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初三那年,我在镇上一所初中求学。那时候,家境窘迫,每半月回家一次只能领取10到15元的生活费,来维持将近两个星期的艰苦生活。十几岁,是一个孩子最需要营养的时候。正值青春发育期的我们。经常是才吃了一大钵饭菜之后,不到放学肚子就咕咕叫了起来。学校里大都是农村的孩子,一两千人的学校按照经济条件被划分为两个食堂:大食堂和小食堂。很显然,小食堂是为那些家境好的学生准备的,我们无缘享受。为了防止大食堂的学生窜到小食堂"偷荤",学校经常派人在门口把关。  相似文献   

2.
幽默     
可怕的食堂学校有大小两个食堂,大食堂为学生食堂,小食堂为教师食堂。因为小食堂供应小炒,所以学生经常到小食堂打牙祭,弄得老师们经常吃不上饭。为此,小食堂门口贴出一张告示,内容如下:“经研究决定,本食堂专卖教师,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情况,兼卖学生。但先卖教师,卖完教师,再卖学生 卖完为止,望互相合作。”(许艳梅荐)三句话不离本行三个好朋友分别是交警、工商和法官,他们相约去看足球比赛。巡边员已经举起了旗子,一名前锋仍在往前带球。交警说:“闯红灯了。”一名队员被裁判红牌罚出场。工商说:“吊销营业执照了。”裁判吹响了半…  相似文献   

3.
幽默细菌     
《同学》2002,(10)
搞笑名字大集合音乐老师叫管风琴,健美老师叫陈亚玲,锅炉热处理专业老师叫吴嫣梅(无烟煤)。我中学校医室有个校医叫“段珍”,我们都不敢去她那打针。我初中的教导主任叫“焦厚根”,用苏州话念就是——“脚后跟”。吴安全——是个司机。有个孩子叫子腾,听上去很气势磅礴,可惜的是——他偏偏姓“杜”。恐怖食堂学校有两个食堂,大食堂为学生食堂,小食堂为教师食堂。由于小食堂供应小炒,所以,一到周末就有大批的学生涌向小食堂,常常弄得老师也吃不上饭。为此,小食堂门口贴出一告示,内容如下:经研究决定,本食堂专卖老师,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情况,兼卖学生。但先卖老师,卖完老师,再卖学生,卖完为止。  相似文献   

4.
说吧     
《好同学》2002,(12)
学校有两个食堂,大食堂为学生食堂,小食堂为老师食堂。由于小食堂供应小炒,所以学生们过周末便到小食堂打牙祭,常常弄得老师吃不上饭。为此,小食堂门口便贴出一告示,内容如下:经研究决定,本食堂专卖老师,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情况,兼卖学生。但先卖老师,卖完老师,再卖学生,卖完为止。  相似文献   

5.
边笑边悟     
一、专卖老师。兼卖学生 学校有两个食堂,大的为学生食堂,小的为教师食堂。因为小食堂有小炒,所以学生每到周末便到小食堂打牙祭,弄得老师常常吃不上饭。后来,值日教师在会上讲道:“经研究决定,小食堂专卖老师,考虑到实际情况,兼卖学生。但先卖老师,卖完老师后再卖学生。”  相似文献   

6.
笑话     
恐怖食堂学校有两个食堂,大食堂是学生食堂,小食堂是教师食堂。一天,小食堂门口贴了一张告示:经研究决定,本食堂专卖老师,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情况,兼卖学生,但先卖老师,卖完老师后再卖学生,卖完为止。  相似文献   

7.
你饿了吗     
学校有两个食堂,大食堂为学生食堂,小食堂为老师食堂。小食堂门口贴出一张告示:经研究决定,本食堂专卖老师,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情况,兼卖学生。但先卖老师,卖完老师,再卖学生,卖完为止。  相似文献   

8.
轻松一刻     
许云莉 《湖南教育》2004,(12):44-44
轻松一刻 到5分钟你就交了卷啊? 如此食堂 乙:是啊,我在卷纸上写得很清楚 学校有两个食堂,大食堂为学 “答案见班长卷纸”。 生食堂,小食堂为老师食堂。 还书 小食堂门口贴出一张告示:经研究决定,本食堂专卖老师,考虑到学 同学甲:我借给你的书该还了吧?我都要校的实际情况,兼卖学生。但先卖老 了五次了! 师,再卖学生,卖完为止。同学乙:可是,我借的时候求了你七次 呢! 梦与现实 填空题 学生:老师,我…  相似文献   

9.
早晨,带着露水舔润过的清断,一群活泼泼的孩子,背着鼓嘟嘟的小书包朝着学校走去。这群孩子中,有的还施着两条晶莹的鼻涕,有的则嘴巴上几乎蹿出绒毛——该是个半大的少年了。他们都是小学生吗?是的!这真使人觉得奇怪,可是,当你知道了其中的真情。你一定会有另一番感慨!学生甲是原先读到三年级因家境差、交不起学费而不得不辍学来帮妈妈看店铺的男孩。可他没有放弃学习的机会,每到晚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校园学生伤害事故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长期以来,大多父母已经形成一种思维定式,认为孩子到学校接受教育的同时,安全、健康也不得差之毫厘,否则便会向学校“兴师问罪”。于是,有关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民事赔偿案件突然增多,经常见诸于报端。我们不妨先看几个案例:案例1刘明与张强是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一天课间,两人到学校礼堂玩耍,顺手从扔在地上的一张破旧凉席上抽出两条各约一米长的竹片,面对面地抽打起来。期间,学生干部李某来到礼堂,对两个人的行为予以劝阻。两人没有接受,反而打得更起劲了。这时张强…  相似文献   

