演讲辞”在悼念鲁迅先生的大会上,人们请著名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出版家邹韬奋先生演讲。邹韬奋先生健步来到台前,他从容地环顾一下会场,然后说:“今天天色不早了,我只用一句话来纪念先生:许多人是不战而屈,鲁迅先生是战而不屈!”不料此语一出,台下便报以…  相似文献   

13.
早在孩提时代,我就非常敬仰鲁迅先生。那时候,我还不能深刻地理解鲁迅先生作品的深刻含义,但是,先生的伟大的人品,渊博的学识,特别是他对孩子们深沉的爱,曾深深地感动了我。记得我刚上中学的时侯,妈妈给我买过一本很好看的日记本,我恭恭敬敬地在心爱的日记本扉页上写下了鲁迅先生的两句诗: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后来,我又把鲁迅先生这两句诗写在条幅上,挂在墙上,它成了我生活学习的座右铭。特别是当我成为一名教师和少年儿童读物的编辑的时候,我对鲁迅先生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体会尤为深切。一九三三年,鲁迅在一篇题为《上海的儿童》的文章中,一针见血地指出那些忽视儿童教育的人,是“只顾现在,不想将来“。一九三四年,鲁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冯夏雄先生将其父冯雪峰先生的手稿、书籍、遗物等捐赠给上海鲁迅纪念馆“朝华文库”冯雪峰专库,其中有一份未定的《鲁迅传》手稿,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八一年四月一日《人民日报》第四版登载了新华社发的茅盾六张照片,有一张是他与鲁迅夫人许广平同志在鲁迅墓碑前的合影(以下简称“茅盾谒鲁迅墓照”),旁注文字说明:“1946年10月,茅盾和许广平在上海鲁迅先生墓碑前留影。”据笔者掌握的资料和了解的情况,此照文字说明所标出的时间是不准确的。从茅盾谒鲁迅墓照片看,当时所摄入的鲁迅墓碑是经过改建后的墓碑。但一九四六  相似文献   

16.
1936年10月19日,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举国上下,一片悲恸;爱国青年,失声痛哭。出柩那天,两里多长的群众队伍缓缓而行,上海民众代表抬着一面白色大旗,上面赫然写着:“民族魂”。这位伟人就是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鲁迅先生。当时的进步青年阿累与鲁迅先生...  相似文献   

17.
鲁迅在回忆性散文《范爱农》中写到辛亥革命的前一年,即1910年在熟人的客座上和范爱农重逢时写道:互相熟视了不过两三秒钟,我们便同时说:“哦哦,你是范爱农!”“哦哦,你是鲁迅!”这里写范爱农称作者鲁迅为“鲁迅”系鲁迅的疏忽。大家知道,鲁迅先生写文章署名“鲁迅”始于1918  相似文献   

18.
1932年冬天,鲁迅先生写下一首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他的好友许寿裳先生解释说:“这大概是为他的爱子海婴活泼会闹,客人指为溺爱而作。”“小於菟”就是小老虎,是鲁迅在感叹他的独子周海婴——一个出生在上海的婴儿。而今,6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小於菟”已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住在北京木樨地一幢灰色的大楼里,过着极其普通的生活。周海婴,高高瘦瘦,头发花  相似文献   

19.
今年9月25日是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诞辰110周年。为了纪念这个不寻常的日子,8月8日至13日,新疆鲁迅研究学会、伊犁师范学院和伊犁州作协在伊宁市联合发起召开了“纪念鲁迅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天山南北的各民族代表50余名。全国著名学者上海作协主席徐中玉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钱谷融教授,以及上海外国语学院陈永志教授应邀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把鲁迅先生《且介亭杂文》一书名中的“且”字读成“而且”的“且”(qiě)是误读,应读作“租界”的“租”(zū)。这是因为写作这批杂文时,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即所谓“半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