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昌喜 《新闻界》2001,(6):45-45
近年来,我国新闻界出现了一个“负面报道”的新闻概念。那么什么是负面报道?这个报道是如何界定的?它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如何在新闻实践防止负面报道的产生?笔者拟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简单的探讨。所谓负面报道,是指在各类媒介传播的新闻信息中产生了负面社会效应的报道。这里指的“媒介”不仅是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还包括互联网等新媒介。“新闻信息”,不仅指常规的新闻消息,还包括传媒发布的一般信息。“负面社会效应”,是指新闻信息传播后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生活秩序产生了损伤或…  相似文献   

2.
杨泽鑫  谭丽 《东南传播》2018,(5):121-123
恐惧诉求是一种常见的传播方式,在公益广告中的运用较为普遍.但不同的恐惧强度会影响受众的态度和行为,若公益广告中的恐惧强度把握不当,受众会采取防御性回避、反对和抵制的行为,即公益广告产生了负面效果.本文从保护动机理论、新平行过程模式理论和恐惧心理禁区理论三个角度来分析公益广告中运用恐惧诉求策略所产生的诉求效果以及产生负面效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正积极开展舆论监督是地市党报改进报道的取向之一,也是新闻报道落实"三贴近"要求的一个方面。新闻报道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在具体的新闻报道实践中,往往会涉及新闻事件的"正面"和"负面"问题。实践证明:社会现象含有"负面"信息,但取材于"负面"信息的新闻报道,并非必然对社会产生负面效果。这是因为新闻采访报道是传媒的理性行为,蕴含着正确的是非曲直和道德价值的判断,记者采写新闻的目的,就是通过报道事实,传递新闻信息,在为广大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同时,将正确的立场、观点、倾向寓于事实之中,使受众受到启发和教  相似文献   

4.
"负面新闻"报道作为新闻报道中的一个谨慎话题,在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一块"禁区",媒体报道中占据绝对优势的是正面新闻.随着我国民主制度的不断健全和民众知情权意识的提高,如今,负面报道已不少见.对于带有负面信息的报道,不能笼统的一概否定,笔者认为:负面报道不等同于负面效果,通过具体的分析、考量、把握,负面报道也可以达到正面效果.  相似文献   

5.
2015年初,媒体和媒体人的伦理行为数次成为公众讨论的话题。伦理问题,本质上是价值冲突与价值排序、价值衡量与选择以及回避选择的负面后果的问题。本文借用行政法学中的"比例原则",分别从报道的宏观策略、中观思路和微观操作层面,试着谈一下笔者对于这些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人民论坛》杂志曾做过调查显示,我国近三成网友患上“微博疲劳症”,很大原因就在于微博上过多负面信息的堆积。使其心境变得灰暗,丧失生活信心,严重影响到其心理健康。微博中过多的负面信息会加重“坏消息综合征”,进一步降低社会公信力。微博中大量出现的负面信息会降低人们的道德底线,并产生示范作用,对整个社会价值观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唐秀庚 《今传媒》2020,29(3):75-77
本文就网络负面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表明,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思想最重要的工具,大学生对网络负面信息的认识趋于理性而又不成熟的状态,网络负面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大学生自身需要得到有效的网络舆论引导,同时需要高校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8.
<正>长期以来,媒体人对负面新闻持有偏见,认为负面新闻就是不利于民族团结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报道。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新闻思想下,负面新闻一直是媒体不敢触摸的禁区。近些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信息透明与公开的程度提高,随着舆论环境逐渐宽松和媒体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人们从一些固有的新闻宣传观念束缚中解放出来,正确区分"负面的报道"和"报道的负面",负面新闻有了宽松的报道空间。但是,如何处理好负面新闻和正面新闻的比例,如何掌握负面新闻和正面新闻传播的节奏,如何让负面新闻不会产生负面影响,都是我们媒体人应当长期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易艳 《新闻界》2012,(12):78-79
"种牛痘"是1957年毛泽东在论述扩大《参考消息》发行的原因时用到的一个比喻,主要是指:适当接受某类反面信息之后,有可能产生对这类负面信息的抵抗力,即负面信息产生正面效果。这是一种辩证法的论述。1957年1月27日,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讲话时曾说道:"我们决定扩大发行《参考消息》,从两千份扩大到四十万份,使党内党外都能  相似文献   

10.
媒体传播产生的负面效果,不仅有损媒体的公信力,而且也会对受众造成伤害。本文从传播效果研究入手,分析了媒体传播负面效果产生的主要原因和分类,并提出了基本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新闻报道通过两种报道推动社会和谐进步: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每种报道都存在报道的正面效果与负面效果。新闻媒体通过负面报道进行舆论监督,以促使社会做出一定的改革,同时这些报道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矛盾、维护稳定,正面效应巨大。当前我国负面报道因为各种原因,受到某种程度的限制。负面报道如何扩大正面效果、缩小负面效果,既是新闻观念的问题,也是新闻报道的技术与艺术问题。  相似文献   

