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知识分子:在公共与个人之间——读韩石山《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梁展刊载于2006年01期2.经济学的悲喜剧秋风刊载于2006年02期3.精英和大众的“二人传”模式王晓渔刊载于2006年12期【我们的话】在《中国图书评论》近二十年的思索、实践历程中,我们始终坚信,在纸墨小书和社会文化大书,乃至人类精神的无字天书之间一定款曲暗通,只不过它曲折幽深,踽踽难行,而书评媒体就是最忠实的烛照人!所以,我们执着人生却并不纠缠琐屑,探求本  相似文献   

2.
韩石山先生的<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我以为是一本专著,拜读之后,知道了其实还是一部杂著,或者说是编著,书中的一些章节,有的就是他原来写的文章,组装到了这部书中.  相似文献   

3.
想起志摩     
志摩的文字是浪漫的、有趣的、飞扬的,这样的阅读更像是同友朋话家常,纯真浪漫而不神经质。年初读《志摩的信》,近日又读了韩石山先生新作《徐志摩图传》,使我又一次想起志摩和他的诗。其实,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很不喜欢徐志摩的诗,总觉得它浅,只  相似文献   

4.
《报刊之友》2010,(6):26-26
韩石山(1947年-),著名作家,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山西文学》主编。  相似文献   

5.
徐志摩书信的最新编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部洋洋四十余万言的书信集《志摩的信》(上海学林出版社版)终于和读者见面了。这是虞坤林同志近年继《徐志摩未刊日记》(外四种)和《徐志摩墨迹》(与吴德健合编)之后的又一本新著。著名作家、《徐志摩传》作者韩石山先生特地为此书撰写了序言,认为“这部书信集,可以看作是一部徐志摩自传的片断”,“等于又体味了一次徐志摩的感情历程”,“对于了解那个时候,对于订正一些史实的错讹,不无裨补之功”。因此,无论是对文学爱好者,或是徐志摩研究者、地方文史工作者来说,它都是一本有用的好书。手此一编,可以不必再在尘封的旧书老报刊中苦苦翻寻,而让我们直接从这一  相似文献   

6.
《张颔传》的成功,至少一半得益于使用了访谈体闫文盛(以下简称"闫"):韩先生您好,今天访谈的重心是《张颔传》,一个大的主题背景,是您的传记文学。我知道迄今您已出版了三部传记作品,除《张颔传》外,另有《李健吾传》和《徐志摩传》,我认为这三部传最能体现您的文学风范。可以说是您此  相似文献   

7.
读了这一篇名为《还得你是铁质》的随笔,我感到韩石山先生确实是有点儿寂寞难耐了。以韩先生的性情与做派,也不排除其中有一些广告的嫌疑。这不是坏话,相反,我认为先生与出版人的合作态度是比较积极的,他很体谅出版人的难处。我所要说的是,现实怎么就这么不如人意了呢? 从现在说起来,大约有六七年时间了罢,韩先生比较致力于现代文学的研究,而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便是现今已成书的这本《李健吾传》(北岳文艺1997  相似文献   

8.
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录的《子夏易传》《丁氏易传》《韩氏易传》内容几乎相同,《子夏易传》作者归属问题和三传相似文本价值问题历来存有争议。古今学界多以为《子夏易传》作者为汉韩婴,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依出土文献认可子夏的著作权不宜被轻易剥夺。本文重点对马氏所辑三传文本作比勘辨析,发现《韩氏易传》除包含《子夏易传》佚文外又有重要增补。三传的关系应是《子夏易传》传至汉代被丁宽、韩婴等人继承,二人有所增益后形成各自的定本。马国翰将《韩氏易传》单列为一传尚可,然《丁氏易传》与《子夏易传》近乎一致,全部照搬有徒充卷帙之嫌。  相似文献   

9.
《离骚集传》为宋代楚辞学的一部重要著作。关于它的作者,鲍廷博《知不足斋丛书》仅有“宋本重雕,晋陵钱果之集传”这一简单的信息。本文作者在辑佚乐清钱氏家族文献的过程中,发现钱文子佚文《离骚集传序》,得知本书是宋代乐清人钱杲之在叔父永嘉学派后期代表人物钱文子的指导下撰写的,其撰写与刊刻的时间都在南宋庆元年间。本文利用谱谍与有关地方文献,对《离骚集传》作者的里籍家世及学术背景做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顷读韩石山先生的大作《也谈鲁迅的买书》(《出版广角》1998年第6期),颇受启发。他的结论是鲁迅买书出手并不很大方,其前期平均一年买书只花了一个月工资(300元),后期也只有数百元,1930年1931年两年较多,千把两千元。这比起钱穆、胡适等人来,数目就小得多了。我很佩服韩先生仔细的统计和出色的对比。他还拿当下正高职称知识分子与鲁迅比,以为按鲁迅的开支比例来买书,是可以做得到的。  相似文献   

