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乒乓世界》2010,(3):42-44
两“款”张怡宁 这次直通比赛前,我们特意安排张恰宁出席了新闻通气会,向媒体介绍了她最近的状态和对以后的想法。大家对张怡宁从婚后的“失踪”到现在的“现身”一直非常关心,我觉得这也是对中国女乒的一种关心和爱护。我要代表中国女乒以及我本人,向媒体和球迷朋友对球队的关心爱护表示感谢。让张怡宁出席新闻通气会,也是想让大家更了解她。我们会尊重张怡宁的选择,并给她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做调整。无论最后她做出什么样的决定,我们都会给大家一个明确的交代。  相似文献   

2.
漫画角     
司海英 《新体育》2009,(6):80-80
张怡宁:夺得上海、横滨两届世乒赛和北京奥运会女单冠军已经证明你是永远的女乒一姐,地位无人能憾。永远支持你,希望你再创中国女乒在世界乒坛的奇迹。  相似文献   

3.
2018年5月27日,带领香港队征战国际乒坛近11个年头的惠钧和李惠芬夫妇正式“退休”了。香港乒总为两人准备了一场特殊的欢送晚宴,世界冠军张怡宁来了,当年的“女乒抒宝”陈丹蕾也来了,众人纷纷向这对功勋伉俪表达了最诚挚的敬意。  相似文献   

4.
声音     
《新体育》2006,(2):9-9
张怡宁“本命年”包揽到底 2005年12月15日女乒世界杯决赛中,张怡宁以4比0完胜队友郭焱, 为自己的2005年再添一座冠军奖杯。这样,世乒赛、十运会、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总决赛,2005年张怡宁包揽她所参加的所有重量级赛事的女单桂冠。“大巴”杀回CBA 从美国归来的篮球运动员巴特尔2005年 12月16日到篮协注册, 正式完成从NBDL联赛转会CBA的手续, 并于当晚在北京首钢队与山东金斯顿队的比赛中第一次亮相。  相似文献   

5.
杨华 《新体育》2008,(12):13-14
中国女乒有着“一姐”薪火相传的优良传统,从邓亚萍到王楠,从王楠到张怡宁,总有这样一个人可以独挡一面,开创时代。在新的奥运周期里,20岁的李晓霞用一连串的胜利宣告强势崛起:2008女乒世界杯蟾宫折桂,成为“无机时代”第一个世界冠军,紧接着又超越两届奥运女单冠军张怡宁,职业生涯中首次占据了世界排名第一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张晓亮 《乒乓世界》2010,(9):154-154
2005年10月,江苏无锡,十运会女单决赛,张怡宁上演大逆转,战胜王楠获得金牌。第二天,几乎所有媒体都用“女乒一姐,完美接棒”作为标题。  相似文献   

7.
李晓霞 新生     
邱晓戈 《新体育》2012,(8):30-31
在王楠、张怡宁等一姐退役,丁宁等小将尚需磨砺之际,中国女乒总会涌现出李晓霞这样的过渡性人物。她们足够强大,可以独当一面,也可以承上启下,唯一遗憾的是:她们总是无法开创属于自己的时代。  相似文献   

8.
《乒乓世界》2010,(7):48-49
失利不是偶然 从表面上看,失利是“偶然”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所有人都认为中国女乒不会输。但是经过总结我们发现,这场失利并不是偶然的,是有其必然的原因。北京奥运之后。我们对整个队伍的建设有所放松,对形势的认识不够准确。虽然我嘴上说王楠、张怡宁时代过去了。要有危机感,我们也并不是没有对手,  相似文献   

