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者招待会是记者获得重大新闻的理想渠道,也是新闻竞争的重要场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政府的政治进步,举办记者招待会已经成了政府经常的行为。过去我们有一个误区,认为在记者招待会上西方记者提出一些刁钻的问题,是在和我们的领导人过不去、故意找茬。而随着我国的政治进  相似文献   

2.
2013年3月17日,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中外记者会,600多名中外记者出席,11家媒体(新加坡《联合早报》、《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美联社、中央电视台、台湾《联合报》、新华社、法国《费加罗报》、《中国日报》、凤凰卫视、俄新社)的记者获得提问机会.李克强总理的回答颇为睿智、风趣,而国内媒体记者的提问,成为人们争议的焦点:"李克强的回答比记者的提问更尖锐",记者的提问"大而空","表情很到位,问题还不够深入民心".  相似文献   

3.
汪磊 《新闻传播》2010,(2):41-41
在新闻记者所应具备的基本功中,现场采访是最见真功夫也是最难掌握、最无止境的一项基本功。提问是采访之本,善用技巧、准确提问是做好新闻采访的关键。前不久我采访了一位赫哲族妇女,她带领赫哲族渔民摆脱了贫困,走向富裕,为此我做了精心的访前准备,  相似文献   

4.
美国前白宫发言人阿里·弗莱舍曾经提到"白宫记者团是任何人所能遇到的最难缠、最尖利、最多疑的一票人马,他们是这个行业的精英."[1]而白宫的记者招待会和新闻发布会则是白宫记者们和发言人斗志斗勇、互相博弈的最佳平台.笔者拟结合奥巴马执政以来召开的若干场总统记者招待会实例对白宫记者的提问技巧进行梳理,以期对我国刚刚起步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於贤德 《现代传播》2006,1(6):73-77
记者招待会由于采访环境的特殊性,对记者的提问也提出了一些特别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场合、对象和事件的独特之处的探讨,对提问的切入点、关键词和分寸感的阐述,以及对吴小莉两次成功提问的案例分析,讨论了如何使提问富有创意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同往常一样,由国务院总理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朱镕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纵横捭,畅谈国家大事,其机智风趣的谈锋博得了阵阵掌声。600多名中外记者参加了本次记者招待会,从电视直播节目可以看出,会场上,各记者踊跃提问,气氛热烈,凭着会前的充分准备、高度的新闻敏感、高超的提问艺术,被点中的提问者都很好地把握了这一难得的采访机会。  相似文献   

7.
记者若想从采访对象身上了解到情况,必须使用提问来诱导对方开口。《怎样当好新闻记者》一书的作者杰克·海敦指出:“大约有百分之九十的新闻是部分或全部以访问,即向别人提出问题为基础写成的。”美国《塔尔萨论坛报》记者鲍勃·福尔斯曼曾说:“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进行访问是绝对当不好记者的。”他们的话都是经验之谈,充分表明了采访提问对于新闻记者而言的重要性。一、与采访对象建立亲近感。新闻记者采访某个对象,大都是第一次接触,熟悉与信任无从谈起。在采访对象的心目中,记者就是一个陌生人。而…  相似文献   

8.
两会中,记者招待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新闻源,今年两会期间举行了十五场记者招待会,每次记者招待会现场都会有几百名记者在场,但是举手提问的就只有几十人或更少,大概只占总人数的十分之一,能有幸当场提问的则更少,一般每场在十五人以内,只占现场记者人数的三四十分之一。对于其他没有提问的记者来说,如果纯粹是为了来听、看记者招待会的话,那么在电视直播上,可以看得更清楚些,在网络上还更直接明白些。记者招待会现场这些没有提问的记者想在招待会上收获什么?对于他们而言,记者招待会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  相似文献   

9.
每年的全国两会都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成为中外新闻记者汇聚的中心,会场内外,"新闻大战"硝烟弥漫.而两会结束之后举行的总理记者招待会更是把两会新闻采访推向了高潮,使之成为每次大会独具魅力的一道风景.  相似文献   

