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祥林嫂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人物,尤其是她的死因,历来说法纷纭,各有说辞。本文综合各种分析,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祥林嫂自身所体现出的性格,进行个人的理解与分析,其目的是想更真实更深层次理解作品。  相似文献   

2.
祥林嫂是一个在精神上、心灵上和肉体上遭受封建礼教思想的摧残和戕害的悲剧典型。她为了求得安稳的生存,摆脱悲惨不幸的命运,进行了不同形式的不屈从的抗争。然而由于她的反抗缺乏自觉的阶级意识,有着自身的狭隘和时代的局限,最终也未能抗拒住巨大的封建制度及其思想意识对她的绞杀。  相似文献   

3.
祥林嫂因何而死,很多人将目光锁定在外因或表层的内因上,诸如穷困潦倒,饥寒交迫;“政、族、神、夫”四“权”的束缚;封建礼教观念的摧残;儒、释、道文化的吞噬……祥林嫂于是不堪重负,走向死地。但为什么这样的压迫就会导致祥林嫂的死亡,鲜有触及到精神层面的深度分析更别说对之加以辩论探察了。文章从人物形象、春天意象、作品氛围、题目反讽等多重视角予以透视,认为祥林嫂死于希望的被凌迟、被摧毁。在这个悲剧性的过程中,除了浇薄人情,炎凉社会,礼教观念的摧残,祥林嫂本人也在不知不觉中参与了对自我生命希望的屠戮。这无疑延续了鲁迅对冲破生存“铁屋子”的庄严思考,还有对“致吾人于美善刚健”的深层叩问与探求。  相似文献   

4.
《祝福》是鲁迅先生小说中的名篇,长期被中学语文教材采用。小说的主人公祥林嫂是被封建礼教害死的劳动妇女的典型。祥林嫂有没有反抗精神,历来没有统一的看法,新旧教参上也莫衷一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的同现行教材配套的《教学参考书》中说:“对封建思想和封建秩序,她一点反抗性也没有。祥林嫂是遵守封建道德的,她为了守节不惜以死抗争。再嫁后心里一直有极强的罪恶感。鲁家不让她参加祭祀,她没有一点不平和抗争,而是认为自己不干净去捐门槛,以求获得宽恕。她从未对压迫她的封建思想提出什么疑问,更不用说进行什么反抗,而是顺从地承认自…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是封建社会下传统包办婚姻的典型受害者。鲁迅先生没有简单的把这个人物作为批判吃人传统礼教的工具让她自生自灭,而是赋予她不屈的反抗精神。其中包括祥林嫂的"逃"与"撞"、祥林嫂的"捐"、祥林嫂的"疑惑",从为生存而反抗,最终上升到对命运的反抗。  相似文献   

6.
祥林嫂心中的死结是由一对对的矛盾构成的。解开祥林嫂无法解开的结,就能深刻地领会文章的主旨,就能进一步揭露封建礼教的欺骗性、虚伪性和残酷性,有力地抨击中国传统文化在民族心理性格方面形成的种种病态,进而唤醒民众的觉悟。  相似文献   

7.
作为现实主义作家的鲁迅,他的思想总是紧紧地与现实生活想联系,他深知封建礼教给女性的道德规范作了最苛刻的规定,这不仅体现在身体上,更体现在心灵上。她们受到精神上奴役使她们的灵魂变得扭曲与畸形。本文就对祥林嫂的形象进行简析,从而让我们感受到封思想对女性的毒害。  相似文献   

8.
赵妍 《快乐阅读》2011,(18):188-189
关汉卿生活在封建统治极其黑暗的元代,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是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之一。他的杂剧作品大多反映社会底层劳动妇女的命运,表达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劳动妇女的深切同情。在《窦娥冤》中,作者就用饱含深情的如椽大笔,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性情温厚善良、贞节孝顺又坚强刚毅的窦娥形象。  相似文献   

