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恐龙与化石· 化石采集 恐龙化石一般在一些山区或干旱、沙漠地区,所以采集化石的工作就成了一种很艰苦的工作。最常见的采集恐龙化石的方法是把化石周围刨出一个深槽,然后用木板将化石框好,化石和木板周围的空隙用石膏充填,这样一方面可以保护化石,另一方面也可以把木板框与化石固定住。最后把一块化石和周围的岩石一起装在木箱里,这就是古生物学家常用的套箱法。采集过程中,还要注意保护化石的完整,对暴露出来的恐龙骨骼要尽可能进行绘图、摄影。化石运到博物馆后,专  相似文献   

2.
恐龙的发掘     
《家教世界》2014,(9):36-36
世界上没有任何人看见过活着的恐龙。因为早在人类出现以前的几百万年前,恐龙就已经灭绝了。人们是从世界各地发现的恐龙化石了解到恐龙曾经在地球上生活过的。化石是古代生物的残骸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骨骼和牙齿化石是最常见的恐龙化石,此外人们还发现过许多恐龙粪便化石、恐龙蛋化石、恐龙脚印化石、恐龙皮肤花纹化石等等。大多数化石是研究史前生命的古生物学家发现的,他们把恐龙的各种化石拼在一起的,以便尽可能多地了解恐龙。  相似文献   

3.
《生物学教学》2008,(12):70-70
据2008年6月22日《新民晚报》报道,我国云南绿丰县这个“中国恐龙原乡”的川街老长箐村,从1995年6月发现的植食、肉食恐龙大型混合“墓地”共发掘出了28具恐龙骨骼化石。目前发掘面积为3000多平方米,中美科学家判断,这一地点附近八九千平方米以上的区域内,估计会有上百条恐龙化石。  相似文献   

4.
《少年科学》2014,(10):22-23
<正>在自贡恐龙博物馆研究部工作的李飞,每天都在和恐龙打交道:挖掘恐龙化石、制作恐龙模型、装配恐龙骨架,当然还有研究地球上各种恐龙的资料和文献,以及给其他恐龙迷讲恐龙和恐龙化石的故事。你最喜欢这个工作的哪个部分?野外化石考察和发掘。我们每年都会有几个月时间在野外,虽然非常辛苦,但偶然发现化石的惊喜让人陶醉。那些地点通常比较偏僻,充满了探险的意味。十多年前,我们在自贡荣县地区考察时,发现大量的恐龙化石集中埋葬。只发掘了一小部分,就在不到60平方米范围内找到200多块恐龙  相似文献   

5.
[古生物 ]我国重庆发现距今 1.5亿年的大型恐龙化石群据东方网 2 0 0 3年 4月 14日消息 ,一个距今 1.5亿年的大型恐龙“墓地”在重庆北碚同尖镇建设村被发现。发掘恐龙工作已经进行了一年多 ,共发现了 5 0 0~ 6 0 0块化石 ,属于3~ 4具恐龙的遗骸。 2 0世纪 80年代初 ,曾在同一地点发掘到 3具大型蜥脚类素食恐龙的少量骸骨 ,当时只对出露的化石进行了发掘。这次发现的化石的出土地点距 2 0年前化石出土处最近的仅数米 ,所以专家估计两次发掘到的化石可能都属于 3~ 4具恐龙的遗骸。重庆北碚三溪口———合川碳坝一带是国际公认的中生代标准…  相似文献   

6.
列车驶过祖国辽阔的北疆——内蒙古大草原,到达美丽的边城二连浩特市的时候,我意外地得知那里曾是庞然大物恐龙的世界,世界著名的恐龙化石宝库。 原来,中外古生物科学家,对二连地区的占生物考察至今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其间大量的珍贵化石被发掘出土。为让人们了解和学习生物进化过程,“中国二连恐龙博物馆”应运而生。这是当今世界著名的恐龙  相似文献   

7.
星云 《少年科学》2007,(Z1):141-145
在充满了神秘的恐龙"墓地"里,科学家让远古时代的化石"开口",许多遥远的故事将向21世纪的人们徐徐道来。许多悬念将一点一点解开。  相似文献   

8.
<正>在西班牙境内,古生物学家在海滨沉积物中发现了大量的恐龙骨骼化石碎片和恐龙蛋化石,这些化石历史悠久,来自距今大约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由于化石太丰富了,以至于没有人能够预测到底有多少。马德里自治大学的古生物学家桑兹教授考察了这一地区一块面积达9平方公里的古海岸的化石,发现这是一个巨大的恐龙筑巢地。这样大规模的恐龙筑巢地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人类所知道的最大的。  相似文献   

9.
芳芳 《中学科技》2014,(7):20-20
在人们脑海中,恐龙都是高大凶猛的巨型生物,但近来古生物学家们却在阿拉斯加的北极圈附近寻觅到了一块小型暴龙的生物化石,袖珍的体型堪称恐龙世界中的“侏儒”恐龙。 新型恐龙化石是在白垩纪晚期的沉积物中发现的,距今已有7000万年的历史。考古学家在将其与暴龙科恐龙化石比对后,发现其与同属暴龙科中的“明星恐龙”霸王龙之间存在密切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三和 《初中生》2010,(1):36-36
中国科学家日前在辽宁省建昌县玲珑塔地区发现了距今约1.6亿年的带毛恐龙化石,这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带毛恐龙化石,是鸟类起源研究的一个新突破。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世界上出产恐龙化石最多的国家之一。我们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二连浩特,便是驰名中外的“恐龙化石之乡”。 二连浩特是我国最北边的城市之一,是内蒙古自治区历史最短、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陆地口岸城市。可这座鲜为人知的草原边城,却是世界上著名的动物化石宝库,是亚洲和我国最早发现恐龙化石的地方之一。从二连浩特向东北,沿中蒙边界走约9公里,  相似文献   

