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7 毫秒
1.
法院在审理专利纠纷案件时可能会直接采纳公知技术抗辩或直接判决变更专利权人.以致行政机关依职权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丧失确定力和拘束力,造成民事审判权和行政执法权的冲突。为了解决上述冲突,在审理专利权属纠纷和侵权纠纷案件时,法院在坚持司法审判自主性的同时,应确立以专利管理机关优先受理和专利权有效推定的原则,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教育行政执法是依法治教的重要内容,也是依法治教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教育行政部门应严格履行教育行政执法主体的职责,依法管理教育事业。一、行政执法与教育行政执法  行政执法是指国家各级行政机关执行或适用法律、法规的活动。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或适用法律、法规的活动,从广义上说包括行政机关的立法活动,即国家行政机关在职权范围内制定行政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活动;行政机关的执行法律、法规的活动;以及行政机关的司法活动,即行政调处、行政裁决、行政复议等行政救济活动。从狭义上说,行政执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  相似文献   

3.
机关环境与机关管理之间是一种动态的双向互动关系。机关环境提供着机关管理资源,制约着机关管理行为,体现着机关管理成效并引发着机关管理的联动变化。而机关管理对机关环境也具有优化和干扰两个方面的反作用。正确认识和处理机关环境与机关管理的关系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宏观层面上,文章阐述假冒他人专利罪的认定问题后,在整个专利法体系下,对假冒他人专利行为进行深入剖析,明确非法实施专利行为、假冒他人专利行为、冒充专利行为的具体内涵;在微观层面上,文章分析假冒他人专利罪的准确适用.最后,论述了行为人为"假冒他人专利行为"后专利被宣告无效的法律后果,宣示了刑事诉讼中专利无效宣告程序的法律价值,并具体论述了刑事诉讼中与专利无效宣告程序的衔接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明确假他人专利罪的犯罪构成,对于正确适用该罪起决定性的作用。文章对就假冒他人专利罪犯罪构成的四个方面即犯罪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客体进行了论述,指出了假冒他人专利罪客观方面的表现,对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同一般专利侵权行为、骗取他人专利行为、冒充专利行为、伪造专利证书行为以及其他涉及专利的欺骗行为进行了区分。  相似文献   

6.
民间调处一直以来作为清代社会解决民事纠纷的重要方式之一,被民众广泛地运用。随着民间调处的广泛运用,民间调处的运行机制在清代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在民间调处运行机制的构成环节方面逐步形成了大体相同或相似的部分。通过对司法档案、契约文书等的考察,发现虽然各地民间调处存在一定差异,但与以往不同的是整个清代民间调处运行机制已经出现了制度化趋势。一方面,清代各地的民间调处运行机制一般都包括了民间调处启动、受理、理剖以及调处结果执行几环节,且每个环节都有着比较详细的规定;另一方面,清代民间调处运行机制的这种制度化趋势也为民间调处的有效性提供了保障,从而更有利于民间调处的解纷功能发挥。  相似文献   

7.
蒋海鹏 《时代教育》2012,(15):181-182
学员行为管理就是在研究、把握学员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通过高级管理机关内部群体和组织以及组织以外的环境达到对学员行为的预测和控制。应当运用管理科学原理,加强对学员特别是军校学员实施行为管理。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人们多以为高等学校招生是发生在高校和考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招生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统统归结到高校身上,而真正凌驾于二者之上的教育行政机关的行为被人们淡化了。招生行为实际上是国家行为,是教育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高校的法律地位和考生是一样的,都是行政相对人,是被管理的对象。高校的权利是非常有限的,只有教育行政机关才是高招全部权利的最终拥有者。  相似文献   

9.
王晓明 《华章》2007,(11):89
对"假冒他人专利"行为的准确界定是正确适用《刑法》第216条规定的"假冒专利罪"的关键.界定假冒他人专利行为应符合其构成要件,应从犯罪主体,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进行认定,并认清其与专利侵权行为和冒充专利行为的关系.按罪刑法定原则,专利侵权行为和冒充专利行为不构成假冒专利罪.  相似文献   

10.
宗族、乡村基层的行政力量、基层派出所、基层法院构成了乡民社会纠纷调处的基本结构。这种调处结构在很多时候形成了一种调处网络,乡村民众的利益纠纷往往需要这种网络调处机制才能进行有效调处。在这种网络之上,还包括中国行政体制中的各层政府职能部门的干预,尽管这些政府力量干预的纠纷往往是所谓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但其仍然构成乡民社会利益调处的重要机制。这种涵盖多层政府行政力量的综合干预在乡民社会"群体性突发事件"中表现尤为突出。岩兜村改革开放以来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具有多目标化、多层次性特征,在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调处中也呈现越级干预特点。应对乡民社会群体性突发事件应该整合多层次调处力量,优化调处机制,更要在现有调处机制之外求解,以维护乡民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1.
专利年费作为一种以平衡公共利益和专利权人利益的立法技术手段,是维持专利权效力的要件之一,而不是法定义务。缴纳专利年费的行为或者不缴纳专利年费的行为的性质都是法律事实,而不是履行或者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缴纳专利年费的行为或不缴纳专利年费的行为都是法律事实中的事实行为。  相似文献   

