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朗诵的二度创作是对朗诵文本理解、感受、想象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表达手段,把诉诸于视觉的文字符号变为诉诸于听觉的声音符号的过程。它既是对朗诵文本的展现和再延伸,也是对朗诵文本的升华和重塑。朗诵者可以从选择作品、理解作品、表现作品几方面入手进行二度创作。  相似文献   

2.
朗诵,顾名思义,就是对作品进行有感情、有内涵地诵读,从而对作品的思想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当我们听上乘的朗诵,会觉得自己渐渐地进入了作品的境界,从朗诵者的声音里受到了强烈的艺术熏陶。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一篇内容丰富的作品通过有声的语言化它诵读出来呢?  相似文献   

3.
朗诵 ,就是通过大声的诵读 ,把作品的内容感情表达出来。朗诵时配以音乐是加强作品的渲染力、提高朗诵效果的一种有效方式 ,许多教师上课或选手参加朗诵比赛时 ,经常采用这种手段。但由于一些人缺乏配乐朗诵的知识 ,盲目地配上音乐 ,反而使自己的朗诵效果大打折扣。根据自己的多年经验 ,我认为只要在配乐朗诵的方法上注意“四性”原则 ,朗诵的效果就会锦上添花。1、音乐选择的和谐统一性朗诵者在熟读作品内容、正确理解作品思想和感情基调、准确把握作品节奏之后 ,就要选择同作品格调相同、节奏相当的音乐。作品的格调有昂扬的、热情的、勇…  相似文献   

4.
陈燕 《甘肃教育》2001,(9):17-17
朗读是学习语言、驾驭语言、运用语言的重要方法,还是了解作者、丰富自己、吸引听众的纽带。朗诵是在朗读基础上的提高,是比朗读要求更高的艺术形式。配乐的朗诵可以渲染气氛、烘托场景、帮助衔接、强化感情和抒发情感,把听众带入作品意境中去,因此深受大家的喜爱,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的喜爱。下面谈谈怎样进行配乐朗诵。   一、熟悉作品 要在掌握朗读要领和方法的基础上,认真理解和熟悉文学作品。要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写作意图,作品的风格;分析识别文章内部的部分、层次、段落、语句间的关系;最主要的是深刻领悟作品的感情色彩和…  相似文献   

5.
"想说爱你不容易",是许多中学生在学习诗词时的真实感受。如何培养中学生感悟诗词、鉴赏诗词的能力,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笔者尝试用朗诵和鉴赏相结合的诗词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朗诵是建立在充分理解文字作品的基础上结合相应的朗诵技巧,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揣摩诗词内涵、感悟诗词情感来逐步提高朗诵诗词的能力,并且让学生在充分地朗诵中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和鉴赏,以达到"用理解提升朗诵,以朗诵加深鉴赏"的教学效果和实现让学生愿意去亲近诗词、鉴赏诗词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6.
高考体制的改革和人们观念的转变,引起了艺考热的不断升温,同时对考生也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为此,考生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嗓音条件和一定的专业技能,教师也必须发挥其应有的指导作用。在高考声乐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考试作品的创作背景,训练学生高位置的朗诵作品,保证学生用统一的状态演唱歌曲,同时,要训练学生合理分配气息,在把握歌曲风格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分析和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与感情形象,对歌曲演唱进行整体布局,从而让考生的演唱水平在短时间内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材中,诗词由于其自身韵律和鲜明节奏的特征成为最适合朗诵的作品。在语文教学中,朗诵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情感表达。因此,对一篇诗词进行良好的有声化朗诵转换,有利于教学中对诗词情感的把握和理解。我们应该把朗诵作为语文教学单元的重点,从语音、停顿、速度、语调等技巧方面去训练学生对诗词朗诵的处理能力和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对诗词朗诵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作活动。朗诵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水平,还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朗诵是听读活动中最重要的教学形式,它对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长久以来,语文教学忽视诵读,教师"讲解"、学生"理解",围绕"高考"的指  相似文献   

