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美国20世纪最具影响力和创造力的历史小说家之一,多克托罗努力将历史母题与小说艺术完美结合,通过书写美国过去和现实世界来界定美国本身。他的写作生涯充满了传奇。他是美国历史小说的诗意栖居者。  相似文献   

2.
杰克·伦敦是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他的作品除了在美国当地有很大的影响力外,在世界范围内有大量的文学爱好者追捧,但是文学界对他本人却没有太多的关注。杰克·伦敦生活在美国的大变革和大动荡时期,他本人也和那时的美国社会一样,矛盾重重。通过解读杰克·伦敦脍炙人口的自传小说《马丁·伊登》来展示他充满矛盾的生命历程,了解他信仰与现实的矛盾之争。  相似文献   

3.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姓李,已经近五十岁了,他在大陆曾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但他放弃了这些,通过蛇头的斡旋、引路,偷渡进入了美国。近五十岁的人走出这么一步自然决非等闲之举。我们就来听听他的叙述吧。□先入泰国我是从福建省的福州来到美国的。也就是平常所说的非法移民。来美国已经有两、三年了。至于我是通过什么渠道来美国的,这并不是什么秘密。像我这样采用  相似文献   

4.
张艳 《华章》2009,(23)
杰克·伦敦是20世纪美国著名作家,他在现代美国文学和世界文学里都享有崇高的地位.他写作的一大特点就是以人物的行动来说明作品的主题.在<马丁·伊登>里,杰克·伦敦正是以马丁的一生遭遇来表现他对社会,对人生的理解和认识.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崔艳霞 《考试周刊》2010,(22):26-27
《伟大的盖茨比》是美国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一部反映美国梦开始与破灭的小说。盖茨比是渴望实现美国梦的典型.他希望通过物质成功来赢得爱情和社会地位。由于他的梦想是建立在虚幻而非现实的基础上,这就注定了他的梦想的幻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意味着美国梦本身的破灭。  相似文献   

6.
47岁的奥巴马以非裔黑人和政坛新秀的身份,成功当选美国总统。他的成功既源于美国社会的历史格局,也源于他真正深入联系民众,即中国式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相似文献   

7.
美国小说家菲茨杰拉德(F. Scott Fitzgerald)在他的扛鼎之作——短篇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使用了"双重叙事视角"的叙事语用方式来递次地展开他的小说主题,尤其是通过使用技巧高超的象征主义修辞手法来栩栩如生地描写他笔下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而让小说的故事情节自然而然地发展到高潮。因此,也使得作者在美国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8.
马文会 《海外求学》2004,(19):46-47
前两天,从美国留学归来的表弟,来我家作客,他给我们讲了许多在美国的奇闻趣事。同时还讲了他在美国的留学经历,笔者感触颇深,便将其整理了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正>佛来克斯纳是一位对美国教育有重大影响的人物。1885年他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毕业后,回到自己的家乡创建了一所实验中学,实施他的教育理念,非常成功。1910年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报告《佛来克斯纳报告》彻底改变了美国的医学院教育。他在1930年创建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在他的领导下,高等研究院从一开始就聘请了世界顶级学者,包括爱因斯坦、冯·诺依曼、哥德尔等。  相似文献   

10.
他来自意大利罗马以前的一个农场院。他怎么来到美国的,什么时候来的,我并不清楚。我只是在一天晚上看到他站在我  相似文献   

11.
闫真 《文教资料》2012,(4):77-79
他是一位商业艺术家、摄影师、导演兼电影制片人、商业设计师、日记作者、音乐制作人等,他无所不能,涉猎多个领域并取得不朽的成绩,一提到他,让人立刻想到美国的波普艺术。他的作品就像镜子一样,准确无误又毫不留情地反映出美国的现实,他就是美国波普艺术的"形象代言人"———安迪.沃霍尔。本文试图通过对波普艺术,安迪.沃霍尔的名言"15分钟"及他的作品介绍等几个方面的论述,来解读安迪.沃霍尔本人及他的艺术。  相似文献   

12.
“如果爱他就送他去美国……”套用这句经典的台词来形容想去美国受教育人的心情.再贴切不过了。美国的教育在很多人心目中,就是轻松、自由、平等、能力、素质……“很多人看到的是美国教育的表面。”王文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搞市场经济不保住市场,就没法活下去。市场没有了,怎么保持稳定? 过去,里根说,美国如果能垄断中国的经济、政治,美国可以再繁荣100年;如果只占领中国的市场,可以再繁荣10年。他想靠中国救美国。这也是当初尼克松为什么要到中国来的原因。他认为中国是一片处女地,他来敲开中国的大门,是想占中国的市场。尼克松本来是反共的,但是一当上总统,他就到中国来了,过去是  相似文献   

14.
1965年的一天,美国西雅图景岭学校图书馆来了一个瘦小的男孩。他说他是四年级学生,想来图书馆帮忙。图书管理员卡菲瑞高兴地说:“太好了,我正需要一个帮手呢!”卡菲瑞先给他讲了图书分类法,然后让他把归还时放错地方的图书找出来,放回原处。  相似文献   

15.
我很庆幸听从了巴纳德的劝告,在美国留了下来。一天,有一个人来我的工作室,在他的帮助下,我赢得了美国观众的喜爱,他就是沃德·丹拉西。他曾到剧院看过我跳贝多芬的  相似文献   

16.
正二十多年前,张璐鸥的父母离开中国,前往美国工作。如今,张璐鸥的父母在美国事业有成、生活舒适。2011年从杜克大学毕业时,张璐鸥获得了待遇不菲的offer,他本可以留在美国,过着轻松的生活。然而,他选择了一条与父辈不同的道路——离开美国,回到中国。当他把自己的梦想告诉父母时,"他们刚开始不理解,觉得有点‘疯狂’。"而张璐鸥能做的,就是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梦想很实际。  相似文献   

17.
美国传教士卫三畏是19世纪初期来华传教士中的先驱人物之一,他具有传教士、翻译官、外交官等多重身份,是近代中美关系史上的重要人物。同时,他还把中国研究作为一种纯粹的文化来进行综合的研究,成为美国早期汉学研究的先驱者,也是美国第一位汉学教授。他编写的《中国总论》,是美国汉学开端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8.
美式友谊     
史蒂夫和亚瑟最初是在一所美国大学的化学课上认识的。亚瑟是从约旦来的国际交流学生。他很兴奋能够认识一个美国人.他想更多地学习美国文化。亚瑟希望他和史蒂夫会成为好朋友。  相似文献   

19.
被誉为"爵士时代的桂冠诗人"和"20年代的编年史家"的菲茨杰拉德,为美国文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长期来,人们只关注他对美国梦破灭的描写,却忽视了他作为一个有着父权制意识形态的作家对女性的歧视和偏见。若用女性主义批评的观点重新解读他的作品,就会发现这种歧视和偏见充斥在他的作品中。  相似文献   

20.
二十多年前,我在西安交通大学读研究生时,遇到了美国来的比尔·霍姆先生,他是我的英美文学课老师,从此我便与他结下了这一生之中的师生情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