12.
郑佳 《今传媒》2015,(4):53-55
近年来,随着媒介环境的变化,负面报道这种特殊报道形式也慢慢受到广大媒介工作者的重视.在如今的媒介环境下,如果一味否定负面报道,则明显有悖于当代舆论环境;若过分纵容负面报道的泛滥,又可能会引发舆论危机,给社会带来不稳定的影响.什么是“负面报道”,如何把握负面报道的“度”,减少它的负面效果,这是当下关于负面报道行为所需要迫切研究讨论的问题.论文从“负面报道”这一概念的定义入手,结合负面报道在中国的发展历史,通过分析比较具体的新闻案例来总结归纳负面报道的两种传播效果——正面效果和负面效果.同时,就负面报道所出现的负面效果,应该怎样从不同的主体出发控制或者避免负面效果的扩大化,也是本论文所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负面网络口碑的品牌危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媒体上的负面口碑传播助推了品牌危机事件的发生.深入了解消费者对可能引起品牌危机的负面网络口碑的反应,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应对负面口碑以及可能导致的品牌危机.本文基于归因理论分析了消费者不同的错误归因会导致负面口碑有不同的效应.归因于品自身会扩大负面口碑宣传的影响,归因于传播者则会淡化其影响.从而提出注重建立消费者与品牌的关系是预防品牌危机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杨萍 《东南传播》2021,(5):105-107
"知乎治校"从网友的调侃用语变成如今的网络热词,这说明了高校负面网络舆情的管控与引导方面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社交网络时代下,网络舆论的传播主体、内容和载体都有新的变化,这些给高校舆情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因此,高校应认真做好社交网络中负面舆情的应对和引导工作,注重倾听学生诉求,弥合舆情断层,发挥意见领袖作用.  相似文献   

15.
康佳 《青年记者》2008,(12):59-60
博客,作为一种新的网络交流工具,正是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并逐渐形成了自身的文化.博客在我国以极快的速度发展,作为新兴的媒体传播形式和交流沟通方式,它没有约定俗成的行规和自然而然的规范,人们在看到博客带来的信息革命、思想革命的同时,又不由得对博客带来的负面影响忧心忡忡.一些涉及博客泄露他人隐私,通过博客进行性,暴力等等有害信息的传播现象在博客中屡见不鲜.许多人担心,博客会不会成为一个新的垃圾信息场?会不会成为自由泛滥后不负责任的失控世界?会不会成为言论自由滥用,胡乱攻击的场所?会不会因为过于自由而有脱离现有政策,法律与法规的危险,成为造谣、中伤、诽谤、谩骂以及反动言论的温床?从目前博客的发展趋向来看,这种担心不无道理.这些负面问题产生的内在根源是什么,值得大家深思.  相似文献   

16.
刘中刚 《出版科学》2015,23(3):70-73
负面口碑是网络营销中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从双面信息的视角,研究网络负面口碑的主客观类型和口碑发送者的身份信息对消费者态度的影响.以在校大学生为被试,以职场类图书为实验产品设计了因子实验.结果显示:适量的负面口碑能够提高网络口碑的可信度,主观口碑能够降低负面口碑在产品评价上的消极作用,增加口碑发送者的身份信息能够提高双面口碑可信度和产品评价.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一些人对"负面报道"讳莫如深,认为"负面报道"是将报道的"负面影响"理解成为了"负面报道"。新闻是一种正在发生的事实,新闻记者在进行报道时,既  相似文献   

18.
邢小俊 《今传媒》2007,(11):58-58
一个媒体人的生命力来自于思考.相关的政策信息是共享的,媒体的竞争在于新闻工作者对于这些信息的判断和处理,这对媒体人的思考能力、高度、水平都是一个考验.  相似文献   

19.
微博中的负面情绪传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璐 《今传媒》2012,(2):54-55
近两年来,微博蓬勃发展迅速成为公众舆论的重要策源地,在几次重大的舆论焦点事件中,微博传递信息、发表言论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视。微博除了传播信息和言论外,还可以传递情绪。情绪的传递是无形的,影响也是潜在的,但是却同样对公众产生巨大作用。本文以微博中的负面情绪为研究对象,探讨微博中负面情绪的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20.
"十大新闻诱惑",指的是容易突破"相对感觉阈限"而产生负面效果的十个类型的新闻事实. "十大新闻诱惑"包括拥有如下刺激条件的新闻事实: (一)对抗刺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