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岩 《考试周刊》2013,(87):84-85
本文把跨文化能力作为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试图在德语教学的框架下,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敏感能力、文化移情能力、文化容忍能力、应对冲突能力、文化反思能力和对本国文化的认知能力,并提供一些具体的交际策略和技巧,希望德语学习者在现实的跨文化交际中,提高语言技能,扫除交际障碍,实现成功交际.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快速推进,国际互联网让人们可以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就能够涉及到跨文化交际。德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传统的面向工科专业学生的语言教学手段注重的是语言形式以及语言的实际运用,而对于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却不够重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相对薄弱。因此,作为语言教师要认识到跨文化交际教学的重要性,在面向理工科专业学生的德语教学中应将德语教育和语言文化相结合,以培养工科学生的语言应用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黄利 《华章》2011,(14)
在德语学习过程中,重语言、轻文化的现象比较普遍.在跨文化交际中,德语学习者容易误将汉语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认识迁移到跨文化交际情境中,这样常常不可避免地产生误解或文化冲突.本文从文化、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出发,对中德文化差异以及语言与文化相融合的德语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联系不可分割。使用任何语言都不能脱离文化环境。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理论角度入手,分析了汉语和德语由于文化因素产生的差别,阐述了跨文化知识对外语教学的必要性。指出应在基础德语教学阶段导入跨文化内容,在培养训练语言技能的同时还应该重视跨文化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正逐渐成为本科德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在从事本科德语教学四余年时间里,笔者尝试分析了专业德语教学中文化教学出现的问题以及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欠缺的原因,借以本文探讨一下德语教学中适当的导入文化尤其是母语文化的重要性,同时对文化导入方法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教学方法及工学结合的角度,探讨了跨文化交际教学中如何选择案例。案例的选择要适当,可以选一些跨文化语境下的日常交际、异国文化体验、跨文化交际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作为案例,影视片段、真实的商务案例都可作为教学的案例。透过案例,使学生明白冲突的原因,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切实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7.
林冬 《职业技术》2023,(3):30-36
文章以福州两所高校的德语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得出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处于中等水平、五个因子中交际信心最弱、本科样本比大专样本的差异认同感高三个主要结论。提出相应的德语教学建议:以知识、经验、行动能力三个维度为切入点,增强德语学生的交际信心;包括以交际为导向提升德语产出能力、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以交际框架为指导进行跨文化训练等策略,借助“移情”能力的发展策略培养大专层次德语学生的差异认同感。  相似文献   

8.
杨恩华 《英语广场》2023,(14):67-71
在跨文化交际视角下,英语写作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还要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尤其是用英语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英语语言输出能力。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涉及过程式写作教学模式、语言应用技能、批判性思维模式和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等内容,教师应将这四者相结合,提升大学生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任卫平 《时代教育》2009,(9):84-84,86
外语教学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尤为重要.在互动环境中使学生产生兴趣;进而通过语言系统传授制约语言的社会规范即异国文化群体的特点.跨文化认识异国风俗习惯、道德规范、宗教规范等,是高校教师必备的文化素养,具有对异质文化的正确态度和评价立场,使跨文化规范的教学和语言技能的培养同步进行;学习即"输入"运用即"输出",发挥语言、表达思想、提高交际能力则是高校外语教学的宗旨.  相似文献   

10.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E,Sapir对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做出了精辟的概括:“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跨文化交际培养的是人们对不同文化所保持的积极的态度;承认文化是有差异的,在发现不同文化差异的过程中更客观地把握各自的文化特征;在与不同文化接触中提高对文化冲击的适应能力,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沟通时的交往技能。外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应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而其中的文化导入是提高外语教学实效性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文以基础德语教学为例,对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作一探究。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5,(93):146-147
<正>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不断加强,企业十分重视具有一定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技能人才,对学生英语学习要求随之提高。职校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就是增进跨文化理解,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扩大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等,为发展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但目前鲜有对五年制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现状的分析探讨。我们对五年制高职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素养进行了问卷  相似文献   

12.
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一是利用现有教材,加入跨文化交际教学内容;二是优化教学环节,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三是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多媒体网络直观教学;四是拓展课外活动,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五是加强教师跨文化意识,提高自身综合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3.
张晓东  张萌 《考试周刊》2011,(67):84-86
本文以美国著名应用语言学家StephenD.Krashen提出的“i+1”理论和跨文化研究领域知名学者RichardW.Brislin提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训理论为基础.探讨如何将中西文化差异渗透于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使学生达到相应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重点阐述了如何针对学生入学时参差不齐的英语水平,以及跨文化技能的差异,在大学英语分层教学中把不同文化知识的输入和跨文化技能的培训作为重点。通过增加文化教学的比重.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从国俗语义学和跨文化交际学两方面来探讨其研究成果对英语教学的推动作用,以便做到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统一和同步:(1)将国俗语义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在英语词汇教学中;(2)跨文化交际学对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技能培养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从高职高专学生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语用失误的分析着手,提出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通过语言技能的训练来积累跨文化知识、培养全球意识与文化调适能力和提高跨文化交际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为期一年的教学实验表明:此教学模式在高职高专学生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实践能力培养中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5,(88):91-92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同样重要。要学好一门外语,必须了解这门语言所承载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试从文化因素与德语教学的关系入手,说明在德语教学中引入文化因素的重要性,指出引入文化因素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口译是一种跨文化言语交际活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口译工作的质量。本文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入手,阐述了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口译的关系,指出了目前俄语口译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即: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加强跨文化交际策略训练;拓展口译材料内容。  相似文献   

18.
李红 《教育与职业》2006,(21):191-192
传统的日语教学单纯强调“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已无法适应现代社会中日跨文化交际对高素质日语人才的要求。现代日语教学应以中日文化差异为出发点,广泛进行世界观、价值观差异,言语行为的文化特性及非语言交际方面的研究,努力使学生形成对日本文化应持有的积极理解的态度,培养学生进行中日跨文化交际的适应能力和技能。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一体化愈演愈烈的当下,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了国家和个人发展不可或缺要素,这对我国英语语言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为了适应新的形势需求,英语语言教学必须在强化学生语言技能的基础上,采取多元化措施实施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背景下,德国来华旅游人数与日俱增,国内高校相继在高年级德语教学中开设旅游德语课程,以语言技能为主的传统外语教学法和以语言意义为主的交际教学法均不能满足旅游德语的教学。分析了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旅游德语教学的必然性,探索旅游德语任务型教学法中形式聚焦策略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