9.
祥林嫂一生命运坎坷,深受封建礼教与封建迷信毫无人性的毒害和摧残,但又麻木得自觉和不自觉地维护封建礼教与迷信,虽进行了几次自发的、盲目的抗争,但最终仍被罪恶的社会吞噬。祥林嫂死前产生了对鬼神的疑惑,以及对“旧世界”的疑惑,沿着这一“疑惑”继续“求索”下去,当被压迫的人们完全醒悟过来,认识到封建统治阶级是造成自己苦难的根源,起来进行顽强的革命斗争,封建统治就一定会被推翻,广大的人民群众,包括受压迫的劳动妇女也就会得到彻底的解放。这就是祥林嫂唯一的出路。  相似文献   

10.
郭永珍 《现代语文》2009,(10):57-57
祥林嫂是鲁迅小说《祝福》中的一个经典形象。作者通过情节的构思和环境的构造,塑造了一个受封建礼教迫害的妇女的形象。对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把握,我们可以从文中几次对祥林嫂神态的描写入手。  相似文献   

11.
祥林嫂的悲剧性格的形成,人们多用社会的批评方法,从政权、族权、神权,夫权释之。还有其自身的因素,她想得到做人的权利之欲望,使她步步走向深渊,直至毁灭。  相似文献   

12.
楼竹君 《课外阅读》2010,(11):58-59
祥林嫂的丈夫贺老六死了,儿子阿毛也被狼给叼走了。正好有个姓周的记者来到了鲁镇贺家填村,写了篇关于祥林嫂的报道,于是,祥林嫂的悲惨故事被各大报纸争相转载。  相似文献   

13.
郭其平 《文教资料》2012,(25):18-19
《祝福》通过祥林嫂被迫改嫁、再回鲁镇、捐门槛、临终疑惑等情节,塑造了一个被社会和自我吞噬的女性形象。纵观祥林嫂的一生:贴着卑贱的标签,被家庭和别人左右,有过希望,有过挣扎,但都被毫不客气地践踏了。  相似文献   

14.
祥林嫂实际上是被她婆婆卖了的,婆家按理是不能随意卖儿媳妇的,休儿媳妇就要有理由,卖就更不用说了。从小说本身内容来分析,祥林嫂比丈夫士十岁,这样的婚姻不正常,她可能是婆家买了的,又被婆家卖了:文中没有提她的娘家,无娘家的女子任人摆布;她在祥林家没有孩子,婆家又穷,卖她就更可能了。  相似文献   

15.
吕瑞娟 《文教资料》2014,(11):10-11
鲁迅小说《祝福》中的主人公祥林嫂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她身上的悲剧特征引起了读者的诸多反思。文章对祥林嫂的悲剧特征和对现代人的启示作了探究。  相似文献   

16.
《祝福》最早最深地触及了旧中国一个农妇的内心世界。鲁迅着力揭示的祥林嫂之痛苦 ,并不是以“偶然”为支点 ;祥林嫂的痛苦是精神痛苦 ,是相对清醒、自觉的精神痛苦 ;它恒久而深广  相似文献   

17.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一个陷入绝境的人,为了片刻疏解他被压抑的沉重心情,就迫切希望能宣泄自己胸中的苦闷,以求得别人的一点点同情。但是,就连这一点微薄的愿望,也有人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18.
鲁迅笔下的悲剧人物,无不体现出人生价值的毁灭。“克夫克子”的祥林嫂就具体体现了鲁迅作品的悲剧性艺术特色。本文以鲁迅先生悲剧的创作体现了悲剧观念为立论根据,通过鲁迅所描写的祥林嫂所具有的“可贵之处”及其毁灭的具体分析,得出了祥林嫂的悲剧,印证了鲁迅所谓“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祥林嫂是鲁迅笔下女性弱势群体中的最不幸的人,由于当时社会环境的压迫,以及她扭曲的性格和精神缺陷,因此她与命运的抗争、挣扎都无济于事。由此看来,妇女人性的解放离不开社会的进步,也离不开自身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只要你看我,我会永远纯净。——米斯特拉尔天边的夕阳,如同一个醉酒的少女,脸上泛起了不落的绯红,让整个雅典城邦都为之醉意酣畅。苏紫紫一袭白衣,携着一卷自己刚刚拍摄的人体艺术作品《Who am I》,孤独地徜徉在戴上了紫罗兰花冠的雅典城。淡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