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林芬 《网球天地》2014,(9):128-128
为什么是101,因为百分百之外总还会有惊喜,这就是学习网球带给我的感受。 第一个理由,网球之海纳百川。可快可慢可张可弛,从3岁到90岁都可以参加的运动,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网球运动如此,中央国家机关网球协会和交通运输部网球协会也是如此。我之前完全没有打过网球,怀着忐忑的心情报了名,没想到网球协会的朋友们热情地接纳了我,并为我创造从零开始学习的机会。入门培训、部门集训、周末练习……两个多月来,我深深被这一最优雅的运动吸引,并坚信这是一项能让幸福伴随终生的运动。同时,在练习网球的过程中,认识了来自各个领域的朋友们,共同的兴趣让大家走到了一起,切磋球技,取长补短,分享快乐。  相似文献   

2.
编读往来     
问答内蒙赤峰读者尉迟新我是一名高中生,非常喜欢网球,《网球天地》这本杂志很好,所以,我有些关于中国网球的问题想请教。中国网球协会具体在哪?中国有多少人在打职业网球?现在中国男单谁最厉害?还有,2006年世界网坛都有哪些赛事? 首先感谢你对《网球天地》的支持,也感谢你对中国网球运动的关爱。中国网球协会在北京崇文区体育馆路9号,其常设办事机构是网球运动管理中心,协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四川成都体育学院运动系网球专项大三的学生,我能感受到成都那厚重的陈旧、变化着的城市面貌和新思想给人的冲击!网球这项运动也在这里“平静”地为许多人所了解和喜爱。所谓“平静”是每年零星的几项赛事,屈指可数的几家网球俱乐部,为数不多的网球爱好者……在这波澜不惊的幕后,有许多的无奈.经济发展状况、人们的文化水平,还有受城市建设的制约等等。不过让我欣慰的是,成都的各所大学都已兴建了网球场,“网球热”在大学校园内不断升温。不久的将来,成都也可以举办自己的大学生网球联赛了!这一切,如同成都的发展,看似一成不变中,新事物正生机勃勃地成长着,平静中孕育着希望!可这种感觉,却是我在另一座城市才体会到的。  相似文献   

4.
写下这些文字只为和网球爱好者分享心中那份对网球的执着,也希望我这份执着可以让更多的人喜欢网球,参与到网球运动中来。我的父亲是一名业余网球选手,他是在我6岁那年开始打网球的,于是我也从那么小就开始接触网球了。当时,小小的  相似文献   

5.
王钰  王诚 《网球》2010,(3):100-102
去年也许是我职业网球运动生涯的最后一年,为了感谢这十几年来广大网球爱好者对中国网球的关注和对我的支持,我把多年来在国内外训练所积累下来的实用技术和比赛技巧记录下来,和朋友们一起分享,希望能对喜爱网球的朋友们有所帮助!如果有持不同意见和看法的朋友欢迎来信与我一起探讨(tenniswang@hotmail.com)!  相似文献   

6.
蝈蝈 《网球》2013,(8):95-95
打球已经快10年了,无论从身体锻炼,还是内在的内心控制上,网球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让我拓宽了交际圈,也让我在打球中找到了自信,网球成了我的一部分,有时像我的初恋情人,有时像我的至亲家人。我打网球也是很偶然,我在一款网球游戏中感受到了网球的魅力:抽击、切削、挑高球、扣杀,让我感受这项运动的刺激与爽快,于是我大学2年级的时候开始打网球。从我拿起网球拍的那时起,就决心坚持下去,希望能越打越好。初学时,很  相似文献   

7.
凌静 《网球天地》2022,(11):78-80
网球运动是学校的热门运动,网球课的开展受到小学生的喜爱,它集竞技性、娱乐性、健身性于一体,能满足学生学习与身体成长的需要。网球运动进入校园后,教学内容不断完善,教学形式不断更新。网球运动的技术性强,在教学中存在着一定难度,为了让学生对网球产生更大的兴趣,探讨小学网球技术动作教学的方法成为小学体育教学研究的重要问题。通过研究,了解网球技术的难点,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应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相似文献   

8.
朱迪·穆雷不仅仅是一位母亲,还是一位成功的教练,更是一位网球推广大使,她坚信只有家庭与社会的共同参与,才能让网球这项运动走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今年的3月3日是第二个世界网球日,朱迪·穆雷也借着这个契机畅谈了如何让网球走进更多的家庭。  相似文献   

9.
戴豪 《网球》2011,(5):150-151
8岁时.我开始在父亲的带领下练习网球。我当时对枯燥的训练感到非常厌烦.后来越来越感谢父亲的的选择。网球让我的人生变得与众不同.带给了我太多的快乐和机遇。通过网球.我顺利考入了自己梦想中的大学。  相似文献   

10.
我的最爱     
《网球》2006,(10)
上个世纪90年代,当一身摇滚打扮、留着长发的阿加西在美网成功夺冠,双腿跪地、掩面痛哭的那一刻,让我认识了网球,同时也爱上了这个使众人魂萦梦绕的网球运动。时光荏苒,一晃10年过去了,我也从当年的花季少女成为现在的成熟女人,当年少女时的偶像已在我记忆中慢慢淡忘,可我对网球运动的情结却一如既往地钟爱有加,并最终使我不由自主的参与进来。两年过去了,虽然我的年龄和身体状况不是学习网球的最佳时期,但对网球的挚爱,让我不断努力着,球技也在随着汗水的流淌逐步提高。可是隐隐中,每每在球场上,自己总觉得还有一丝丝遗憾;每每在汗洒挥拍中,似乎还觉得缺点儿什么?  相似文献   

