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校精神文化是支撑学校发展的精神支柱,深刻微妙地影响学校和师生发展。建设学校精神文化核心是夯实学校精神根基,整合地方精神、学校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确立学校精神。同时要优化学校精神文化元素,让学校精神贯穿于办学思想、理念、目标及校风、教风和学风之中,并对学校精神文化元素进行策划、执行、宣传,使之转化为学校发展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2.
学校课程领导主体,是指在学校情境中利用权力和影响力实施课程领导,构建民主、合作的学校文化,促进学校课程发展,实现学校课程愿景的团体和个人。学校课程领导主体系统是一个多层次、多角色的复杂系统,由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人员、课程专家等构成。整合学校课程领导主体系统,应使学校课程领导主体有意义、有能力、有条件参与学校课程领导,形成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构建学习型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3.
学校精神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知、情、意、行的统一性来分析,学校精神发展可划分四个层次,即:接受学校精神熏陶,体现为学校成员受到陶冶与启迪,是学校精神发展的基础层次;构筑学校精神凝聚,体现为学校精神对学校成员形成吸引力、向心力、亲和力,是学校精神发展的较高层次;遵守学校精神规范,体现为学校成员的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提高,是学校精神发展的提高层次;体悟学校精神创造,体现为学校成员不断超越的精神力量,是学校精神发展的更高层次。  相似文献   

4.
学校记忆指某一具体学校全体成员共享往事的过程和结果。学校记忆是建构学校文化的基本素材,是促进学校发展的关键要素,是引领教师成长的主要资源,是滋养学生成长的重要养分。通过梳理、定格、畅谈等方式,可以有效保持学校记忆。建构学校记忆的主要方式为:审视传统,创新学校记忆;创造活动,增加学校记忆;共享收获,生长学校记忆;引入活水,丰富学校记忆。应充分运用学校记忆,让学校记忆滋养学校发展、滋润教师发展、润泽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办群众满意的学校,办家长满意的学校,办社会满意的学校,办学生满意的学校"是许多学校的办学目标。要使学生、家长、社会对学校满意,首先要做到教师对自己的学校满意。如果一所学校,连本校的教师都满是厌倦,满腹牢骚,那么这所学校怎能有好的发展?怎么能让学生、家长、社会满意?教师是办好人民满意学校的第一资源,让教师对学校满意是一所学校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6.
2007年以来,北京十一学校大力推进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教学组织形式改革、学校管理制度变革,学校获得快速发展。2011年,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公办学校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学校,被北京市确定为综合教育改革实验学校。一、制定《学校行动纲要》,明确学校培养目标和办学目标2008年,十一学校通过教代会总结学校不同时期的优秀文化与教育教学经验,形成《学校行动纲  相似文献   

7.
一般来说,可以依托的学校课程资源为学校建筑、学校植物、学校动物、学校文化、学校人物、学校各级各类活动等。我们以下图表示:  相似文献   

8.
李红娟 《上海教育》2009,(12):59-59
学校的成员有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相应的角色文化有学校领导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学校领导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主导,学生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主体。  相似文献   

9.
学校安全管理与学校安全教育、学校安全制度,共同构成了学校安全工作的基本概念,清楚学校安全管理,学校安全教育、学校安全制度内涵和外延以及关系,是全面贯彻学校安全管理办法,建立学校安全预警与救助机制,提高学校安全工作有效性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正执行力是制度、人员、文化等要素的综合体现,学校执行力是通过一套有效的体系、组织、制度、文化或技术操作方法等把学校办学理念、发展规划、学校计划、学校决策转化成为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学生成才的能力。一所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学校的执行力。执行力作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优化学校管理效能、实现办学战略目标的根本保障,是一所学校的治校之魂。  相似文献   

