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义预设作为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广泛存在于诗歌中。从翻译角度看,考虑语义预设的复杂性,有助于准确把握源语的前提信息,透彻理解原文,从而依据具体情况对源语语义预设进行处理。文章以毛泽东诗词中的语义预设及其翻译为例,对语义预设的翻译技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预设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从翻译的角度来看,考虑预设的复杂性,有助于准确把握源语的前提信息,透彻理解原文,从而依据具体的情况对源语预设信息进行处理。文章对预设的概念、特点及预设的翻译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影响翻译的诸多因素中,预设,特别是文化预设的复杂性很值得引起注意。对文化预设的准确把握有助于译者对原文信息的正确解读,从而对源语信息采取恰当的翻译方式。  相似文献   

4.
文化预设是沉淀于源语及源语读者心中的文化因素,是指导原语读者世界观、生活方式及行为方式的基本准则。它不仅制约着译者对原作的理解、文本信息的传递和接受,而且宏观上也影响着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Nord提出了翻译功能为主导的文本分析模式,预设性分析就是其中之一。文章基于Nord关于文本功能,及其在翻译过程中由于源语和目的语文化不同所产生的问题的论述,结合文化预设的例子,讨论分析Nord提出的文献式翻译和工具式翻译对文化预设翻译的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预设是指说话者在说出某个特定句子时所作的假设,即说话者为保证句子和语段(utterance)的适宜性而必须满足的前提.预设的研究是从语义关系的研究开始的,但由于预设具有可取消性(defeasibility)和语境依赖性的特点,许多语言学家将预设作为一种语用现象而非语义现象进行研究.语用预设主要有两个特点:(1)语用预设与语境密不可分;(2)语用预设在语篇的衔接中起着重要作用,保证了语篇信息流的通畅.针对这些特点,作为译者,在从源语到目标语的转换过程中,应考虑到语用预设的复杂性,准确把握源语的前提信息,透彻理解原文,根据具体情况对源语语篇预设进行适当处理,用直译或意译法保留、转换、增添预设信息,从而避免翻译中的语用失效,力求达到英汉互译中的语用等值效果.  相似文献   

6.
由于不同民族语言中文化预设的差异,以及理解的历史性,使得误读成为翻译之必然。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对源语文化预设的茫然无觉会导致无意误读。有意误读则是译语文化预设与源语文预设碰撞后所产生的扭曲与变形。我们认为这种有意误读不仅是译者对源语文化预设所做的个人选择,同时也是译者所处时代两种文化张力斗争的结果,因而也是一个时代的选择的侧影。不同时代的译者对同一源语文化预设所做出的不同选择记录了两种文化从冲撞、矛盾、抵触到相互理解、相互借鉴以及到相互尊重、相互融合的交流过程。因此,误读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历史性,我们应从文化交流的目的出发,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翻译中的误读,正确评价译文,从而提高翻译批评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论语义预设     
预设理论是语言哲学重要的内容之一.本文主要从语义学的角度,对预设进行探讨,比较了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的关系,分析了语义预设的三大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语义预设理论的局限性,及完整的预设理论必须包括语义和语用两个部分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语义预设与语用预设及其关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别从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两个角度时预设进行了阐释.语义预设研究命题的真值情况,语用预设与语境关系密切.两者关联性强,语义预设是语用预设的基础,语用预设是对语义预设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预设的翻译     
预设属于语用学范畴,但它原本起源于哲学领域。自被提出之日起,预设就引发了学者们热烈的讨论。从最早的指称预设到语义预设,再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被普遍接受的语用预设,预设与语境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彼得.福西特第一次将预设理论引入翻译领域,强调预设语用预设对翻译的指导性。指出文本预设的文化背景,是译者不应忽视的问题。文章就茅国权和珍妮.凯利翻译的《围城》为例,分析原文与译文的预设对等以及这种对等对译文可读性和忠实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顾斌 《海外英语》2011,(7):161-162
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语用预设成为语言学家关注的话题。从翻译的角度来看,考虑文化语言预设将有助于译者准确把握源语的预设信息,选择正确的翻译方法。数词翻译中文化语用信息的重构将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原作者、译者和目的语读者达到心灵的契合。  相似文献   

