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若不阙秦,将焉取之这句话的语义理解不成问题,要提出来讨论的是“阙”字的渎音。笔者以为,教材注解注“阙”为“jue”是不恰当的,确切的读音应该是“que”。“阙”是个多音字。《说文解字》:“阙,门观(guan)也,从门欮声?闭馐恰般凇弊值谋疽濉8靡逑睢般凇钡亩烈羰恰皅ue”,这是毫无疑义的, “阙”这种建筑物“通常左右各……以两阙之间有  相似文献   

2.
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词三首》的“思考和练习”设计出这样一道题:“《沁园春·长沙》上阕中的‘看’下阕中的‘忆’,有领起下文的作用。‘看’和‘忆’分别领起哪几句?”与之配套使用的《教学参考书》,对此问题作了明确回答:“《沁园春·长沙》上阕中的‘看’,领起‘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几句;下阕中的‘忆’,领起‘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几句。”很明显,课本和教参表明了如下观点:第一、上阔的“看”与下…  相似文献   

3.
大凡中外的文章高手、语言大师,对于标点符号的使用都是十分重视。请看下面几例。一、毛泽东精心改标点毛泽东的《菩萨蛮·黄鹤楼》于1957年1月在《诗刊》上发表,下阕的标点符号是这样的:"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后来,这首词编入《毛泽东诗词》,下阕的标点作了改动:"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前后两稿一字未动,只是改了两个标点,就使全词大为增色。一个问号,浮想联翩,耐人寻味,把读者引入诗  相似文献   

4.
词牌名简介     
沁园春相传东汉窦宪仗势夺取沁水公主园林,后人作诗以咏其事,此调因此得名。宜于抒发壮阔襟怀,为苏、辛一派词人所爱用。上下阕,11字,平韵。念奴娇念奴为唐代天宝中著名歌妓,因其音调高亢,遂取为调名。苏、辛一派词人多爱填此调。上下阕,100字,有平韵、仄韵两体。水调歌头相传隋炀帝离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歌头”是取大曲开始的第一章来用的。95字,平韵。宋人于上下阕中的两个六字句,多兼押仄韵。也有句句押韵的。水龙吟因李白诗有“笛奏龙吟水”之句,故名。又名“龙吟曲”。102字,上下阕皆仄韵。因声调激越,故苏、辛一派词人多爱使用。杨州慢南宋姜夔自度曲。夔路过杨州,有感于被敌人劫掠后的城邑萧条,因制此曲。98  相似文献   

5.
人教社出版的中学语文课本朗读录音磁带上将“还”读“huán”,在该词的教学中,多数教师也主张“还”读“huán”音。笔者认为,“还看今朝”的“还”应读“hái”。《辞源》注:“还huán户关切平删韵”。此注音统领所有义项,包括作副词解的“还”。《现代汉语词典》注:“还hái副词。①表示现象继续存在或动作继续进行;仍旧。②表示在某种程度之上有所增加或在某个范围之外有所补充。”《沁园春·雪》的上阕以“望”起领,语意一直贯到“试比高”。一个“看”字,通过色彩的变换,又将日出的秀丽旖旎景象表现出来。下阕由祖国的山河而想到祖国的历史上杰出的英雄人物。通过“惜”,透露出作者对他们批判的态度。但是,不难看出,本词的主旨不在评判这  相似文献   

6.
著名教育学专家杨再隋教授曾用"虚"、"闹"、"杂"、"碎"、"偏"五个字来形容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些浮躁现象。笔者经过一番观察和思考,发现原因出现在对文本的解读上。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教师不断转换角色,挖掘深厚的文化底蕴,要有一种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正臧静书友的章草作品整体书风略显生拙,不以巧媚为能,别有一番味道。用笔多取碑学笔法,中锋遒润,转折多用方笔;结字以扁宽为主,亦穿插纵长字形,字势颇有变化;全词下阕以落款方式处理,别有新意。此作应注意的地方是,正文中"谁(谁)举(举)沉浮"应为"谁主沉浮",此外"漫""舸"等字草法宜再严谨些。  相似文献   

8.
<正>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甚解岂难致?潜心会本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惟文通彼此,譬如梁与津。"这是叶圣陶先生对文章的解读以及关于文本解读的想法。叶圣陶先生认为,文章绝不是笼统看一两遍就可以真正理解的。  相似文献   

