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常看到一些家长为找不到教育孩子的切入点而苦恼,不是为书上学到的家教妙法不知用在哪儿合适而焦虑,就是为同事传授的育子良方无处着力而迷茫.也经常听到一些教师为自己的说教无力而抱怨,不是埋怨时下的学生太不听话,就是气愤当前的育人环境太复杂……这些育人者到底在为什么而烦恼呢?最近读到一篇<拔除杂草>的小故事,才猛然明白其中的缘由.原来育人不仅仅需要种种"良法妙药"来引导自己发现、应对与解决育人过程中不同环节的具体问题,更需要让自己的育人良方得以衍生出传奇般神效的"点睛之笔",去描绘出教育画卷的神奇色彩.  相似文献   

2.
贾宪章 《青年教师》2006,(12):11-11
育人者经常要面对许多具备不同物质的“天才”,这些人自身也存在着一些诸如盲目悲观、行为偏差、自暴自弃等可能让自己才华泯灭的致命弱点。每一个育人者都明白仅仅依靠孩子自己是无法跳过这些“障碍”,即使可以,也不是一日之功,育人者必须通过适当的方式和途径,为其设置一块“垫脚石”,帮助他们尽早迈过这道门槛。最近读到一篇名为《纸篓里的老鼠》的短文,文中的老师通过一只藏在纸篓里的老鼠生动演绎了育人也需“垫脚石”的教育理念,不由得让人顿生感慨。  相似文献   

3.
试论体育与教育吴翼鉴《学校体育》杂志社曾对“学校体育应以育人为本”开展过讨论。有人认为;“教育的育人标准也是体育的育人标准”、“教育的目标就是体育的目标”。认为“假如体育只讲增强体质,就是表明只是育体,而不是育人。”①也有人不同意这种观点。对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经常看到一些“恨铁不成钢”的家长教育孩子时做一些“定格的事”:看到孩子成绩太差,就干脆不让孩子上学;看到孩子不服管教,就任其发展……也经常听到一些气急败坏的教师对着屡教不改的学生说一些“定格的话”:你是“出窑的砖——定型了”,再费力教育也不会有什么出息;你就是出苦力的“料”,再学习也不会改变;你没有什么希望啦,扫大街都不够格……可是,许多事实证明类似的育人行为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育人的键盘上没有设置“定格键”。  相似文献   

5.
经常看到一些“恨铁不成钢”的家长教育孩子时做一些“定格的事”:看到孩子成绩太差,就干脆不让上学;看到孩子不服管教,就任由其发展……也经常听到一些教师对着屡教不改的学生说一些“定格的话”:你是“出窑的砖——定型了”,再费力教育也不会有什么出息;你就是出苦力的“料”,再学习也不会改变;你没有什么希望啦,扫大街都不够格……可是,许多事实证明类似的育人行为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育人的键盘没有设置“定格键”。每个人身上没有永远被定格的“缺陷”和“天分”,因为在不同的“人生网络”里或者生活“频道”上,原本看来是“缺陷”或者是…  相似文献   

6.
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作为把教育看成是自己的“爱人”的陶行知,育人的目标是他经常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陶行知对育人目标的思考是与反思、批判中国旧传统教育不足相伴而行的。他的批判我们认为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思想教育必须根据语文的特点,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作用。”对语文课的“育人”任务既提出了“必须根据语文的特点”的科学性要求,又提出了应采用“渗透”这一教学艺术。本文拟对思想教育的“渗透”艺术作了一些探讨,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育人”意识是前提 能否有效地运用渗透艺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有一个前提,就是教育者先受教育,先端正和提高自己对“育人”的认识。我们知道,中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四有”人才。语文  相似文献   

8.
“双减”是手段,不是目的。“双减”减的是低效、过度的教育,增的是优质、高效的教育。教育的本质就是赋予学生健康的生命姿态,给予学生憧憬未来、创造未来的底气。无论在“双减”前,还是“双减”后,“让每一个生命成为更好的自己”都是乐山外国语学校不懈追求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9.
在现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非常难。怎样才能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教师做人是关键。  教育是以人育人的事业,当教师最要紧的就是要把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科任教师搞好教书育人的关键在于:既要时时以育人者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做人,又要以认认真真做人来促进自己育人。这就需要教师努力造就一种为师者应有的人格,即以自身的言行体现出知识与道德的和协统一。十几年来,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总是反反复复把一些最基本的语言知识传授给学生。这种劳动常被人们视为“机械而又枯燥”的重…  相似文献   

10.
“五育融合”的目的指向的是人的全面发展,但这并不是说“五育融合”就是将“五育”简单相加。实际上,“五育融合”是以“五育独立”为基本前提的;没有“五育独立”,也就无所谓“五育融合”。现有的德智体美劳各育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其育人本性,因而“五育融合”必须以各育育人本性的恢复为基本条件。因此,学校教育的学科边界必须以人的完整性和生活的完整性来实现新的边界跨越,学校需要在生活化的教育逻辑下重构育人生态,从而真正实现“五育融合”。  相似文献   

