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6年前,黄江一中就是国家级重点中学了。黄江一中有两个风格迥异的老师,一个是黄老师,一个是文老师。黄老师40多岁,面目和善,举止儒雅,书也教得中规中矩。文老师20多岁,刚从师范大学毕业,思想解放,教学方法新潮,颇有一股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势头。  相似文献   

2.
爱心满月     
陈绍龙 《师道》2006,(1):52-52
十里沟的那轮满月,总在每个月圆的晚上在我心中悄然升起。八十后代初,我被分到十里沟学校做教师。十里沟四面皆山,是大别山的余脉,与外面连着的是一条石子路。村民们会在路上晒草,有喝醉酒的人也会在路上睡一觉。没有多少人觉得这样危险,因为路上极少有车。学校过去是一座庙。校内树多,槐树已近合抱,沟边是柳,向水而斜。站在山上看学校只是一片树。小路,青砖方格,浓阴匝地。就是夏天,校园内也不热,与四周隔开的只是校周围有一条水沟。到了晚上,这里出奇的静。月光从树隙洒下,风在水面上晃动。一开始,我怎么觉着山里老是下雨,可第二日早上起…  相似文献   

3.
陈绍龙 《师道》2006,(5):55-55
春节,一家人团聚,妈妈自然是一脸的喜,可在她眉宇间闪过的一些落寞我们是看不出来的:年一过,妈妈就闲了许多,常见她对着檐外的细雨发呆。那天我让妈妈坐下看电视,想陪妈妈说会话,妈妈坐下没多久,电视上就播出了朱明瑛的一首《回娘家》,听过之后,妈妈一句话也没说,离座而去。我猜妈妈有什么心事。那天,父亲悄悄问我,“忙么,清明前,陪你妈回趟家,好些年不回家了,年老了,她有点想家。”父亲的话果然证实了我的想法。父亲说的家是妈妈的娘家。妈妈年已七旬,背驼,身体渐不如昨。妈妈的娘家,我努力地想了一下,她娘家除了我的舅妈还健在之外,余下的…  相似文献   

4.
“大吹”老师姓武,是28年前我初中时的数学老师。“大吹”是他的同事们给他起的绰号,慢慢地传到了学生的耳朵里。昨晚又梦见自己坐在教室里,听武老师兴高采烈地“大吹”。  相似文献   

5.
隐瞒也是爱     
岳父日渐消瘦,岳母一脸愁苦。岳父说,他已经到县医院查过了,没查出什么。岳母催他到南京的大医院做检查,岳父说儿子下个月结婚,喜事,一家人需要高兴——天伦之乐,他在乎这个。  相似文献   

6.
老师的微笑     
一个四年级的孩子在日记中写到:“我希望老师每次进教室都能带着曙光女神般的微笑。”  相似文献   

7.
我的老师     
魏巍 《中学教育》2006,(9):25-25
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老师蔡老师。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只有十八九岁,是一个温柔美丽的人。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相似文献   

8.
老师的目光     
陈太顺 《江西教育》2005,(12):44-44
秋风 轻轻掠过我们的心房 我们,牵一行翱翔的诗 去金色的田野放飞理想  相似文献   

9.
给老师送礼     
儿子这次考试考砸了。看着儿子带回家的成绩单我就怒火中烧。其它几门功课还算可以,就是平时总拿第一的英语,这次破天荒挂了“红灯”。“你这是怎么搞的?”我把桌子拍得当当响。妻子忙劝我说:“你干嘛这么高声大气,有话好好说嘛!别吓着孩子了。”妻子把我拉进了卧室。关上门,妻  相似文献   

10.
嫂子老师     
从教十六年,弟子两千人,我没让一个学生罚过站。每当学生添了麻烦,让人对老师这个差使有些厌倦的时候,我就不由得想起我小学时候的老师王法美。  相似文献   