9.
金庸小说教学从执教老师的教学理念及操作层面看,突出表现了以下两方面的特点:在教学理念上,突出了阅读教学的解读性特点;在具体操作层面上,突出了阅读教学的对话性特点。在我们有所借鉴的同时,在"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上也感到一些缺憾即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存在盲目化倾向,教学实施的手段上存在单一化倾向。  相似文献   

10.
<正>一、教师解读课文题目看上去平常无奇,其实可以从中大做文章。本教学设计试图"以题解文","卖白菜"的"卖"字,既是教师解读的切入点,也是教学设计的中心,更可以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读懂了这个"卖"字,教师便可"执一驭万",形成有新意和有深度的教学设计,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信心,引导他们更好地走进莫言的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11.
金庸小说教学从执教老师的教学理念及操作层面看,突出表现了以下两方面的特点:在教学理念上,突出了阅读教学的解读性特点;在具体操作层面上,突出了阅读教学的对话性特点.在我们有所借鉴的同时,在"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上也感到一些缺憾即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存在盲目化倾向,教学实施的手段上存在单一化倾向.  相似文献   

12.
李嗣颋 《语文知识》2003,(11):32-33
一、虞美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诃牌。取名于项羽宠姬虞美人,又名“虞美人令”“玉壶冰”“一江春水”等。双调56字,上下阕各4句,两仄韵两平韵。另有58字者,韵脚也有变化,皆变体。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于文本的解读方式多种多样,不一而足。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文本解读也是有规律的。如何提高课堂文本教学的效率,是文本解读的一个重要话题。笔者以为,要善于结合文本内容,抓住核心点,"一字立骨",解读出文本的"精气神"。  相似文献   

14.
吴中胜  何婷 《学语文》2020,(3):46-48
《背影》这篇经典散文,在情感表达和语言运用方面有许多地方值得品味。作为语文教科书中的教学名篇,很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解读,大多集中在人物解读、表现手法解读、情感表达解读等方面,很少有人关注到在父亲买完橘子后,作者对父亲"搀"的行为细节以及所蕴含的情感。本文就"搀"字的运用进行解读,品味"搀"的情感和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关于《背影》教学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关键。"不但要解读文本的"字面意",更要体味文本的"字中意、字外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有些教师解读文本的方法就是大致浏览一遍课文,再对照教学参考书中的教材说明把教材理一遍,然后参照别人的教案进行设计,备课就算大功告成了。没有对文本的深度触摸,没有对文字的反复咀嚼,一旦离开了教参这根拐杖,教师备课几乎寸步难行。长此以往,不但  相似文献   

16.
情感教育在中学生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方法有:增加趣味性,在"活"字上下功夫;寓教于乐,在"乐"字上下功夫;理论联系实际,在"用"字上下功夫;坚持正面教育,在"育人"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7.
《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都有很强的示范性,因此,人们对其有各种各样的解读方法和教学方式。从"叙述视角看人物""还原背景析人物""体会情感悟人性"等角度重新解读、教学此文,引导学生聚焦核心价值,会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一、关于"主线解读"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提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何谓"路"?一是文章表现在文字上的文路,即文章的脉络,它统领全文内容,是读者进行整体把握的一个切入点;二是作品内在的情路,这是走进作者心灵的一条路径。文本的文路是作者写作时,体现在文字上的主要线索,一般有比较明显的词语特征。文本的文路线索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关键词为文本的主线。关键词之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2020年人教版《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材的分析,确定以"结构决定性质"大概念为统领的主题教学架构;以共价键教学为例,基于流程图分析法解读教材进而设计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在不断的教学反思中促进教学的结构化设计,让教学变得有趣,让学生学习更加主动.  相似文献   

20.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者将写景、咏史、议论和抒情融为一体,意境博大,雄壮豪放,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教这一课,我采取诵读、品读、赏读“三读法”,教得十分大气.诵读,从扫清字词障碍到有感情地朗读乃至背诵,抑扬顿挫,气吞万里.品读,从解释重点字词到解说句子,尤其是上下阕连贯解读,字里行间,气势磅礴.赏读,从上阕“绘赤壁之景”到下阕“抒怀古之情”,评析其概括与特写结合,概貌与细节结合,虚写与实写结合的写作特点,条分缕析,气壮山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