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虹影小说《饥饿的女儿》中的苦难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饥饿的女儿》通过女孩“六六”成长经历中的“食饥饿”和“性饥饿”,以超然的冷静叙述把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苦难写得铿锵而绝断,宗教式的“苦难”意识显示出生存不可洞见的意味。虹影个人化的生存经验、拉康式的精神镜像使得她的创作执拗地进入女性自我的精神深处,优雅而又毫不留情地去打开那些生活死结。  相似文献   

2.
旅英作家虹影的自传体小说,以全新的视角审视自我叛逆品性的成因,在对城市贫民生存视域的本真还原中,隐含着作对苦难历史的理性思索。  相似文献   

3.
旅英作家虹影的自传体小说,以全新的视角审视自我叛逆品性的成因,在对城市贫民生存视域的本真还原中,隐含着作者对苦难历史的理性思索.  相似文献   

4.
虹影的精神与艺术世界透视——从《饥饿的女儿》入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极端的生命体验,使虹影的生活和创作游走在多重的两极之间:生与死、爱欲与孤独、逃离与寻找、宿命与意志、虚构与真相,这几组内在张力在叙事艺术中的相互作用.使虹影的小说创作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虹影对于现当代文学来说,无疑是个特殊而骄傲的存在。她擅长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向读者展示内心,并剖析其中深层含义。本文以其小说《饥饿的女儿》为例,从虹影人生记忆中的饥饿、虹影精神层面的饥饿和饥饿叙事的文化意义三个角度,探讨饥饿叙事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虹影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是虹影的代表作品,主人公"六六"成长和自我认同的心路历程是虹影本人对女性意识的探索,具有少女的私密性的特点,同时展示一代人生存的真实境遇和低矮苍穹下的女性群体形象,凸显虹影小说创作的当下意义。  相似文献   

7.
走出巴蜀,名扬海外的虹影无疑算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最富于争议的作家之一。从《十八劫》与《饥饿的女儿》因所谓的重复出版而官司缠身,到《K》的一连串诉讼风波,这似乎便是她襁褓时就被人在法庭上抛来抛去的某种宿命。这种宿命也表明了虹影血管里始终流动着与众不同的叛逆与异质的血液。不管怎么样,从诗人到小说名家的虹影始终在以一种中性之笔,心怀宗教般的虔诚,演绎出一幕幕人生舞台上的悲情剧。  相似文献   

8.
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公认为是虹影的代表作。通过对女主人公六六的精神成长过程的叙写,作家显露出了女性主义的创作倾向,而这和作家的个人体验,所受政治的影响,以及对西方文化的态度有关。小说中偏见和洞见共存,显示出了一种虹影式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虹影作品的创作主题繁多,情感交织。其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好儿女花》在叙述个人经历的同时,更具女性成长主题的言说。小说主人公在生理和心理上经历了大饥荒时代的饥饿,更在无形的父权制压迫下受到外界他者的否定,所有的遭遇构成了虹影“失乐园”式的悲情成长过程。但是,虹影逃离家园,凭借自己的固执和倔强,超越了成长的局限,终获自我主体性的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女性作家将思想的触角和审美体验伸向了长期以来饱受禁锢的叙事禁区----身体与以及与身体有关的感官体验。虹影1996年-1996年11月期间写成的《饥饿的女儿》,以一位女性的成长历程为蓝本,叙述了一位女性的生理及心理在一个特殊历史背景下的曲折演变过程,渗透着女性最真实、最细腻、最刻骨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11.
刘国欣 《时代教育》2013,(9):146-148,156
可能世界理论是最近十多年出现的一种理论,在中国很少有人探讨,它关照文学艺术与现实之关系。虹影的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更具备现实关照性,它巧妙的实践了可能世界理论,这符合自传体小说的体裁特点。这部小说的叙述策略是虚构世界与实在世界有意重合,实在世界的唯一性给读者带来丰富的想象空间与可能世界体验。  相似文献   

12.
女性写作是当代崛起的一支不可忽视的文学创作力量,它以其鲜明的女性话语,独特的体验和非主流的意识走上文坛,形成新的叙事风格。虹影《饥饿的女儿》在时代与个人、母亲形象塑造和语言上,体现着虚与实、美与丑以及巧与拙等审美意识,具有浓厚的美学意味。  相似文献   

13.
“美杜莎”与阴性书写——论虹影小说《饥饿的女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虹影的小说《饥饿的女儿》大胆而真实地“复啄”生活的原生态,叙述女性寻找“我是谁”的身份认同,颠覆男性话语对女性的涂抹和变形,进行阴性书写。《饥饿的女儿》拓展了女性个人叙述声音的空间,丰富了阴性书写的文本。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卡夫卡短篇名作《饥饿艺术家》中"饥饿"所蕴含的精神意义进行文本解读。首先,饥饿与艺术本来就是一对悖谬,因此饥饿并不是艺术。再通过进一步分析文本,指出饥饿是一种自我独特性的生存方式。最后结合卡夫卡的生平,揭示出饥饿所暗含的自我生存困境的寓意。  相似文献   

15.
我很喜欢虹影的作品,从她的《饥饿的女儿》开始,每次我都是从《作家》杂志上读到,她的《K》我也是从这杂志上读到。这次也是在上面读到。从虹影的创作上说,《饥饿的女儿》是她的一个创作高峰。我曾在美国的斯丹福大学教半年书,  相似文献   

16.
路翎在此文中用"生活的触手"描写了一个女人和一个世界。郭素娥被父亲抛弃,之后嫁给了救她一命的大烟鬼。她瞒着丈夫与旷工张振山私通,最后被恶势力夺去了自己的生命。这是一个用劳动、人欲、饥饿、痛苦、嫉妒、欺骗、残酷、犯罪,但也有追求、反抗、友爱、梦想所组成的世界。笔者此文着重分析了人物形象,对他们的所思所感做了深入的挖掘。  相似文献   

17.
苏珊·柯林斯所著的科幻小说《饥饿游戏》自出版后,受到了评论界和公众的广泛好评。《饥饿游戏》触碰到了读者深层次的内心感受,展示了人性的美与丑,包括三个方面:人性的泯灭、人性的异化和人性的升华。同时,小说具有现实意义,给处在当今竞争激烈社会中的人们以启示。  相似文献   

18.
小说《饥饿艺术家》描述了一个对"饥饿艺术"爱得发狂的表演艺术家悲剧的一生。这位英雄式的艺术家是艺术的殉道者,他宁愿饿死也要捍卫人的尊严和艺术家追求艺术极境的权利。他似乎在隐喻着艺术家们在现代社会的命运。这篇小说一方面展现出一个荒诞、无情的异化世界,另一方面,饥饿艺术家本身也俨然是作家自身的写照。  相似文献   

19.
苏珊·柯林斯所著的科幻小说《饥饿游戏》自出版后,受到了评论界和公众的广泛好评。《饥饿游戏》触碰到了读者深层次的内心感受,展示了人性的美与丑,包括三个方面:人性的泯灭、人性的异化和人性的升华。同时,小说具有现实意义,给处在当今竞争激烈社会中的人们以启示。  相似文献   

20.
小说《饥饿艺术家》写了艺术家从受欢迎到被人遗忘的过程,铁笼是饥饿艺术家的生活的空间,他拒绝与外在的世界交流,孤独地进行着饥饿表演。他的艺术得不到人们的认同,一直处于生存的被遗忘状态。艺术家坚持自己的选择,他的这一选择充满了荒诞性,同时也注定了他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