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源泉。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既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回归生活,又能实现人的发展,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构建生活化的语文课堂,在导入环节链接生活、提问环节贴近生活、活动环节走进生活、教学语言回归生活,引领学生积极体验生活,主动获取知识,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语文一旦与学生的生活发生碰撞,被纳入学生的生活中,语文就有了生命的灵动。语文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语文教学自然也应该回归于生活。让学生在感受生活的氛围中成为生活的富有者,成为会生活的人,使学生真正领悟到语文的博大精深和无处不在的魅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下面笔者就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回归生活、返璞归真,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一旦与学生的生活发生“碰撞”,被纳入学生的生活中,语文就有了生命的活力。其实,语文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语文教学也自然应该回归生活。让学生在感受生活的气氛中成为会生活的人,使学生真正领悟语文的博大精深和无处不在的魅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下面对如何加深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语文教学必须关照人,必须关注人的生活,引导学生去感受生活,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启发学生去主动获取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语文教学要想完成这一目标,必须实现"三个重心转移"。即,由"应试语文"向"生活语文"转移;由"课堂语文"向"生活语文"转移;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移。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语文生活"?语文生活就是一个人在自己生命历程中学习、掌握和运用母语的状态,是一个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决定着一个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和水平.学生的语文学习是否入门、得法,和他的语文生活状态有密切关系.语文学习是极为重要的语文生活,是语文生活的导引和典型示范.是语文生活的基础.因此建构语文生活是形成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语文素养积累养成的过程,是知识与能力内化于心理而外化于实践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孩子们普遍认为语文难学而不喜欢语文课,就是我们不少老师也认为语文难教而不喜欢教语文。虽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我们对"语文"二字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学语文不仅仅是学咬文嚼字,更不是学做文字游戏!实事求是地说,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孕育着语文,而人又在不断地享受生活,不断地创造生活,因此,语文与生活、与人是一个一刻也不能分割的有机整体。在这个整体里,没有人便没有生活,生活从属于人;没有生活便没有语文,语文从属于生活。因此,我们可以把语文、生活与人的关系形象地比作一棵树的枝叶、主干与根的关系,要想枝叶茂盛,我们得在根部施肥;要想学生学好语文,就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这应该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  相似文献   

7.
常晋芳 《教师》2011,(19):40-40
早在上个世纪,叶圣陶就说过“语文是人与人交流和交际必不可缺的工具,不善于使用这个工具,就无法工作和生活”。可见语文在每个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因此,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语文学科具有基础的全面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在教学过程中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学生做语文学习的有心人,做生活的有心人。  相似文献   

8.
吴波 《黑河教育》2012,(11):16-16
语文教学不应该仅仅拘泥于课堂,还应融人更广博的社会教学中,让学生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学语文、用语文。要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  相似文献   

9.
语文和生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语文是反映生活的一种形式,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人要实现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必须将所学真正理解并能学以致用。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必须根植于学生生活的土壤,让语文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所喜爱的课程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必须让生命和生活在场。多年来,我的语文教学就是围绕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与生命和生活的关系进行探索的。基于此,我提出“两生”语文教学,所谓“两生”,就是指学生的个体生命和生活,生命与生活紧密相连,生命的成长离不开生活的舞台;“两生”语文教学,就是在语文教学中,无论是作文教学还是阅读教学,必须有生命的气息和生活的气息,把生活与生命个性嫁接起来。也就是说,要以生活为源,以学生个体的生命成长为本,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思考生活,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使学生在不断充实情感,历练思维,提高言说能力中健康成长。所谓“健康成长”,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说的,“人的思想、人的感情、人的精神提升以及人的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马云 《教师》2012,(27):73-73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在陶行知看来,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他主张把教育与生活熔于一炉。语文学科与学生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依据教材、拓宽教材,积极将生活内容引进课堂,将课堂融人生活,用生活引导学生学语文用语文,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一、依据教材,创设生活化课堂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总是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进行的。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总是依据教材,密切联系生活,积极创设生活情境,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1.借助故事创设生活情境  相似文献   

12.
顾大花 《小学生》2013,(7):53-53
语文教学不能脱离现实生活,而变成纯粹的"教书"。只有把语文教学融人我们的生活之中,学生才能学好知识,掌握知识,活用知识,并在学习语文知识中,了解社会,接受教育,成为真正的社会的人。一、用生活来教学,把语文知识生活化1.教学过程生活化就是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有机会去亲自实践、感受、体验、理解。(1)创设生活情境。教学活动过程的素材应取自于学生的生活之中,如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词语、句子、内容时,除联  相似文献   

13.
周文化 《时代教育》2010,(5):154-154
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更努力关注生活和语文教学之间的联系,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生活.本文对将生活融入语文教学,将语文教学生活化,培养和塑造生活中真实的"人"等问题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育目的是语文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是语文教学的指导和规范。当下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变味的语文,与目的困惑有关。语文教育的理想是人的和谐全面的发展,为了学生幸福的生活,理想的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文化批判意识和精神;终极的语文教育目的在于陶冶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现实的语文教育目的要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语文还要通过言语的交流和生活的交往培养发展主体性的人。  相似文献   

15.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定要注重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师必须要将语文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我从生活角度,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提升学生们的心智水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让学生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和语文的魅力.成为一个热爱学习、积极向上的人。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无法和生活割裂,脱离了生活的语文,只是干瘪的文字堆砌,何谈对人的精神熏陶。但受应试观念所影响,语文和生活相脱离的现象较为严重。多些生活味,拉近语文和生活的距离,让学生能从生活中感受语文,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感受生活,这才能让语文的人文性得到较好的凸显,语文课程教学也才能达成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语文源自生活,生活就是语文。语文是我们每个人对生活最美丽的表达。语文是我们审美能力的来源,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传承戴体,是我们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获得中华文化的积淀。由此看来,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那么,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学生语文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学习所有科目的基础,语文本身就是具有生活性的科目。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让生活在中国的学生学习中华文化和中国汉字以及中国的交流方式,从而使生活在中国的人能够交流和沟通。在学习阶段让学生学习语文是必需的,而且生活又与语文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将所有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小学生对语文的应用能力,从而实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使人有滋有味。语文教材来源于生活.并尽量地多层面多角度反映生活。语文教学应该回归生活.运用各种方式去还原、去丰富其描述的生活本身.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中.透过语言文字去领略生活的精彩和美妙,提高对社会生活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完善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李富 《考试周刊》2014,(32):45-45
正在农村初中,一些学生害怕学习语文。我曾在任教的两个班上进行过调查,发现112人中,有30人说害怕语文,有22人说对语文没感觉,有27人说不怕语文但也说不上喜欢,只有33人说喜欢语文。不少学生认为上语文课听与不听差不多,甚至有些老师也持有这样的观点。如何改变现状呢?我常常思考这个问题。根据新课程标准,语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我认为,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让语文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