12.
恐龙大本营     
该网站由荷兰鹿特丹市的恐龙爱好者佛雷德·伯沃特斯所创建。网站收藏了世界上诸多已灭绝的爬行类动物的资料和图像。你可以点击“恐龙主题,浏览所有已知恐龙物种的名单,从中找到你想知道的恐龙的基本属性,包括体形大小、食物来源以及数百种恐龙化石的发现地点等。你也可以通过搜索引擎获取该物种的更多信息,诸如在哪个国家生长、身体构造以及生存年代等等。点击“解剖学能够帮你更清楚地了解恐龙的骨骼构造信息。“讨论区列举了一些有关恐龙古生物学争议的研究摘要,诸如恐龙是否是温血动物以及它们与鸟类的关系等等。相信最令你流连忘返的…  相似文献   

13.
徐燕 《大学生》2022,(2):80-8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逸夫博物馆里有9具恐龙化石、3件恐龙足迹化石。在中国发现的第一具恐龙化石是黑龙江省的嘉萌县龙骨山,它的嘴巴扁阔,和鸭子嘴十分相似。这条"龙"是—类大型的鸭嘴龙,生活在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该恐龙属素食性恐龙,牙齿小而多,前肢细小而后肢粗壮,嘴巴像鸭子是其最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配合苏教版教材第六册《恐龙》人类很早就发现了恐龙化石。早在英国的曼特尔夫妇发现禽龙(1822年)之前,欧洲人就知道地下埋藏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巨大骨骼(gé)化石。但是,当时人们并不知道它们的确切归属,因此一直误认为是“巨人的遗骸(hái)”。至于我们中国人,早在2000多年前就开始采集地下出土的大型古动物化石入药,并把这些化石叫做“龙骨”。谁能肯定,这“龙骨”之名与恐龙化石的发现就没有联系?后来,在把翼龙的化石与蜥蜴(xīyì)进行了对比后,科学界才初步确定了那是一种类似于蜥蜴、早已灭绝的爬行动物。因此,随后发现的…  相似文献   

15.
7000万年前的骨头还“活”着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古生物助理教授玛丽·施魏策尔宣称,已经成功从距今7000万年前的霸王龙腿骨化石中分离出“软组织”。被分离出的软组织不仅几乎是“完好无损的”——仍旧透明和具有柔韧性,而且显微镜下看起来像血管和细胞的内部结构仍旧存在。同样,施魏策尔在至少三个其他保存完好的恐龙样本里进行同样的分离实验。一个是8000万年前的鸭嘴龙、两个是6500万年前恐龙。结果她发现这三个恐龙化石中同样保存着血管、像细胞的结构、类似骨胶原质的柔韧物质。  相似文献   

16.
长久以来,科学家们一直想弄明白6500万年前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并提出了各种说法,其中最有说服力的是“小行星撞击说”。1978年,地质学家活尔特·阿尔瓦雷斯与原子化学家弗兰克·阿萨罗和海伦·米歇尔共同提出了小行星撞击恐龙灭绝的理论。他们发现意大利亚平宁山脉白垩纪(从14600万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盛产恐龙化石的“超级大国”之一。恐龙化石埋藏丰富,而且分布广泛。在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除台湾、福建省外,其他地区都有恐龙化石产出,目前已知恐龙化石产地有近百个。侏罗纪和白垩纪是恐龙家族最繁荣的时代,我国在这两个时代都是恐龙的乐园,大量恐  相似文献   

18.
在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科学家发现了死前刚吸过恐龙血的昆虫的化石。而恐龙的血液里含有大量的DNA——生命的密码——科学家利用这些极小的分子使恐龙复活。这不可能真的发生,原因之一是,DNA非常脆弱。恐龙这种巨大的爬行动物从地球上灭绝了6500万年  相似文献   

19.
<正>一、背景介绍有研究者认为65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上了地球,导致恐龙因为无法适应地球上的气候环境变化,最终在此后的百万年时间里,逐渐从地球上消失了,也有观点认为,鸟类等一些动物的祖先就是恐龙。经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鉴定,重庆市云阳县普安乡发现的恐龙化石群为世界级恐龙化石群。通过抢救性发掘,已形成长150米,宽2~4米,高6~8米的“恐龙化石墙”,墙体面积达1155平方米,含17个化石富集小区。据探测,墙下仍有大量恐龙化石,埋藏深度至少20米。重庆恐龙化石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20.
恐龙化石是恐龙留给我们的一笔珍贵的"遗产".   恐龙化石有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是骨骼化石.与恐龙的骨骼化石相比,它的脚印化石可就少多了.不过,在世界上还是发现了不少.对我们认识恐龙而言,脚印化石自有它的独特意义,那是骨骼化石所代替不了的.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