11.
生命的摄影     
生命如一架灵敏的摄影机,不断收集着沿途的景致。定格瞬间,却留下永恒的记忆……本期的“阅读的快乐”栏目中,章明的《十不读》一文介绍了自己的阅读“广角”,“吟风弄月的不读, 装神扮鬼的不读,自我揄扬的不读,油腔滑调的不读,文字粗糙的不读……”想必这些立场会得到爱  相似文献   

12.
《今传媒》2010,(6):26-26
韩石山(1947年—),著名作家,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山西文学》主编。山西临猗县人。1970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历史系。1970年后历任中学教师,汾西县城关公社副主任,《黄河》杂志副主编,中共清徐县委副书记。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4年调入山西省作家协会。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5月6日,在太原参加了一次《李国涛文存》的研讨会,心中十分感叹。李国涛是批评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文坛上有不小的影响;同时也是一位编辑,担任过《汾水》(后改名《山西文学》)的主编。他现已八十多岁了,最近一二十年主要写些文史随笔与读书笔记,虽文笔老辣,读书深而杂,学问底子很不一般,但在文学界创作界,终究是不常露脸了。但在这个会上,山西作协的作家们挤满了会场,平时不可一世的名作家,诸如李锐、张石山、韩石山等,一个个恭恭敬敬,对李国涛态度虔诚。李锐是专程从北京赶来开这个会的,发言时谈了李国涛对自己的帮助,以及李处世为人的高贵处和低调处,最后深鞠一躬,表达了真诚的谢意。  相似文献   

14.
《宋史·艺文志》于范处义下著录"诗学一卷,又解颐新语十四卷,诗补传三十卷",而今存《诗补传》则只题逸斋,有一些学者推断逸斋《诗补传》即范处义《诗补传》,但均未提出充分的证据.王应麟、严粲多次征引《解颐新语》,这些文字与今存《诗补传》的相应内容相同,是证明范处义即《诗补传》作者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5.
政治如同颜料盘,在其涂抹之下,政治领袖的面孔往往模糊不清。所幸有人抽丝剥茧,去伪存真。《蒋经国传》作者陶涵(Jay Taylor)就是其中一位。关于蒋经国这样一位颇具争议性的政治人物。目前的传记有两个知名版本,一是1980年问世的江南所著《蒋经国传》,二是2000年出版的陶涵所著《蒋经国传》。  相似文献   

16.
新书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2005,(40):74-74
《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母亲杨沫》,《康有为思想研究》,《我的脑中有个洞》,《水流花静》  相似文献   

17.
第二届韬奋出版奖获得者黄涛同志《为英雄歌唱——史传写作的回顾》一书于最近出版。作者在多年从事革命史传作品的编纂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升华为扎实的理论认识,收入本书的30余篇论文,是作者从事回忆录、烈士传以及出版工作40余年的经验总结和理论见解。作者  相似文献   

18.
《五经文字》刻石今存西安碑林博物馆,附于"开成石经"之末,实则对石经起到注音定形的规范作用。作者张参是唐代经学代表人物之一,由于史料阙如,事迹并未彰显。这位学者的生平处于模糊的"半隐"状态,困扰后人。幸赖《张参墓志》及其亲撰夫人《郑氏墓志》的出土,全方位提供其生卒年月、家族世系、婚姻状况、履宦事迹及学术成就等内容,印证传世史书之记载。同时,也为钩沉张参与李光弼、韩滉、常衮等重臣的关系,补充大量一手材料。《墓志》内容补正了《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尚书省郎官石柱题名》中敦煌张氏信息,使得唐代学者—张参的人物形象愈加丰满,为两《唐书》增补一篇《张参传》,也为唐代经史学术发展提供了重要实证线索。  相似文献   

19.
涪陵焦石山歌2009年被列入《涪陵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又被列入《重庆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有关涪陵焦石山歌的档案很多,经过梳理,主要从涪陵焦石山歌的种类、特征及保护三方面进行整理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春秋穀梁传疏》中,杨士勋将《穀梁传》中前后出现的内容相同或意思相同的《传》文称作"重发传",认为这些"重发传"是《穀梁》作者有意为之的,因而尽力找出"重发传"的缘由。其实《穀梁传》传文的重发多随意,杨世勋"重发传"概念的确立并非有效的经学诠释,且他是在混乱《经》《传》关系的情况下对该现象进行解释。其致误原因则与"穀梁学"历史积淀不足,杨士勋水平欠缺、逻辑不清晰及其受唐初学风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