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陶渊明四言诗与《诗经》的传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从四言形式这一角度分析了陶渊明与《诗经》之间的关系,提出:在陶渊明以前,诗人们以《诗经》为摹本创作四言诗,往往出现两种情况——不是“太离”就是“太肖”。而陶渊明学习《诗经》可谓“不即不离”、形神兼备,从而得出结论:陶渊明对《诗经》的四言诗是全面的继承,陶诗与《诗经》之间是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2.
徐声扬 《九江师专学报》1996,15(1):43-48,58
前人对陶渊明四言诗颇多微词。本文作者通过长期研究有诸多新的发现。这里,重点对陶潜四言诗特色进行了发掘;同时也对流行的多种《陶渊明集》注释提出了异议。  相似文献   

3.
四言诗是中国最古老的诗歌体裁之一,诞生于先秦时代,盛行于西周时期,春秋时期后趋向衰弱,两汉有过短暂的复兴,魏晋后再次繁荣起来,隋唐后逐渐衰弱最终失去痕迹。四言诗繁盛于隋唐之前,发展历程长达上千年,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陶渊明是晋宋之际最为伟大的文学家和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创作了大量的传世诗篇,其中就有四言诗的作品。以陶渊明四言诗为核心,从四言诗的发展历程出发,探讨陶渊明四言诗的主要内容,通过对田园农耕、建功立业、述祖戒子、思念亲友及感慨咏怀几种类型的研究,进一步分析陶渊明四言诗的艺术特色,即在风格、形式、语言和意境等几方面的特点,从总体上把握陶渊明四言诗的特征和贡献,为陶渊明四言诗的相关研究做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的四言诗内容集中,主要表现其家庭、田园生活及对人生和时运的思考,其艺术特色表现为流畅自然的句式,生动新鲜的语言,情、景、理的高度统一和对偶的精妙。在陶渊明四言诗与《诗经》的传承关系上,陶诗是对诗经体的学习、继承、综合与发展,代表了四言发展的新方向。从陶渊明四言诗与嵇康四言诗的比较来看,两人都善用比兴,但嵇诗峻切清远,陶诗平淡自然。  相似文献   

5.
四言诗在魏晋的繁荣复兴与玄学清谈造成的崇尚简约务求古雅的社会风尚有关。陶渊明四言诗形式上变魏晋的冗长呆滞为精短灵活,内容上变魏晋的玄虚飘忽为真情感悟,风格上变魏晋的古质典雅为清津淡远,这些特色体现了陶四言诗在诗史上的转折意义:随着魏晋玄学清谈风尚在晋宋后的逐渐衰退,四言诗的衰微命运已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6.
同其他事物一样,在诗歌史上,四言诗也经历了由盛而衰的过程。东晋末年诗歌向着“庄、老告退、山水方滋”的方向一直发展,并且出现了像陶渊明这样的诗人,使此时的诗歌艺术出现了些许的复兴气象。从陶渊明入手可以揭示晋末四言诗发展的必然命运。  相似文献   

7.
魏晋是一个诗体活跃的时代,除了"五言腾踊",四言诗也迎来了繁荣与复兴,不仅在数量上远超两汉,更是在诗歌所踵习的体式和风格上大有创新。并且在诗体嬗变的背景之下,诗体间创作经验的互动为四言诗打开了新局面。陶渊明的四言诗就是典型的一例,他成功地将田园题材、更为成熟的修辞以及清新淡远的风格引入四言诗创作中来,为其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然特别的是,他的四言诗在普遍的创新浪潮中走向了对《诗经》的回归,一种对其外在体式与内在精神的全面回归。陶诗创作中的这一现象既表明了他试图借鉴五言诗创作经验而复兴四言诗的努力,另一方面也表明在当时背景下四言诗已到了变无可变的地步,预示了其式微的必然。  相似文献   

8.
作为魏晋“正始之音”的代表,嵇康可谓继往开来、雄视一代的人物,有着独特的人生,不同凡响的艺术追求。他既重视对前代学遗产的继承,更注重创作上的开拓创新。他备众体,成就卓。其四言诗尤独步当时。无论表现手法还是语言的运用,都显示出对《诗经》传统的继承与嬗变,表现出鲜明的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9.
魏晋诗坛,陆云诗歌以四言诗取胜,其作品不仅受到《诗经》形式、题材与精神的影响,还受到汉魏《诗经》学的影响。引用《诗经》时或取诗序义,或取毛传义,或取郑笺义,甚至取魏晋诗经学家的注释之义。陆云四言诗对《诗经》的承继体现在:承继《诗经》的内容与形式;承继《诗经》的典故;承继原题,创作拟《诗经》诗。陆云的四言诗并非亦步亦趋模拟《诗经》,而是能汲取精华,自成一家,呈现出创新特色:融《古诗》《楚辞》之风入诗,以风入雅、以雅得风,语言清省、余味深长,从而成为西晋四言诗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0.
嵇康从表现方式到题材内容等方面对四言诗进行了改造,跳出"思无邪"之俗套,使其独具特色,表现出强烈的抒情性和鲜明的个性色彩。  相似文献   

