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初中思想品德是一个以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养为主要目的的重要课程,在思想品德课程中,进行面对面的互动性教学尤其重要。本文以思想品德课堂的互动教学为主题,通过调查分析的方法分析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互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为进一步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师生互动是现代课堂教学中一项重要的交流沟通方式,它可以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使师生相互促进。师生互动不仅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但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有效互动,这严重阻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针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师生互动进行研究,并根据现状提  相似文献   

3.
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师生互动存在诸多问题,教师要通过挖掘贴近生活的互动内容、丰富课堂师生互动形式、创设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情境等途径开展互动教学,让思想品德课堂焕发迷人魅力。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7,(46):99-100
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积极、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这其中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过程,又是师生交流情感、建构精神、发展人格的过程。本文针对当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着重讨论,并探索出有利于优化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新课改的推进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与此同时,促进师生交流互动,构建有效思想品德课堂成为主要教学任务。当然,在此背景下,如果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以真正迎合新课改要求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师面临的重大挑战。有效的师生互动能增进师生情感,推进教学进程,提升教学质量。本文主要探讨初中思想品德课进行有效互动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初中是学生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观念逐渐成形的关键时期,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对于学生思想与行为引导的积极影响十分重要。在新课标指导下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在教学内容与方式方法上不断创新,众多新型教学方法的应用使得学生获得更多的发挥空间,思想品德理论学习获得更多的实践空间,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课堂学习氛围更轻松愉悦,实现师生间通畅的互动交流,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本文探讨了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的实施策略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7.
正在新课程教学中,虽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但绝非淡化教师的地位,相反,教师的作用显得更加重要,需要充分发挥其点拨引领作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点评学生思维,指导学生方法等,让师生走向互动,课堂变得更有效。对此,笔者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为例,略谈自己的看法。一、兴趣引领,提高学生学习情趣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不少同学认为思品课程没有多大用处,或感觉知识死板、缺乏新意与趣味。实际上,思想政治课程对学生做人、做事等方面有很大的帮助与指导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评价也有了新的标准,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就是其中之一。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好与坏会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氛围与质量,因此,教师要在师生互动教学理念的感染下进行思想品德教学。但是,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师生互动环节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就此提出了有效师生互动的策略,以改善初中思想品德师生互动教学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严泽铭 《考试周刊》2009,(44):175-177
新课标在批判地继承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人为本”的先进教学理念。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根本目标。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仅以学生为中心还不够,还需教师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激励者和参与者的角色.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从而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高战勇 《考试周刊》2013,(21):145-145
<正>新课标在批判地继承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人为本"的先进教学理念。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及信念,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根本目标。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仅以学生为中心还不够,还需教师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激励者和参与者的角色,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从而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有效性就是教学的实际效果,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就是指思想品德教学对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对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习惯提出了新的、更加明确的要求。作为一名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应积极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将思想品德、道德习惯、情感品质等方面的工作融入到初中政治教育课程当中。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架起师生沟通交流的心桥,获得教学质量和学生政治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兰良娟 《学子》2014,(10):93
正当前教育改革时代背景下,教师和学生应该对思想道德品德课有足够的重视,教师应该满足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要求,避免思想品德课程中的花架子现象,避免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骗人的把戏现象。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充满说教性,枯燥乏味。要改变学生思想品德的落后的面貌,改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浮躁的现象,避免学生形成学习上的偏见,应当改变陈旧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师生互动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但在实际教学中,普遍存在把增强师生互动简单理解为增加课堂提问的误区,导致很多教师为问而问。此类互动多是认知互动,忽略了师生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碰撞,使思想品德课变得枯燥而缺乏生命力。思想品德教学的核心是引导学生以主动、负责的态度与社会互动,积极面对和解决生  相似文献   

14.
随着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教材的进一步使用,思想品德课教师对新课标教材的课堂教学十分关注,大家都在不断地探索、研究.我们在初中学校深入课堂,深入教师,进行了调查了解,看到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创设不同的教学情景,采用了适合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的教学手段,充分体现了师生互动,合作学习,主动交流,展示了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诱人魅力和教师在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进取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正>本文以人教版本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内容为例,探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本,下称"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可见,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着眼点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着力点应该是规范和引导学生的言和行,特别是行,教学的效果主要是看学生思想端正、品德改善和形成的程度,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方  相似文献   

16.
初中政治课程是初中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落实对学生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初中思想政治课程虽然内容贴近生活,但是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有些内容较为抽象和枯燥,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感。教师要发挥课堂教学主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与学生密切合作,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学生主动探究中提高教学效率。鉴于此,本文对初中政治课堂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行进行解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夏杰 《教师》2014,(30):64-65
加强师生互动是如今新课程理念下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只有师生之间形成有效的互动,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在本文中,笔者就结合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具体实践活动,谈了一些思想品德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途径和手段,希望在有效的互动下,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目标能够得以实现,从而有效彰显出思想品德学科本应具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并强调"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教育即生活。"可见,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思想品德课教学更是如此。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挖掘生活,特别要密切联系学  相似文献   

19.
师生互动作为教师加深学生知识理解、引导学生思想个性成长、弥补学生学习经验不足的主要手段,被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寄予厚望。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通过明确互动目标、设置互动悬念以及融合信息技术创新互动策略等多项举措“增效”师生互动,灵活发挥师生互动对学生知识学习的促进提升效能,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入认识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的本质内涵,确保所有学生群体都能够获得实质性的发展,最终实现师生互动创新,助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改革深化,彰显师生互动教学应用的重要效能。  相似文献   

20.
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作为《思想品德》课堂上的“亮点”之一——合作学习.越来越被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在很多初中思想品德公开课或者是听课活动中,绝大多数的课堂都安排了合作学习.每每进入到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时,往往三五个学生围成一桌.讨论很为激烈,气氛相当活跃,教师教得高兴,学生学得有趣.整个课堂显得轻松自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局面可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