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典故两则     
[释义延伸]顾恺之是晋陵无锡(今属江苏)人,多才多艺,不但诗赋写得很好,而且字也写得十分漂亮。他最擅长的是绘画。人们称他为“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相似文献   

2.
典故两则     
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樗蒲,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相似文献   

3.
在分数教学备课时,细心的老师都会重视与旧知识整数的联系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它们的异同,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形成知识网络,同时又以此服务于教学。一、分数与整数的关系分数教学备课中,要重视联系整数,弄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数与整数(0除外)可以认为都是以1为基础,聚“1”则成整数,分“1”则成分数。这是它们之间的基本关系。当然分数与整数是两种不同的数,它们的计数单位不同。且整数没有最大的,分数则没有最小的。  相似文献   

4.
典故两则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相似文献   

5.
一、不必推敲“韩愈在月夜里听贾岛吟诗 ,有‘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两句 ,劝他把‘推’改成‘敲’……古今人都赞赏‘敲’比‘推’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区别 ,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区别。‘推’虽然鲁莽点 ,但是他表示孤僧步月归寺 ,门原是他自己掩的 ,于今的他“推” ,足见庙里只有他一个和尚……所以我很怀疑韩愈修改的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赞的那么妥当。”这段文字引自高中《语文》〈试验本〉第二册朱光潜的《咬文嚼字》中。“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一联中 ,究竟是“推”门好 ,还是“敲”门好 ?韩愈说“敲”门好 ,好在哪里 ,韩愈…  相似文献   

6.
典故两则     
【原典】 子之武城①.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相似文献   

7.
(1)江峰很喜欢当汽车司机,每天旱晨拿“飞盘”当汽车方向盘开汽车,今天早上他组织了“公共汽车”创造性游戏。江峰开汽车;莹莹卖汽车票——拿一块木板,用一根皮筋套着“票”;小朋友拿糖纸当钱;丁怡在维持“车”内秩序,嘴里乱嚷嚷。我教他说: “乘客同志们请注意,汽车马上就要开了,请大家准备好。”由于他们没有系统观察过公共汽车是怎样开的。售票员是怎样售票、怎样照顾乘客的,乘客又是怎样上下车的等,小朋友只是按自己支离破碎的印象,有的甚至是坏印象来进行游戏,互相配合不好,“司机”不知要停车,“乘客”坐了一半就坐不住了,“跳”车而走;有时,大家都抢着当角色,却不知角色的职责,以至使游戏不能很好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启诗歌在流传过程中从其自订的九百余篇增至二千余篇,其间伪作甚多。现从诗歌版本流传过程出发,结合史实和作者生平,对其中《停君白玉卮》等八首诗略作考辨,供学者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9.
教学札记三则李大华编者按;本刊在1993年第4期曾发表《流体力学: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一文,作者A.E.Vardy教授是著名的土木工程专家。无独有偶,本期《教学札记三则》一文的作者李大华教授也是本行专家。他们对大学教学法的研究有几个共同特.点:一是植...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是一个广阔而又不断拓展的新天地。要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能力,教师就必须重视自己素质提高,重视与之相适应的实践训练。如果仅循传统的“教书”,一定不能“育”出时代要求的开拓创新之人。在这个使命感的驱动下,精力上有了不少投入,也就有不少心得,摘其三则,求教大方。  相似文献   

11.
丁凤森 《楚雄师专学报》2001,16(2):71-72,79
  相似文献   

12.
矛盾作为哲学范畴,就是标志着矛盾双方又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其中对立双方的同一,通常称为矛盾的同一性.目前,教科书把同一性归结为两种情况,就是说同一性包含两方面的意义:第一,矛盾着的双方各以同它对立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  相似文献   

13.
一、我的第一节阅读课 虽然自己早有心理准备,一年级的第一节课会有什么状况发生,但真正涉身其中,还是有些心慌。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针对当前声乐教学中忽视整体歌唱状态训练的倾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介绍了在声乐教学中进行整体歌唱状态训练的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及其体会,其中包括歌唱时两种“激起”的使用和u、ao音管是下放稳定喉器的良方、ei、i母音是声音靠前明亮的钥匙,以及关于歌唱紧张感的克服及其认识。  相似文献   

16.
“既”、“即”二字,本来字形、读音各异,古今用法均不同.然而在日常社会交际当中,人们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将这两个字混用,且一般仅写作“既”.究其原因,恐怕一是态度轻率,二是对这两个字的字义及读音的来历不甚明了.为促进用字的规范化,有必要对“既”、“即”二字加以辨析,正本溯源.“既”、“即”二字出现较古.殷墟甲骨文中已有这两个字,许慎《说文解字》一书也予以收录.用传统的“六书”理论来考察,这两个字都是用会意造字法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17.
曾子居卫,缊袍无表,颜色肿哙,手足胼胝。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屦而踵决。曳縰而歌《商颂》,声满天地,若出金石。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故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  相似文献   

18.
马建忠的《马氏文通》是一部伟大的著作,但书中也存在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书中就存在由于作者某些概念界限不清而导致内部矛盾的地方,也存在因误解文意而导致语法分析失误的地方。本文拟就两例析之。  相似文献   

19.
典故三则     
捉刀,握刀,替别人握刀。后来用这一典故来表示代人做事或作文章。 这个典故出自《世说新语·容止》,曹操接见匈奴使者,认为自己相貌丑陋,便让崔季珪代替,而自己则握着刀,站立一旁,充当侍从。  相似文献   

20.
本从字学、献学的角度探讨“暴虎冯河”和“色难”的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