11.
《诗经》可谓四言诗之龟鉴,汉魏诗人皆以其为创作四言诗的标准.汉魏四言诗对《诗经》有借鉴及发展:一是在题材内容以及艺术手法方面受到《诗经》的影响;三是相较于《诗经》,又有着自身的发展创新,主要表现在结构形式和语言文字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嵇康是魏晋文坛上一位杰出的诗人,他成就卓越,尤其是四言诗可谓独步当时。他的四言诗在语言、形式、内容、表现手法诸多方面明显有着《诗经》的痕迹,就四言形式来看两者之间具有传承与开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曹操诗歌以四言诗最为出色,其四言诗对《诗经》既有借鉴又有突破创新。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论述:一是对《诗经》的借鉴,曹操四言诗在诗歌的形式、语句、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受到《诗经》的影响;二是曹操四言诗对以《诗经》为代表的传统四言体的突破与创新,曹操创造性运用口语化的语汇、散句化的诗行结构,形成了自己四言诗独特的艺术蕴涵和魅力;三是曹操四言诗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和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诗经》与陶渊明,从时间上看,两相去约在千年上下,但化承传的穿透力是任何时空都不能阻断的,不因时隔千栽而中断,也不因江河异域而消失。从其歌咏生于斯、游于斯、乐于斯的农村生活这一空间来看,《诗经》与陶渊明之间,这种化的穿透力有着极为清晰的表现:他们都歌咏农村生活的愉悦、表达对农业的高度重视、描写农民(奴)的艰苦生活、表达对理想田园的渴望——陶渊明的田园诗,渊源于《诗经》的农事诗。  相似文献   

15.
《世说新语》未收陶渊明,并非因其门第的关系,应与《世说》收录清谈风流轶事的旨趣有关。陶渊明时代,清谈之风已经式微,《世说》于此时代收录条目极少,这是《世说》不收陶渊明主要原因。另外陶渊明在当代并未有他在后世那样巨大的影响,也是《世说》疏漏陶渊明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6.
宋濂论诗宗经复古,认为四言诗乃千古之绝学,曾与刘基共倡复兴大计,并付诸实践;刘基的四言诗还受到后人的推崇,尤其是王夫之,认为千年以来,其成就堪比陆云,远超陶潜。刘基成功的原因在于,既反对两汉四言诗的式模风雅,又反对在五言兴起后四言诗的从俗格调,而主张继承和发扬诗经的变风变雅精神,同时在体制上承续刘勰等人的汉魏四言实乃新体的主张,从而使四言诗这一千古绝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复兴。  相似文献   

17.
曹操对《诗经》既有接受,又有创新。他对《诗经》的接受具有经学和文学双重性,这两种因素在不同的语境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化用《诗经》诗句、四言诗体和现实主义精神三个方面,曹操都在吸收《诗经》养分的同时,予以大胆创新,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学风格。  相似文献   

18.
《诗经》的四言雅、颂体,主要用于宴享、祭祀,语言风格古奥难懂,与文学性诗歌“言志抒情”的功能相去甚远;《楚辞》少用四言而多采用国风中的长短句表达情感,汉代四言诗则因循守旧趋于僵化;五言诗的兴起,反衬出四言诗的局限和弊端;加之古乐消亡,民间不复有四言歌曲;凡此种种,决定了四言诗的衰微。  相似文献   

19.
<诗经>的四言雅、颂体,主要用于宴享、祭祀,语言风格古奥难懂,与文学性诗歌"言志抒情"的功能相去甚远;<楚辞>少用四言而多采用国风中的长短句表达情感,汉代四言诗则因循守旧趋于僵化;五言诗的兴起,反衬出四言诗的局限和弊端;加之古乐消亡,民间不复有四言歌曲;凡此种种,决定了四言诗的衰微.  相似文献   

20.
颂赞以四言韵语为载体、以短小精警见长,在形式上与四言诗接近。随着魏晋六朝颂赞文的主体由神明到人事细物转移,主旨由祖述功德的儒家说教向性情抒发、意境创造转变,并变赋法铺陈为比兴象征,其中一部分已与四言诗体合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