11.
心灵的烛光     
亲爱的队员们,本剧主要讲述了某学校六(1)中队两个女生的故事。一个叫小怡,是本地学生;一个叫小婷,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两个人是好朋友,但是小怡成绩好,家境好,而小婷家境稍差,成绩一般,小婷在对比中倍感失落和痛苦。班主任及时通过班队活动巧妙地对小婷进行了心灵的抚慰,帮助小婷找回了自信和快乐。  相似文献   

12.
幽默     
聪明的学生物理课上,老师正在讲振动和共鸣,为让学生理解,老师提问道:“如果我朝鱼塘扔一块石头,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罚款5元!”先卖老师,再卖同学某校有大、小两食堂。大的为学生食堂,小的为教工食堂,因为小食堂菜好味美,许多学生便跑去小食堂吃饭,造成老师们经常吃不上饭,为此,小食堂门口贴出一则告示:“经研究决定,本食堂专卖老师,考虑实际情况,也卖学生,但先要卖老师。卖完老师,再卖学生,卖完为止。”历史考试大学历史考试是口试,教授提了三个问题,这个学生都回答不出来。为了给他一个及格的机会,教授最后问他:“美…  相似文献   

13.
蒋怡 《家庭教育》2011,(3):29-29
小铁和文君一个12岁,一个11岁,两人同在一所小学的五年级读书。因为两个人的父母关系很好,而且两个人的家也离得不远,因此,他俩也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经常在放假和双休日空闲的时候约好,你到我家来,然后我到你家去,或者玩耍,或者一起学习。2010年7月,学校放暑假了,两个孩子更是经常待在一起,写作业、看书、打游戏、看电视,跑跑跳跳,不亦乐乎。一天,小铁对文君说:“明天我把我的好朋友小阳叫来,我们三个人一起玩好不好?”文君欣然同意了。  相似文献   

14.
我有个弟弟从小与人不同。做事两大特点:专心,慢。有次画个素描头像,妈妈关照:“看到学生放学了,就来食堂吃中饭。”我们住校内宿舍。时河不知不觉过去,学生放学了。弟弟到食堂,没有一个人吃饭,原来是下午四点钟,学生放学。  相似文献   

15.
儿子快上中学的时候,有美国朋友就告诉我们,上中学后中午饭是一件大事。对此我们很是不解,心想不就是吃顿饭吗,能有什么大不了的?至今儿子上中学两年了。从他回来"透露"的一些经历,我们才明白为什么午饭,或更确切地说,午饭时光在中学生眼里是学校生活中的大事。学生的午饭都是在学校的食堂里吃的。因为人多地方小,所以按年级和所上的课分批吃。儿子所在学校大  相似文献   

16.
<正>明天出版社夏望和秋虎是两个都喜欢养鸽子的孩子,在一个学校,一个班级,但家境差别却很大。夏望家有钱,家里有许多优良品种的鸽子,秋虎家穷,只有一些老土的鸽子。一次偶然的机会,秋虎得到了一只极其宝贵的鸽子——"凤",它比夏望家最好的鸽子都要好。这两个家境悬殊的男孩,因为这只叫凤的鸽子,两个人的人生被紧紧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我深深感到教育孩子是一项十分艰巨的战略任务,在任何时候、任何问题上都不能有丝毫的放松。孩子们的行为表现往往不是很自觉、很有意识的,我们却要有清醒的头脑,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教育。我的几个孩子,大的在高中读书,小的在小学读书。我常想,今天的孩子们,别的什么都不缺,就缺两条最基本的体会:一条是不知道剥削压迫,一条是不知道劳动,不知道艰苦。前者,我们上一辈人给他们打了天下,推翻了反动统治阶级,他们再也不会亲身体验到了,但是一定要间接地使他们了解压迫剥削、了解旧社会的黑暗;后者,到哪里都能做到,问题是要督促他们。孩子们有了这两条就放心得下了。但是,孩子们不会自发地获得这两条体会的。我们的学校,经常向  相似文献   

18.
几年来,我们在食堂材料供应中实行了集中采购的办法,实践证明它是降低伙食成本的一项重要措施,是高校伙食工作走向市场的必然步骤。下面谈谈我们的做法和体会。一、具体做法我校设有五个学生大食堂、九个小食堂共担负校7000余名师生员工的就餐任务。全科日消耗各种  相似文献   

19.
去年国庆节前夕,四(一)班教室里分苹果的情景,使高老师久久不能忘怀。学校食堂给包伙的同学们准备了节日午餐,每人两个面包,一个苹果,要求各班在9月30日上午领取。上午第四节课高老师带着两个男同学到食堂去领食品。领回来的苹果有大的有小的,有好的有次的,怎么分发呢? 高老师不由得联想起前几天班上发生的一件事:学校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由食堂给学生准备点心。那天因为有几个  相似文献   

20.
变味     
进了中学,学业日益繁重,学生顿顿饭回家吃已不现实,因此学校便有了食堂。我们学校有两个食堂,在同一幢楼里,只是一个在楼下,一个在楼上。至于原因,我想是让两家竞争吧,竞争让人进步嘛。果然,自从两家食堂开业以来,竞争便从未停止过。一楼是个大食堂,足有七八百平方米,因此客流量巨大。每到开饭时间,大厅里就熙熙攘攘人声鼎沸。虽有十几个窗口,但每个窗口前的队伍仍能延续近十米。人多了,就热闹:窗口前的买卖声、饭桌上的交谈声、熟人相见的招呼声,汇在一起,声势颇为浩大。天花板上吊着的电视机放着流行歌曲的M TV,怎奈寡不敌众,只见其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