11.
龚莉 《教学随笔》2008,(1):74-75,96
身为小学一线数学教师,经常可以听到家长这样对我们说:“我的孩子很聪明,就是太粗心!”不少教师自己也经常对学生说:“你呀,就是粗心!”  相似文献   

12.
学习策略就是我们平时经常所说的学习方法。教师经常向学生传授"各门派"的学习方法,而事实上,最为重要的不是老师的告诫或教导的那些方法,而是学生自己需要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重要的不是教师对学习方法的一些笼统介绍,而是学生所接受的具有实际内容和指标的训练。一、初中生学习策略的主要特征⒈观念策略。所谓观念策略就是学  相似文献   

13.
2002年第9期的《教学与管理》刊登了惠康先生的文章《教师为啥太“听话”?》,读后另有一番看法。首先,教师太“听话”的现象不是现在学校里才流行的现象,而是由来已久的。在人才流动受到禁锢的数年前,教师的饭碗掌握在校长和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手里,以关系为本的用人制度使得一些教师施展不了自己的才华但又无可奈何地任教于某学校。如果想插翅调出,岂止需要“听话”,大抵还免不了要送礼、找熟人等,不“听话”又能如何呢?其次,太“听话”的教师还不是少数,而是有相当的数量。近些年教育领域的人才流动也渐渐活起来了,许多…  相似文献   

14.
经常听到一些教师抱怨学生课上太沉闷,导致课堂教学也很沉闷,并且常把这种结果归结为自己的性格不活泼,所以“生如其师”。但是笔者却不这样认为,首先课堂气氛的活跃不是表面上热闹,而应该是学生思维的活跃,尤其在数学课堂上,而这主要与教师的出示的问题有关,与教师的性格相关极小。  相似文献   

15.
杨欢 《学子》2012,(12):43-43
一、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主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德育为先,育人为主。所以在教学环节中,不能为教材而教,不是为教学内容的完成而教,是为了学生的实际需要而教。在很多情况下,学生真正需要的东西并不是学生表现出来的,而是老师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分析去获知的。如,学生有随地乱扔垃圾的坏习惯,这种不雅的行为是学生主观的懒惰...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反思?反思就是反省,就是扪心自问,就是“依赖理智的思考和批判的态度与方法”“自我解剖的过程”。亦即经常有意识地找自己的过错,揭自己的短,并能及时修正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错误,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更适合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更适合社会需要。  相似文献   

17.
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 ,都有一种矛盾心理 ,一方面是教育孩子善良、诚实 ,另一方面又担心孩子太善良、太诚实 ,以至犯傻 ,不适应未来社会的生存。1 不必为孩子的“傻气”过分担心。“傻人有傻福”不是没有道理的 ,“傻”中蕴涵着人类更智慧和道德的生存法则 ,也是一种“大智若愚”的境界。2 要重视的是孩子“犯傻气”的过程。要尊重孩子 ,了解孩子真正的需要 ,不要以自己的想法代替孩子的想法。要多多体察孩子的感受 ,不要随便代替孩子决定或“讨公道” ,打抱不平。一些家长帮孩子避免了“犯傻”“吃亏” ,但是孩子并没有因此高兴起…  相似文献   

18.
热闹     
张太并不太在意对门住的是什么人。她想,总也不会是什么本事大的人。因为,这栋楼东侧的是100m~2的,而自己住的这西侧则是130m~2的。她的家经常要在夜间接待一些来访者的。张太并不是很烦,因为来访者都是毕恭毕敬的,并且都会带一些价值不菲的礼物。没办法,张先生是这个城市的“上层建筑”,住在这套房子里已经算是很廉洁的了。因为门经常开关,她有时  相似文献   

19.
刘天皓  肖安庆 《学子》2012,(3):20-22
作为教师,我们经常会听到家长这样抱怨:我家孩子不是学不好,而是他太不用心了。究其原因也就是他们没有找到学习的动力。我相信大多数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为什么贫穷的孩子学习成绩会好一些,而那些家庭比较富有并且比较溺爱的学生成绩会差一些呢?就是因为那些家庭不太好的学生,他们更多地感受到了自己的责任,正是这种责任心让他们去主动...  相似文献   

20.
张庆亮 《山东教育》2009,(11):F0002-F0002,F0003
“基础教育就是从学生健康成长最基础的事情做起。”这是淄博市张店区兴学街小学校长宋刚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学校以“扎实走好迈向成功的每一步”为办学理念,坚持开展“三会”教育活动,取得了丰硕的育人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