9.
周到  魏卿 《乒乓世界》2007,(5):10-15
张怡宁安静地坐在舞台幕布后边的一个铁箱子上,手里拿着个 PSP 游戏机,正全神贯注地玩网球游戏。张怡宁的母亲站在旁边看着她玩,母女俩都聚精会神的,任工作人员在身边穿梭走动。这一天是2007年3月7日,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倒计时500天的日子,张怡宁作为嘉宾被请到中央电视台,她已经出过场了,在等着40分钟之后的谢幕。幕布的那边,"北京奥运会倒计时500天"的晚会在五彩斑澜的灯泡下进行得如火如荼.众奥运冠军、世界冠军、体坛名人纷纷出场,隔着一层幕布,这一切仿佛和张怡宁完全没有了关系,她的世界就是手上那个小小的游戏机。"这个玩多了会不会累手指头啊?"我问。"会啊!"张怡宁回答。"会影响打球的吧?"听到这个,张怡宁俏皮地抬头看我:"所以我都不敢玩多了!"忽然间有一群人打破了这片宁静,歌星韦唯在四个黑西装保镖的簇拥下到后台侯场,还有另一个黑西装拿着台 DV 全程跟踪拍摄。韦唯被安排在晚会最后演唱压轴歌曲,当她提着长裙和黑西装们从张怡宁身边急步走过,必定不会注意到角落里正在玩游戏机的这个上姑娘,这个奥运会冠军、世界锦标赛冠军、世界杯冠军……我想,假设以韦唯作为一个标尺,张怡宁的辉煌要比她辉煌一万倍,而张怡宁的安静也要比她安静一万倍!这,就是体育圈和娱乐圈的区别吧!晚会结束,我开着自己的小车送张怡宁和她妈妈,先把张怡宁送到天坛公寓,随后再把她母亲送到东三环外的家里。为此,母女俩连续说了很多遍感谢,以至于让我这个请她们来中央电视台的人极度不好意思。其实,我们看到的这个,就是很本色的张怡宁:安静、聪慧,单纯,不设防,有教养!  相似文献   

10.
《乒乓世界》2002,(1):28-28
九运会之后,国家队教练组研究决定,对获得女团冠军、女单亚军、混双季军的张怡宁进行三条处罚:1、在全队作检查:国家女队专门召开两次会议,不仅仅让张怡宁做了自我检查.总教练蔡振华还要求教练员和队员发言表态,为张怡宁会诊把脉,找出问题的根源、女队主教练李晓东在会上也做了诚恳的自我批评。他说,自己在平时工作中看运动员优点多.看缺点少。虽然也意识到了女队在思想教育、意志品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但解决的方法和手段不够得力2、禁赛三个月取消了她代表国家队参加2001年最后两站国际公开赛和2001年总决赛的资格;3、在《乒乓世界》刊登书面检查、主动要求《乒乓世界》刊登世界冠军的检讨,这在国家队还是第一次.国家队副总教练陆元盛说.张怡宁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反省得比较深刻过去,有一些队员在队内比赛时也出现过类似的问题.摔拍子,耍脾气.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如果我们现在不严加管理,就会影响这些年轻选手今后的发展.通过张怡宁这件事,我们想让队员们都认识到,比赛中不仅面对对手,还面对很多现场观众和电视观众,他们的行为不仅仅代表个人,还代表了中国乒乓球队的整体形象,所以我们要在《乒乓世界》刊登张怡宁的检讨,对其他人也是一个警示,要求他们必须加强文化修养,提高整体素质对于教练组的严厉处罚,张怡宁本人毫无怨言:“如果教练和队友现在不给我敲警钟,我将来很可能摔大跟头.”  相似文献   

11.
自从张怡宁在2005年上海世乒赛拿到"大满贯"以后,2008年北京奥运会就成为了我们的下一个目标。在这三年中,我为她制定了一个系统的训练计划现在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输球很正常联赛开打以后,张怡宁给人的感觉始终不在状态,输了几场球,我认为这比较正常。整年的国际赛事让我们的主力队员精神始终处于紧张状态。从上半年来说,不来梅团体赛是张怡宁成为"大满贯"后第一次打团体赛,她的压力一直比较大。因为以往我们的"大满贯"选手都有在团体赛中失败的经历,我们教练组当然希望张怡宁不要重蹈覆辙。考虑到她本身承受压力的能力非常强,所以我们并没有回避这个问题。在备战团体赛时,教练组特意找张怡宁谈了一次话,给她点明了这点。我感觉这次谈话,对张怡宁的触动非常大,之前她可能不会这么想,可跟她讲了以后,她自己也感觉真是这么回事,当然害怕自己会犯同样的错误,所以对团体赛也更加重视。  相似文献   

