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人们和自然风物之间的感情是相通的。读那些描绘自然风物的文章,我们不仅能获得美的享受,还能沐浴作者思想的光辉,获得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2.
文章是案头山水山水是地上文章读点 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说:“文章是案头山水,山水是地上文章。”以此类推,那些放在枕边的书就是枕边的山水了。因为从小就是一个人长大的缘故,又因为家中有占据整面墙顶天立地的书柜,所以书自然地了我的成长伙伴,也就此养成了整天窝在床上阅读的习惯。童年最爱的读物是香港《明报》周刊附送的儿童杂志《小明周》,五彩缤纷地给我留下了对资本主义最初的美好印象。现在,已经很少有时间有心情用大块的时间去阅读,看书的时间也就仅限于睡前枕上那么一会了。以前看书不加选择也不懂选择,这些年…  相似文献   

3.
名家私房书     
人读等身书,如将兵十万。为学者,读书如胡应麟,"饥以当食,渴以当饮";为官者,读书如宋真宗赵恒,"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然,读书所得之浅深,在阅历之浅深,便有隙中窥月、庭中望月、台上玩月之别。书与人神遇,血脉相连如故交。  相似文献   

4.
阅读山川     
一日,偶读清代张潮的句子“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章”,心中豁然开朗。想那历代圣贤,哪一个不是历览名山大川,撷以山水之灵性,铸就千古之绝唱?我为何不能徜徉在他们的诗词歌赋中,饱览古今神灵万里之绮绣呢?  相似文献   

5.
论书与读书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浅深耳。  相似文献   

6.
正一.教学目标:品位本文富有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感受阿里山的如画风光。二.教学时数:一课时三.教学步骤:(一)导入一到黄山,我就想到了林语堂先生说过的两句话:"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按林先生的说法,黄山绝对是我们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一篇美文。可谓是千峰竞秀,万壑峥嵘,风光如画,美不胜收。经常游山玩水,大家欣赏山水的水平肯定不同凡俗,今天我想跟大家  相似文献   

7.
论书与读书     
少年读书,能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能读无字之书,方可得惊人妙句;能会难通之解,方可参最上禅机。古今至文,皆血泪所成。《水  相似文献   

8.
论书与读书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  相似文献   

9.
"文章是案头的山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人和山水这些自然之物有着解不开的情结。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无论什么时候,山水时刻敞开宽广的胸怀,欢迎人类的回归。山以它的高大雄伟给人以力的昭示,水以它的清纯柔韧给人以美的遐想。面对着那青山、绿水,清脆  相似文献   

10.
    
少年读书,如隙(xi)中窥(kui)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清·张潮《幽梦影》书是我的一只美丽的小船。在人生的海洋里,它载着我.驶向许多奇妙的港口、岛屿,甚至是险峻的礁岩。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主张趣味读书的人。能把书读出活色生香的,我想到三人。“补白大王”郑逸梅长年浸淫古今典籍,最懂得读书之妙。他论及读书时写道:心中无一事萦系,然后读书得其奥,饮酒得其趣,睡眠得其适,游赏得其幽。读《离骚经》宜于茶余,诵《剑侠传》宜于酒后,天下惟善读书者,不负花月,不脱酒盏,不离山水,不绝美人。读美人传宜缓,缓则愈觉绵。读英雄传宜急,急则豪气直达。读《红楼梦》宜于暖阁,读《水浒传》宜于风廊。风日晴爽不出游,有负天时;明窗净几不读书,有负地利;高朋满座不饮酒,有负人和。英国诗人弥尔顿的读书体会另有一番景观。这位剑桥大学…  相似文献   

12.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和主体,其强调教育与生活的密切结合,在生活过程中进行教育,通过教育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读书与实践包括旅游都是我们广大中小学生拓展视野、增长知识、丰富生活体验的最佳渠道。我们教师应该用生活化作文观,指导学生写作游记散文,既要明确概念、拓展生活,又要选好角度、凸显美点,并关注人文、积淀内涵,抒情写意、表达感悟,从而走向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让文章成为案头的山水,让山水成为地上的文章。  相似文献   

13.
卷中有山水     
“文章是案头的山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偶然读到清代张潮的这句话,心中豁然开朗起来:我何不漫步在前人的诗词歌赋中,足不出户而饱览万里锦绣呢? 于是,当我再次捧起书卷时,只觉得字里行间,  相似文献   

14.
陶圆璐 《家教世界》2013,(10):78-79
教学过程:一、亲近阿里山(导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初一时,我们随郦道元一起去聆听过三峡的流水,也曾随刘叙杰一道登临过巍巍的钟山。所以林语堂曾经感慨地说:"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板书)今天我们就随中国当代作家、美学家吴功正一道,去领略大自然的另一个杰作——阿里山的风采。(板书课题)二、走进阿里山(自主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写了阿里山哪些景点?要求在读的过程中抓住一个字来概括阿里山神韵。(在学生诵读过程中,教  相似文献   

15.
笔下山水     
<正>清人张潮的"文章是案头的山水"一说极妙。当然,张潮之谓必是出于笔者心神与襟怀的山水。就像"落霞与孤鹜齐飞",就像"秋水共长天一色",因为是境有心造且韵有魂出的佳构,读之就让人如临其境,也放眼物量而遐思翩翩了。因而我素喜游记,也爱好将履下眼中的风光付于笔端,而自得其乐也增其胸彩。山水天地间,可谓神韵迸发幻化万千。山有高、峻、博、大之势,水有灵、动、柔、变之魅,那种挺拔执着的力度,蕴含哲学的深刻,那种奇瑰灿丽的风姿,百折千回中潇洒丰富的个  相似文献   

16.
读者读懂文章的前提,是要对语言文字有一定的感受力,感受力的强弱决定了阅读的层次。“隙中窥月;庭中望月;台上玩月”可以是不同年龄阶段读书的情况,也可以是同一篇文章不同人读之的真实描述。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校当学生念书,经历由低到高的学历过程,这是广义的受教育的读书;而我在这里所说的读书,是自己找到一本一本的书来读,这是狭义的读书。一般说的“读书”,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等等,  相似文献   

18.
强化文墨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随着韶华之逝、阅历之深,书会读出点自我心得来。笔者年逾不惑,未至“知天命”,可谓庭中望月,虽谈不上一马平川会难解之意、悟最上禅机,倒亦囊中探物知晓冬读经,以神专;夏读史,以时久;秋读诸子,以致别;春读诸集,以机畅。  相似文献   

19.
<正>至于语言无味,那全看你所读是什么书及读书的方法。读书读出味来,语言自然有味;语言有味,做出文章亦必有味。有人读书读了半世,亦读不出什么味来,都是因为读不合的书,及不得其读法。读书须先知味。世上多少强读人,听到此语否?这味字,是读书的关键。所谓味,是不可捉摸的,一人有一人胃口,各不相同,所好的味亦异,所以必先知其所好,始能读出味来。有人自幼嚼书本,老大不能通一经,便是食古不化勉强读书所致。袁中郎所谓读所好之书,所不好之书可让他人读之,这是知  相似文献   

20.
“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面之文章.”每逢节假,少年们行走天下,寻觅远方和诗意.我有幸读到过多篇少年的旅行文字.可见,除了应付考试和老师,还是有很多同学把写作当成生活情趣,令人欣慰. 可是,一篇篇游记读下来,总有些不太能入心.于是,我将自己多年撰写游记的一些心得写下来,以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