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提取成功和提取努力是情节记忆提取过程中所包含的两个重要加工成分。以往研究表明,在提取过程中所一致激活的脑区包括内例颞叶、前额皮层和后顶皮层,其中内侧颞叶与后顶皮层主要负责成功提取,而前额皮层与提取努力的联系更为密切一些。但不同脑区的不同部位可能对提取加工有着不同的贡献,未来研究将进一步细化它们的具体功能。  相似文献   

2.
学者对情绪与认知关系的研究以往集中在哲学和心理学范畴;而认知神经科学以情绪与认知的脑机制为切入点重新审视其关系,从大脑结构连通性和功能连通性角度,强调情绪与认知的交互作用关系,发现杏仁核、前额皮层等大脑结构是情绪与认知共同的神经基础;这些大脑结构具有"网络集线器"的作用,其功能是对情绪和认知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3.
认知重评策略能够有效调节被试的主观情绪体验、杏仁核等区域皮层活动水平和面部表情的变化等。而在情绪外周变化方面,认知重评对积极情绪的调节效果更为显著;而对负性情绪的调节效果则受到调节目标的影响。杏仁核、腹外侧前额皮层、背外侧前额皮层等区域与外周变化密切相关,但对于这些脑区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考察。  相似文献   

4.
认知神经学家从不同角度研究了情绪记忆增强效应的神经机制,文章从情绪记忆编码和情绪记忆提取两个方面综述了该效应的神经机制。脑成像证据表明:情绪刺激的唤醒度影响杏仁核和内侧颞叶,这是基本的、直接的神经机制;效价影响前额皮质,这是间接的神经机制。情绪对记忆影响的脑机制还与社会因素有关,表现出人格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5.
前扣带皮层与冲突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脑前扣带皮层与行为监控有密切的联系,主要包括检测错误和解决冲突。本简述了引起前扣带皮层激活的冲突情境.并对前扣带皮层参与冲突控制的理论争论、功能分解.以及与功能相应的解剖定位等问题进行阐述.进一步明确前扣带皮层在认知控制及注意调节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感情神经科学这一学科关注的是情绪和心境的潜在神经基质。近年来,感情神经科学通过使用功能神经成像、行为实验、电生理记录、动物和人类的损害研究及动物和人类的行为实验等方法和技术,以在神经生物学和心理学水平更好地理解情感和情绪。本文首先对感情神经科学的发展历史进行回顾;接着简要概述了几个主要大脑区域对情绪加工的贡献;最后指出了感情神经科学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7.
特质性情绪智力(trait emotional intelligence)是一簇与认知、加工和使用情绪负荷的信息能力相关的行为倾向和自我知觉。特质性情绪智力处于人格结构中的较低层次,与大脑左额叶皮层的激活水平有关。高特质性情绪智力的个体倾向把压力评估为一种挑战,而不是威胁,并倾向采用问题中心的积极应对风格。特质性情绪智力对抵御压力,保护个体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现代解剖学、生理学及外科学研究得出的关于大脑前额的结构与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舌尖现象(tip-of-the-tongue,TOT)和知晓感(feeling of knowing,FOK)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同时也是认知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往关于二者关系的研究从其定义和判断的产生方式出发,认为舌尖现象只是强烈的知晓感体验,单单是强度上的一个延续。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从前额皮质机能在记忆提取巾的作用着手,结果发现它们是性质不同的两种现象.主要体现在前额皮质机能对FOK判断的频率、准确性、强度等级等有显著影响,而对TOT报告的频率、准确性、强度等级等贡献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心理学中探讨情绪在教学中的作用并且利用它以促进教学的效果,成为教育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情绪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开始得到教育界人士的关注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情绪是伴随教学过程始终的一个重要因素;二是心理学界对认知与情绪关系的相关研究成果证明了情绪与认知之间的密切关系;三是20世纪90年代后关于情绪智力研究热潮的出现,使人们对个体的情绪能力在个体发展历程中的作用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本文拟对鲍尔(Bower)的情绪与认知联想加工理论进行阐释并探讨他的理论对情感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聋人和普通人在唇读的过程中大脑的很多区域都会得到激活。本文主要回顾和分析了国外运用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技术对唇读大脑机制所做的相关研究,结果发现,唇读激活了大脑的视觉中枢、运动中枢、听觉中枢和语言中枢。大脑两半球在唇读中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主要取决于不同唇读任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不同产地白鲜皮中微量元素的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HNO3和HClO4为分解试剂制得溶液,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的Fe、Zn、Cu、Cd、Mn等5种微量元素,分析了不同产地白鲜皮之间微量元素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白鲜皮之间微量元素的含量有较大差异:辽宁白鲜皮中Cu含量高于四川陕西白鲜皮;而Fe、Zn、Mn含量低于后者。总的说来,四川白鲜皮和陕西白鲜皮中各种微量元素含量相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挫裂伤后大鼠脑皮质神经元c -fos基因表达的意义。方法 :采用Feeney’s自由落体致伤法 ,复制大鼠大脑皮质挫裂伤动物模型。伤后 1h、2h、4h、8h、12h、2 4h、4 8h和 72h杀死大鼠取脑组织 ,制作冰冻切片 ;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病灶中心区阳性细胞很少 -而在挫裂伤灶周围区则阳性细胞密集。阳性细胞主要是锥体细胞和星形细胞。伤后 1~ 2hc -fos阳性细胞密度较高 ;伤后 4 8~ 72h阳性神经元减少或消失。结论 :脑外伤可以导致皮质神经元c-fos基因表达 ,而且有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 H-60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6例眙儿大脑皮层枕极245个突触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在4.5个月胎儿枕极大脑皮层未见到突触,在5个月胎儿仅观察到少量突触,以后随胎龄的增加,突触数逐渐增多。在六个月以后胎儿大脑皮层,突触数明显增多,在新观察到的245个突触中,次轴树突触占绝大多数,占胎儿突触观察总数的77.6%。其次为轴棘突触,占胎儿突触观察总数的4.5%,从五个月胎脑开始观察到轴极突触,且这些轴棘突出的后成分中均不含有棘器。另外在胎儿枕极皮层,还观察到较多的轴-体突触,占胎儿突触观察总数的3.7%。此外,尚见到少量轴-轴,树-树,树-棘突触和串,并联突触。  相似文献   