11.
学校文化及其建设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文化是学校成员共同享有和认同的行为取向、期望、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态度的统一体,是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群体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学校文化建设,是现代学校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是学校一项长期的、深层次的、高品位的建设工作。现代学校的打造,最根本的实质就是学校文化的建设。本文在阐述文化、学校文化的内涵、学校文化结构的形态的基础上,探讨了学校文化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为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激活学校发展活力,常州市教育局于2003年开始实施学校主动发展战略。学校主动发展战略以唤醒学校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增强学校变革能力、转变学校思维方式、拓展学校自主发展空间为主要任务,以学校发展规划为主要载体,以能力建设为重要依托,以行政支持为重要保障,以教育科研为重要支撑。学校主动发展战略催生了学校文化建设、变革了学校管理、彰显了学校创造力、优化了行政职能。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东阳市技术学校始创于1982年,又名浙江省东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学校于1996年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高级中学,2000年被教育部授予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称号,2012年被评为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学校是中国职高委理事学校、中国商职研究会常务理事学校、浙江省一级中等职业学校、浙江省"创新联盟"成员学校、浙江省中职学校30强、浙江省建筑专业理事长学校、浙江省创新创业教研大组理事学校、浙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创建于1982年,坐落于运河明珠、智造名城的丹阳市高新区。学校占地343亩,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其中,实训基地面积近6万平方米。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学校是首批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江苏省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领航计划建设单位。  相似文献   

15.
学校的社会资本包括学校的内部社会资本和学校的外部社会资本,前者是有利于推动学校成员的信任与合作,促进学校各部门间的沟通与协调,从而增强学校内部凝聚力的人际关系网络;后者是有助于学校涉取各种稀缺资源的社会关系网络。从资本的角度看,学校的竞争优势除了必须依靠学校的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外,还与学校的社会资本息息相关。学校内部社会资本积累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经济效率、促进学校的知识转移和知识共享、挖掘和开发学校教职员工的“冗余信息”;学校外部社会资本积累有利于学校获得机会利益、涉取参与竞争所需的各种资源、增强学校的制度和技术创新优势。  相似文献   

16.
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生命力,是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有教育管理者把学校管理化分为三个层次:一流学校靠文化,二流学校靠制度,三流学校靠管理,形象地阐释了学校文化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性。加强构建和培育科学的、适合学校校情和教育发展的学校文化,是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促进学校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之一,建设和培育学校视听觉文化识别系统和学校理念文化,则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7.
学校文化建设是建设特色学校和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它在梳理学校历史发展经验、分析学校发展现状和畅想学校未来的基础上,对全体师生共同遵循的价值理念、文化制度等进行总结和提炼。在此意义上,学校文化建设面向学校发展的历史、现状与未来,也由此彰显了学校文化建设的三重逻辑。其中,学校发展历史聚焦于学校文化建设的故事诠释,致力于通过挖掘学校历史故事、讲述学校本土文化和展现学校档案文化来阐述学校文化建设的历史性逻辑;学校发展现状聚焦于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活动,致力于通过制度规约、物质布设、师生互动与课程体系来呈现学校文化建设的行动性逻辑;学校发展未来聚焦于学校文化建设的愿景展望,致力于通过特色培育、多元开放、数字赋能三个维度来彰显学校文化建设的生成性逻辑。  相似文献   

18.
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师生对学校某种制度或学校整个制度体系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方式。学校制度只有真正被绝大多数教师和学生认同接受并自觉遵守,才能成为一种文化,才能使学校成为制度共守、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进步的大家庭。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坚持师生本位,既要依靠师生,同时也要服务于师生,提高师生对学校制度文化的认同度。学校制度文化的建设路径包括推进学校制度变革、形成学校制度体系、挖掘学校制度文化内涵以及赋予学校制度文化意义等。  相似文献   

19.
马越 《现代教学》2015,(Z2):112-115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发展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共同的价值观,以及承载这些共同价值观的学校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包括学校的教育目标、校园环境、校风、学风及校园文化生活、教育设施、学校制度规范和学校传统习惯等。共同的价值观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本质。学校文化是无形的,但却可以从学校中的信仰、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中明确感知到。学校的文化是学校长期的积淀,体现的是师生的共同价值取向。学校的发展要注重学校的思想引领,注重学校文化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学校精神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意蕴,可以从三个基本维度来阐释。一是学校精神的情感维度,主要关注群体情感的感染性、教育性与情境性;二是学校精神的意志维度,主要关注群体意志的目的性、坚定性、实践性,焦点在于如何形成积极的、果断的、自觉的群体意志;三是学校精神的价值观念维度,主要关注学校群体信念、群体信仰与群体理想。在学校精神的三个维度中,学校群体价值观念处于最高层次,对学校群体情感、学校群体意志起指导作用,并决定着学校精神的性质、方向和效应。学校群体情感是学校精神的基础,学校群体意识对学校群体情感起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