11.
人不能忘记真正影响过自己的人。 我写过好几位教过我的老师,包括大学的,中学的,小学的。田骢是影响我最大的老师,他是南开的,但是南开却不记得他。那些有功于校的老教师名单里没有他。  相似文献   

12.
教了30多年书的李老师在退休后就彻底“关闭”了自己的校园生活,兴致勃勃地打开了新生活的“界面”。以前为了上班方便,就住在校园,吃在校园,劳动在校园,每天满眼里看到的都是学生。现在李老师在自己装修一新的新房子里,端了一杯茶,透过气派的落地窗看着小区的绿地。虽然汽车越来越多,那绿地越来越少,可还是能养养眼呵。李老师不是以老太太的步伐而是以矫健的步子走上楼梯——她的新房子还是错层结构,这也是李老师的梦想,楼下是物质生活,沿楼梯形而上的就是精神空间,一个弧形的书桌安静地立在书柜的背景前。李老师最爱她的这些书了,接下来的…  相似文献   

13.
杜广江 《南昌教育》2005,(B09):45-46
我属于他的“嫡系部队”。1973年,我读小学三年级,他是校长,同时教我的数学。  相似文献   

14.
一个秋日的下午,阳光像顽皮的孩子在绿叶上跳动。刚把《三味书屋》教完,我靠在走廊的栏杆上小憩;虽然离开了课堂,但仍然玩味着“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的书屋“三味”。庄义姗同学走了过来,腻在我的身边,东摸西嗅的。突然,她对我说:“你是三味老师。”“你这孩子,不能乱说的,我哪三味了?”我问。“烟味,酒味,香水味,”她有意伸着鼻子向我身上嗅,“这都是你身上的,你不是三味老师吗?”  相似文献   

15.
城里的支教老师来了,我们很欢喜,很兴奋。她叫胡曼娜,你听听,光那名字就够洋气的。我们原先的老师,一个叫先富贵,一个叫夏小花,多土气。胡老师是穿裙子的,乌黑的长发披在肩上,老远就能闻到她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吸一口能醉人!哪像我们的先老师、夏老师,上课,下地;下地,上课,又教书又做农活,为节省时间,还把铁锹、锄头、  相似文献   

16.
杨显志 《广东教育》2005,(10):69-69
前几年夏天,我赴华南师范大学参加高考作文评卷、在广州读大学的弟子们知道老师来了,纷纷赶来叙旧。当大家回忆起当年的语文课时,弟子们说:“老师,你在高三教我们的那些拼音啊字词啊,早就像水过筛子一般都漏完了,只有你在高一高二时,教我们听《梁祝》、听《二泉映月》作文,看漫画,欣赏广告这一类事情现在还记得。”几年过去了,  相似文献   

17.
老师     
钟浩 《广西教育》2007,(9C):9-9
姚老师绝对没想到,绝对地,就在他转身的那一瞬,那个才15岁的孩子会突然拔出水果刀,猛地插进他的肩头。 姚老师先是愣了一下,然后就有一股钻心的痛。姚老师站住了,站了整整一分钟,才仿佛明白了点什么似的,慢慢地转过身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美国掠影     
退休后,我和老伴借探亲之机到美国住了半年,既到过华盛顿、纽约、拉斯维加斯、盐湖城等有名的城市,也去过许多不知名的小城镇。对美国的社会生活、人地理、风土人情等有了不少了解。回国后,常有友人让我讲述异国趣闻,我突发奇想,何不把在美国的所见所闻整理下来,与那些未能远行的朋友共享!由于我们去过的地方毕竟有限,所写内容也有一定局限性,所以,我把本的题目定为“美国掠影”。  相似文献   

19.
第三性浪潮     
王昉  鲁西 《阳光搜索》2005,(12):52-53
第三性魅力不仅是时尚的表象。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价值观的取向。[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新屋惊魂     
可可 《阳光搜索》2005,(11):56-56
刚来美国,就听说在美国几乎是人手一枪,不免有些担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