9.
朗诵有助于平稳气息、练声、正音及理解作品内涵,通过朗诵来促进声乐训练,其作用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正文学作品的朗诵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考试中一个重要环节。考试中对文学作品朗诵的考查分为朗读自备稿件和朗读指定稿件两种不同形式。既要广泛地多读多练,更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几篇文章,从情感、声音、气息三个方面做精读、精练,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只有做到情、声、气有机结合才是成功的朗诵。一、文艺作品朗诵中对情、声、气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1.
对幼儿文学的口头表达,是发挥幼儿文学作品功能的主要途径,幼儿教师和家长都应努力提高对幼儿文学作品的口头表达能力,对幼儿文学的口头表达能力,主要是诗歌的朗诵能力和故事的讲述能力。朗诵能力对幼儿朗诵的文学作品主要是幼儿诗歌,从哪几方面提高朗诵能力呢? 1.朗诵者首先要对作品作全面分析。在正确掌握并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和艺术技巧的基础上,反复阅读,仔细体味,为朗诵做好准备。 2.反复进行发音练习。应注意发音是否符合普通话的规范,以做  相似文献   

12.
浅谈朗读与朗诵的区别李莉朗读和朗诵都是有声的、创造性的语言艺术活动,它们有不少相同之处,但是,朗读和朗诵从形式到方法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首先,朗读和朗诵的形式不同。虽然两者都是有本可依,都是在理解、感受原作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再创作,但朗读是不离开作...  相似文献   

13.
朗诵艺术是通过有声语言对文学作品进行再创造的一种语言表达艺术,综合开创了有声语言的审美空间,从音声化的角度给文学作品增添了活力.要使朗诵达到声情并茂,不仅要理解文本、感受作品和把握基调,还必须熟练地掌握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的综合运用,以轻重缓急停顿变化的鲜明节奏表现作品的韵律美,准确、鲜明、生动地再现出原作品思想内容和独特风貌,从而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能力,实现对文学形象的超越与升华.  相似文献   

14.
完形填空是高考英语试卷中的重头戏,要求考生根据300多字的短文中的相关信息,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佳选项将短文补充完整。完形填空考查考生对语意、语境和语篇的深层理解,即考生在掌握文章主旨大意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题型。考题的设计既有利于全篇理解的宏观题,也有利于单句理解的局部题,它不仅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而且要求考生具有较高的语言灵活运用能力。本文针对近几年完形填空的特点,提出完形填空的解题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浩 《新高考》2011,(10):13-15
一、探究题的主要特点"探究题"的"探究"就是探索研究,旨在培养考生在掌握详实的资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筛选、分析、比较、归纳、提炼,从而质疑推理,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甚至发现新的问题,其核心是质疑、发现和创新。它不同于一般的理解、概括和筛选整合,更不同于对作品艺术性地赏析,而是对作品思想内容的发  相似文献   

16.
王卓 《高中生》2014,(8):5-5
文学类现代文阅读是高考的重点考查内容,但从近两年阅卷的情况来看,考生在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欣赏作品的形象等方面都不尽如人意。许多考生不能对文本作整体的、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答题时存在文本理解不准、审题不清、要点不全、表述模糊、答题思路不清晰等多种问题。因此,考生在复习冲刺阶段,要特别重视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题,提高分析、综合、鉴赏、探究、  相似文献   

17.
《考试》2007,(9)
近年来,高考散文阅读命题相对稳定,但部分考生面对高分值的散文阅读题却束手无策。实际上散文阅读万变不离其宗,它考查的始终都是考生对词句的理解、对内容的理解及归纳、对艺术形式的鉴赏和对整篇作品的分析与评价。它要求的始终是考生具备理解、分析、综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理解、欣赏和初步评价语言文字作品,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词语、体会佳句、赏析美段、厘清脉络和拓展延伸,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相似文献   

19.
朗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是比较常见的,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朗诵活动来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认知。尤其是在语文这种以语言文本教学为主的科目中,教师要去引导学生利用语言、感知文本,用读与诵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我感知思维已经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教师在进行朗诵引导方面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的。本文就目前高中语文教学内容,来简要论述朗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一、近三年高考听力测试的特点全国高考英语听力部分共分为两节,第一节共有5段简短的对话,一般一问一答的有两个小题,两问两答的有三个小题,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每段录音材料播放一遍;第二节一般包括4段较长的对话和1段独白(2001年全国高考5段材料全部是对话),共15个小题,每段录音材料播放两遍。听力考试所需时间约为20分钟。高考听力测试是为了考查考生理解口头英语的能力,着重检测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即检测考生捕捉和理解信息的能力,主要会从以下几方面对考生进行考查:1. 理解材料的主旨、要义;2. 获取事实的具体信息;3. 对说话的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