10.
现在有的年轻的记者和通讯员在采访中提问时,像警察查户口,或像法官审理案件,你问一句我答一句。这样很难收到预期的访问效果。从大量的新闻采访实践看,提问需讲究以下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一次成功的采访,提问的方式不但要多样化,更重要的是要善于提问,问得巧妙。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深挖内涵,升华主题。 在采访中,有时因为提问得当,被采访者能把记者想了解的情况说到、说透,反之,则叫被采访者摸不着头脑,难以回答。之所以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说明提问是有技巧的,而不是信口开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曹艳在2010年第1期《新闻与写作》上刊文,结合奥巴马执政以来召开的总统记者招待会实例,梳理了美国记者,尤其是白宫记者的提问技巧。这些技巧包括:一是多个问题,环环相扣。白宫记者的提问通常都有两到三个问题组成。每个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新闻采访的重中之重,新闻采访中提问的方式和技巧对于提高媒体自身竞争力尤为重要,记者提问是新闻采访的关键,记者的提问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新闻采访的效果,良好的提问方式可以取得理想的采访效果,从而进一步促进新闻媒体竞争力的提升。新闻采访的目的是获取所需的信息新闻采访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适于向大众传播的新闻事实,记者提问是新闻采访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问方式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采访的进程和效果。由于采访对象的职业、年龄、性格差异,记者提问内容和提问方式不可能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而且由于每次采访的环境、地点、时间的不同,记者的提问必须因人、因地、因事而变化,做到具体事件具体分析,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使用的提问  相似文献   

14.
记者提问中的语言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交流是人们沟通感情的最直接、最基础的形式。这种独特的交流艺术在记者与被访者沟通时有着很多的技巧。中国青年报记者麦天枢说:“你的采访对象是哪个层次,你的寒暄与提问就属于哪个层次,你将永远与你的采访对象一般高。”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记者在采访中一个最重要的语言因素——提问语言的艺术。  相似文献   

15.
提问,是记者采访获取新闻事实的重要途径。记者提问技巧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采访方案、报道意图能否顺利实现。有效的提问,有助于开掘新闻事实的价值,使其报道的思想观点得以具体化、深刻化。因此,提高记者提问的技巧,是新闻采访获取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曹艳 《当代传播》2015,(2):94-96
沟通能力是记者现场提问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而移情又是沟通能力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采访的进程、质量与效果。本文以2000-2014年两会总理记者招待会上西方媒体记者的提问为研究文本,从认知移情和情感移情两个层面分析和总结西方记者提问的移情艺术,同时强调移情不代表失去立场和移情的双向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两类冲突引发对采访权的思考近年来,发生在新闻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冲突时有出现。冲突大致包括两类:一类是采访侵权,记者因为采写新闻报道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等合法权益,以致引发“新  相似文献   

18.
电视新闻记者现场提问的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新闻讲究真实性和时效性,因此现场报道的新闻越来越多。在现场报道中,记者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手持话筒,面向镜头,以采访记者、目击者、参与者的身份进行的报道。不仅让观众通过荧屏看到新闻事件现场的图像,而且让观众听到现场的音响和采访对象的表现,给人以身临其境、如见其人之感。这就是电视新闻现场采访的特殊魅力。  相似文献   

19.
张丽 《河北广播》2001,(5):25-26
采访是获得新闻的基本手段。掌握一定的采访技巧是成为出色记的前提和基础。而采访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正确的提问。那么提问有哪些技巧呢?下面简单地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提问,是记者采访获取新闻事实的必要途径,记者采访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新闻作品质量的优劣和新闻节目的成败。笔者结合自己十多年的新闻工作感悟,对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做一浅析。提问前精心准备,做到由“已知”求“未知”。提问时注重技巧,做到问得艺术,访得要点。双方沟通灵活多变,求得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