12.
《乒乓世界》2005,(2):87-87
1986年,北京东城区体校开办了第二期体育幼儿园乒乓球班.开学一个多月时.张怡宁被她舅舅送来了。我试着带了她一天,发现这孩子大胆、自信,有运动员的性格,而且喜欢球、不娇气,于是收了下来。  相似文献   

13.
年度冷门     
萨格勒布世乒赛女单半决赛,张恰宁0比4郭跃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冷门之战。冷在大满贯得主张怡宁竟然没有从郭跃手中拿到一局。冷在擅长后发制人.意志坚韧的张怡宁竟然没有翻盘的机会。冷在张怡宁往日固若金汤的防守和近乎弹无虚发的防守反击竟然在郭跃快速、高质量的进攻体系面前土崩瓦解。冷在平素比赛时有波动的郭跃竟然没给张怡宁任何喘息的机会.将优势变成胜势。此前.在她参加的三大赛的比赛中,张怡宁只在2001年46届世乒赛和2003年女子世界杯的比赛没能进入最终的决赛。  相似文献   

14.
《乒乓世界》2006,(8):6-6
张怡宁的教练李隼跟我们的记者说:"以张怡宁目前的成绩来讲,《乒乓世界》对她的报道并不算多,我都听到过很多人跟我讲。可张怡宁自己觉得这很正常,她从来不在乎外界的宣传或是报道,所以别人说什么对她也不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有香港朋友要为张怡宁拍一部电视片。问我有什么想法,我说:把北京的四片水连在一起,就是张怡宁了。  相似文献   

16.
《乒乓世界》2012,(5):34-42,44-53
“这场比赛我们只能赢不能输。”——郭跃。 这是女乒踏上多特蒙德时的决心,卧薪尝胆了两年,为的就是这一时刻,从2010年的亚运会,到刚刚结束一个月的2012年亚洲锦标赛,中国女乒在对新加坡的团体赛中都取得了胜利,但旖之皓每次都说,这都不是世乒赛,  相似文献   

17.
第四十八届世乒赛已经落下了帷幕,我们的男、女乒双双卫冕成功,再续辉煌。但做为观者,我自始至终都没有找到一丝以往那种欣喜的感觉。  相似文献   

18.
陈洁 《乒乓世界》2001,(5):14-14
素有“冷面杀手”之称的张怡宁,这次在正定基地给我的感觉大不一样。 上届世乒赛前,她脸上表情很凝重,从中你能感受到她内心的压力。而这次则不同,训练之余,你常常能看到她灿烂的笑容,这是其一;以前她接受记者采访时不太爱说话,常常是一问一答,没有半句多余的话。而这次,我问她一个问题,她会和你说上一串,而且讲得很有条理。就凭这两点变化,我觉得这回张怡宁有戏。 张怡宁的成长道路比较平坦,从国家二队升入一队仅用了半年时间,一年后,她入选了亚运会的女团阵容,还  相似文献   

19.
《乒乓世界》2002,(10):26-27
所有世界大赛对我来说都很难忘,我觉得在一些公开赛上自己打得也挺完美,遗憾的是国内的观众很少能看到这些比赛的转播,比如今年卡塔尔公开赛我对张怡宁的那场球,我认为自己发挥得很好,我很满意。  相似文献   

20.
很多人说,张怡宁不会笑——无论是拿了冠军还是输了比赛,她总是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在熟悉的人看来,这可是大错特错。张怡宁不但爱笑,而且有时候简直爱笑得“过分”。一句不怎么逗乐的话,在她那儿就有可能成为爆笑的猛料,嘻嘻哈哈半天,开朗得就像五月的天。 世界排名第一,各种各样的金牌拿了无数,听起来好像高高在上的,挺吓人。但无论怎么看,她都是个邻家女孩的样子,朴素而清纯。近一段时间,张怡宁火得不得了。亚运会和世界职业巡回赛总决赛勇夺女单金牌,让国人对她寄予厚望。但张怡宁知道,自己最需要的是世乒赛和奥运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