11.
董珊序 《海外英语》2015,(9):205-206
预设研究一直存在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两种分析视角,从新格莱斯视角对预设进行语义—语用界面的分析是本文新的尝试。通过预设触发语将预设现象分为三种,并在新格莱斯视角下根据不同意义解释模式对预设现象分析.  相似文献   

12.
预设和蕴涵的鉴别是预设的语义分析重点研究的内容.现有的研究过分强调预设的真值定义和否定测试法会导致对语义预设的片面理解.因此,有必要对语义预设的界定和已有的鉴别方法进行分析,并根据预设是语义和语用的接口的语言事实,结合语用来弥补预设语义分析的缺陷,以便更准确地鉴别语义预设.  相似文献   

13.
张琳琳 《文教资料》2010,(35):34-35
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所提出的"语义翻译"和"传意翻译"理论是两种基本的翻译方法。语义翻译较客观,讲究准确性,屈从源语文化和原作者;而传意翻译较主观,更注重译文读者的反应,使源语屈从译语和译语文化,不给译文读者留下任何疑点与晦涩难懂之处。本文拟从纽马克的传译翻译和语义翻译角度,通过对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译本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中国古典文学中文化意象翻译的方法和特点。  相似文献   

14.
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一般有两种方法忠实于源语文化的"语义翻译"和适应目的语文化的"交际翻译".本文根据翻译的不同目的,探讨了分别适合于两种译法的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5.
语义预设的表达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逻辑语义学的视角、语义预设的本质出发进行研究,可以展现语义预设的全面、系统的表达功能。语义预设为句子(群)、语段的组织或展开提供了基本法则;运用语义预设,能使表达变得简练、自然、含蓄,可以强化话语内容的可信性,可以表达那些不便于直接表达的意思,可以获取那些不便于直接获取的信息,可以摆脱交际困境,实现成功交际,可以创造审美对象,营构文学语篇发展的背景。  相似文献   

16.
预设研究一直存在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两种分析视角,从新格莱斯视角对预设进行语义—语用界面的分析是本文新的尝试。通过预设触发语将预设现象分为三种,并在新格莱斯视角下根据不同意义解释模式对预设现象分析。  相似文献   

17.
吴慧聪 《海外英语》2014,(10):170-172
语言相对论对文学作品翻译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译者在进行文学作品的英汉翻译活动时,可以采用语义分解的方法,从译语读者的思维方式、语境等角度分析并拆解出源语语义,再根据英汉两种语言的句式结构特点对分解出的语义进行重新配置。  相似文献   

18.
语际翻译是涉及两种语言的转换生成过程。以小句为单位,基本的语义转换是在深层结构上进行的,而目的语(TARGET LANGUAGE,TL)表层结构的生成除取决于目的语的语法和比较修辞特征外,还与源语(SOURCE LANGUAGE,SL)表层句子的语义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9.
著名的翻译学家纽马克提出语义翻译,这是一种注重源语准确性和客观性的翻译理论。目前大多数商务译者没有遵照源语国家的文化和特征翻译合同文本,导致错失了许多的跨境交易。为了更好地服务国际贸易,以商务文本语篇翻译为例,采用词类转换、合译和分译等多种方法,分析文本特点包括词汇和句式特征,探讨商务英语中专业术语、特殊句式包括被动语态和固定句式结构以及长难句的翻译方法,在语义翻译理论指导下,针对翻译此类文本的方法和技巧为译者提供更多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法律语言是高度专业化的语言,在语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自足性、规定性和精确性。法律翻译追求精确,力求准确传达源语语义,实现精准交流。但由于独特的法律文化和法律语言,以及译者和译文接受者本身的专业素养,法律翻译中经常存在语义缺失、语义错位、语义理解障碍等方面的语义不对等现象。此时需要译者根据相关原则进行语义补充,实现语义的尽可能对等,达到准确传达既定语义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