12.
在高校后勤改革中,许多高校分别建立了“小机关、多实体,大服务”的后勤管理服务体制,后勤小机关成了后勤工作的决策指挥中心,综合办事机构,平衡协调枢纽,后勤工作信息网络的中心窗口。尤其是多所高校合并后的后勤小机关,则又担负着各个校区后勤方面的联络协调工作。对后勤小机关来说,练好内功,优化自身的工作行为,建立精干、团结、高效、廉洁的机关工作人员队伍,是提高后勤小机关工作质量,提高服务水平,使机关行为规范和工作卓有成效的重要保证。因此,对小机关加强规范化管理,是促进高校后勤管理服务工作高效、协调的重要工程。  相似文献   

13.
管理育人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校各级机关必须履行的基本职责。但从一些院校机关的现状来看,开展管理育人活动的实际效果与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还有明显差距,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制约着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快速成才。因此,还需加大力度,下大气力,切实搞好院校机关建设,充分发挥管理环境、管理行为和管理技能等因素在高校育人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民间调处是清代民事纠纷解决的重要形式,乡约、保甲长调处则是民间调处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乡约、保甲长的职责以及他们在官府与民间之间所扮演的联系作用,使他们成为民事纠纷民间调处的调处者角色。在清代诸多民事纠纷民间调处中都可以见到乡约、保甲长的身影。乡约、保甲长进行的民事纠纷调处对清代民事秩序的维持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刑法》216条规定了假冒专利罪,其中采取了空白罪状的方式对该罪的客观行为进行了规定,因此在司法实践中,需要援用《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具体规定对该法条中"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进行界定。随着专利法律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对假冒专利罪中客观行为如何界定的问题需要结合修订后的《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进行具体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公权力为不正当目的的使用是一种污染源头的恶,它会直接破坏政府治理的正当根基,动摇公民对政府的信任和信心.侦查机关以侦查为名插手经济纠纷即是这种不合目的性公权力行为的典型表现,而其中的重灾区就是民刑交叉案件.由于侦查权力的不受制约,民事纠纷当事人利用刑事侦查解决民事纠纷十分便利,另一方面侦查行为的相对人则救济无门.解决问题的方法首先要取消"先刑后民"的司法解释,确立民刑交叉案件的多种调处机制;其次,建立司法审查机构,在诉讼轨道内确立对侦查权的有效监督机制;最后,要在制度上给予检察机关对侦查的控制和监督的动力和能力.  相似文献   

17.
<正> 在教学实践和律师的行政诉讼代理中,常遇到行政机关以行政管理相对人的过错或其他理由,甚至任意撤销已经作出的行政行为,剥夺已经赋予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某项权利或科以新的义务,致使行政管理相对人的财产或其他利益受到损害之情形。如此问题涉及到行政机关能否撤销或变更已经作出的行政行为?哪些行政行为可以被撤销或变更?撤销或变更所招致的后果有谁来承受?一般来说,行政主体为实现国家行政管理职能而作出的行政行为,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行政行为业已作出,即产生公定力、确定力、约束力和执行力,行政主体非  相似文献   

18.
专利默示许可是基于权利人的行为对专利许可关系的法律推定,其具有制度价值、经济价值与实践价值。专利默示许可以规制专利许可中的机会主义行为为目标,根据产生原因分为事实上的默示许可、习惯上的默示许可和法定的默示许可。专利默示许可合同的成立要符合外观条件和实质条件等被认定后,就应当适用合同法的条款来确定其内容。由于专利默示许可的特殊外观,在司法认定中,需要着重考量信赖利益的产生以及相应信赖行为的实施。  相似文献   

19.
行政事实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在管理中作出的与相对人实体权利义务无关的不产生法律效果的或只涉及相对人程序方面权利义务的行为。它大致有执行性的行政事实行为、认知表示行为、行政协商行为等几种类型。我国对违法的行政事实行为主要规定了两种责任即刑事责任和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20.
对行政超越职权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地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障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正常进行,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制定了有关法律和法规,对行政超越职权进行制约和限制,并且建立和发展其各具特色的制约行政行为的制度;通过对中外超越行政职权的内涵、表现形式、产生的原因以及法律责任等问题加以分析比较,对如何制约具体行政行为,防止行政机关超越职权,尤其是在控制行政权力膨胀,加强权力机关、司法机关的监督和舆论监督等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