11.
夏季攻略     
邱友益 《网球》2011,(6):100-101
夏季是网球运动的黄金季节。在四大满贯中,三个都是在盛夏进行。法网和温网在五六月问举行,澳网在一月份底进行,当时也正值南半球的夏季。但是对于业余网球爱好者来说,炎炎夏日总会让他们谈“热”色变,许多人因为酷暑难耐而暂时中断网球运动。其实,按照下列这些方法,你就可以在酷暑中.同样去享受网球运动的乐趣。  相似文献   

12.
各位《网球》杂志的忠实粉丝们,小生赵鹏先在这里祝大家国庆节快乐!相遇是缘,相守是份,缘是天定,份是人为,追求是一种索取,爱却是一种付出。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与网球结下了不解之缘,也从那时起我知道自己已经爱上了网球运动、心甘情愿为网球运动所付出。  相似文献   

13.
金路 《网球》2008,(8):70-73
感谢纳达尔,如果没有他,费德勒比赛的悬念只在于汗液流失的多与少,而网坛的进程会变得索然无味。也感谢费德勒,他给网球赋予的优雅气质是利益网球最可贵的财富,他也让人们明白了这个世界没有神,亦或有神,但神也有累的时候。  相似文献   

14.
国庆节期间,一位久未谋面的仁兄突然来电,让我给他弄几本网球的杂志或书籍看看,并向我咨询有关网球器材品牌之类的事情,档次越高越好。据我了解,这位仁兄素来与体育运动无缘,细问根由,他说出一番令我瞠目结舌的话来,“网球是贵族运动,我发财了,要是不会打网球多让人笑话啊!”  相似文献   

15.
金路 《网球》2013,(5):110-111
近年来,网球运动在中国普及很快,很多家长乐于把孩子送到各类网球培训机构去接受网球启蒙。然而高昂的培训费用却让很多家长望而却步。因此如果想要让网球运动真正在中小学生中得到普及,让网球进入校园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但是,以目前的硬件条件来看,即使是全国一线城市或沿海开放城市的中小学中,有网球场的学校屈指可数。即使有网球场,其数量也很难满足整个学校的学生接  相似文献   

16.
如果你对一个来自苏格兰的女人何以能培养出两名职业网球运动员持有疑问,那么我告诉你,这绝不是我计划好的。苏格兰与网球文化绝缘,气候糟糕,在之前这里几乎没有室内球场或是网球教练。我在80年代的早期,曾经短暂活跃在职业网球圈,自始至终我深爱着这项运动。但即便如此,我也未曾想过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吉米和安迪选择网球。在他们还很小的时候,我做过销售,也自愿在我们当地的一家俱乐部帮忙,不收报酬。从那个时候起我就开始学习如何成为一名教练员,到今天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  相似文献   

17.
编读往来     
我是一个狂热的网球迷,自己也非常喜欢打网球,贵刊这几年来也一直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伴随着我。杂志让我感到最精彩的部分就与属每一期对于网球技战术的介绍了,那的确让我受益匪浅,从中学到很多改进和提高自己球技的方法。当然对于杂志网球技术的版块,我也还有一些自己的建议。首先每期介绍技术的栏目中都有很多球星们的连续击球动作分解图,很精彩!然而让我感到不足的是虽然动作介绍完整,但是图小些,有些动作看不清楚,能不能考虑把图片  相似文献   

18.
行头的感觉     
我一朋友爱看网球比赛,主要是看女子的,像塞莱斯、格拉夫穿什么牌网球裙。我问:你是看体育还是看裙子?他坦道:都看,陆地上的运动,也就网球有穿裙子的,那短裙潇洒简练,再配上她们的跃动和击球,真足挺健挺美的。我想想也是,田径和其他球类的运动服都没有是裙子的。真得感谢女子  相似文献   

19.
明月 《网球天地》2021,(3):72-75
在多个职业化程度较高的体育项目中,高水平运动员都拥有自己的协会组织,网球也不例外。去年由乔科维奇牵头成立的PTPA(职业网球运动员协会),与ATP旗下的球员协会共存,似乎让职业网坛陷入了“权力之争”,但从根本上来说,球员协会存在的意义,更多只是为球员们提供服务,同时也推动网球运动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任科 《网球》2013,(7):85-85
十年,一个台阶;十年,一个步伐;十年,一个征程;十年,一个梦想。网球运动陪伴了我十年,《网球》杂志伴随了我十年。对于接近而立之年的我,十年网球对于漫漫人生或许只是开始。网球现在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第一次接触网球运动,先要从《网球》杂志说起。2003年我顺利考入了体育界的最高学府——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入学的第一天我从学校的报刊亭买了一本《网球》杂志,当时的这期刊物封面是瑞士球王费德勒,纪念费德勒首次夺取温网冠军,初次品尝到了大满贯的滋味。也正是这期《网球》杂志让我从内心深处迸发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