15.
儿童赌博行为属于一种反社会行为,对儿童身心发展起着严重的消极作用。儿童赌博的现象已逐渐引起了社会的日益关注。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儿童赌博行为的模仿与强化、情感与决策等心理机制,以及前额叶皮质等认知神经机制,并分析了家庭、同伴和社会文化等社会环境机制对儿童习得赌博行为的影响。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探讨这些影响因素的深层作用机制,以及儿童在病理性赌博活动中所涉及的认知、情感、神经加工机制等的活动特点与规律。  相似文献   

16.
应用HRP进行追踪法在光镜水平研究了猫丘脑中央外侧核向前乙状回、前上薛氏回和中上薛氏回前端投射的神经元的形态与分布。结果表明:中央外侧核向大脑皮质的投射为同侧投射;中央外侧核向前乙状回投射的神经元集中于核的尾段,少部分位于中段,偏内侧分布,大、中、小型投射神经元均有,以中、小型为主;中央外侧核向前上薛氏回和中上薛氏回前端投射的神经元集中干中段,略向前后延伸,分布于嘴段和部分尾段。整个投射细胞群偏外侧分布,以中小型为主,少部分大型投射神经元位于最外侧。大型标记的投射神经元主要为圆形,卵圆形和多边型,中、小型标记的投射神经元呈各种形态。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从镜像神经元、脑岛和前扣带回皮层三个方面对移情的神经机制进行阐述。希望通过对移情含义的理解以及神经机制的阐述,为移情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阐明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在大脑中的分布特点,我们采用冰冻切片NADPH d组织化学方法和彩色图象分析技术,检测了NOS神经元在尾壳核及额顶叶大脑皮质中的数密度、面密度及单个细胞的平均面积 结果表明,尾壳核中NOS细胞密度较皮质中高,尾壳核头部较尾部高,它们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为研完神经系统疾病与NOS的相关性,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经典恐惧条件化是研究情绪学习记忆的重要动物模型;条件化恐惧消退是一主动的、新的学习过程而非原有恐惧记忆的简单遗忘.目前,对于恐惧消退神经机制的了解还远滞后于恐惧条件化本身.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条件化恐惧消退神经机制研究的主要成果,重点对前额叶与杏仁核在恐惧消退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