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艺术家的创造意识是在一种全新的情感、全新的艺术形象和意境中得以体现的,然而艺术创作的完成,最终得借助其具体的创作方法诉诸于视觉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语言来实现,并因而形成创作个性。创造意识与创作个性密不可分,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2.
艺术家的创造意识是在一种全新的情感、全新的艺术形象和意境中得以体现的,然而艺术创作的完成,最终得借助其具体的创作方法诉诸于视觉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语言来实现,并因而形成创作个性。创造意识与创作个性密不可分,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3.
4.
我们正处在一个世纪之交的时代。这一时代,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科技竞争日趋激烈。江总书记指出:“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朱  相似文献   

5.
创造精神是创造的灵魂,是创造发明的内动力.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呢?文章分析了开发学生创造力和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关系.针对当前我国学生创造精神缺乏的现状,提出了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勇 《华章》2007,(4):47-47
中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是现代科技发展的迫切需要,研究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对于社会现实及学生个体的需要,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试图从培养中学生创造精神的含义以及相应的培养对策做一尝试性探究,以期对中学生创造精神培养理论研究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8.
新世纪需要创造型人才,创造型人才要从小培养,从创造教育抓起。创造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为开发学生创造力,提高学生创造素质而实施的一种教育。创造教育不是要让学生搞什么重大发明创造,重在激发学生创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开发学生创造潜能,为培养创造型人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创造精神是先进文化固有的品质和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旧文化的批判,二是对自身富有个性的创新,三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实践是先进文化创造精神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对培养大学生的创造精神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培养创造精神的想法。  相似文献   

11.
论教师创造精神的解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新文 《教育探索》2003,3(6):92-94
进行教育创新是新世纪新教育的必然要求,教师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教师职业本应含有创造的价值,但我国传统与现实的教育实践却使得教师无法超出“历史”赋予他们的职责,教师创造精神始终得不到解放。解放教师创造精神的基本途径是:普及教育科学,提高教师对创造精神的认识;发展教师主体性,增强教师主体性地位;强化教育管理规范的引导功能。  相似文献   

12.
尼采艺术家观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尼采以强力意志为本体,阐述其艺术家理论。他认为艺术家及其创造行为本质是对生命本能和强力感的张扬。他的观点对后世艺术家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胡慧 《都江学刊》2001,13(2):43-46
本论述了在小学语教学中摒弃旧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时代意义和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4.
人的生命有两种类的存在形式:一种是整个人类发展中的类形式,所有有价值的生命或发出了生命之光的人都融入了这历史的汇流;另一种是生命存在领域中的类形式,是生命的临时性形式,是为了共同的生存原则而使生命处于机械性、被动性状态。艺术家创造的动因就是冲破这种临时性结构,而在对自身完美的寻求中将生命融入永久历史生命的汇流。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会创造。21世纪是创造的世纪,是人才辈出,新思想、新发现不断产生的世纪。创造精神、创造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是时代的要求,民族的希望。因此,物理课堂教学责无旁贷,必须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发展。  相似文献   

19.
要把学生培养成创造性的人才,就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能力主要包括创造精神、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个性品质三个方面。创造能力与人的个性品质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创造个性品质决定了人们能否自觉增强、提高和有效地发挥创造精神和创造思维能力,所以更应该引起我们教师的重视。在众多人格特征中,自信心、探索欲、挑战性和意志力是创造个性的核心品质。在教学中,发挥学科教学的综合功能,培养学生创造的个性品质,完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艺术家散文尽管与作家散文、学者散文和报人散文等样式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但它仍然有其自身的独特特征,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取法于自然,而后反观世俗人生;二是更具有个性风采和自由精神;三是注重性灵和感悟的表达方法。作者还对20世纪艺术家散文的局限性提出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