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出中国最年轻的专栏作家蒋方舟的母亲、作家尚爱兰女士说:"发现题材,是最最重要的写作才能.如果不能做到这点,那就等于文字的高位截瘫者,他的文学生活不能自理,要靠别人才可以存活;等于是一个高度迟钝者,到处都是食品,根本就看不到哪一种是可以食用的,要别人指定了才知道吃." 这话一语中的,道出了写作中搜寻写作素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用微笑倾诉     
心灵若是一尘不染,心胸就会无限宽广;心灵若是堆满垃圾,心胸则容易狭隘。用微笑可以告诉别人你心如净土,这是最完美的表达,这就是无声胜有声。微笑是最祥和的语言,用微笑面对每一天,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心中就不会堆积烦恼,世间就少一点纷争。当你和别人交谈时,彼此需要诚信,这时你需要微笑。微笑是心灵与心灵真诚沟通的桥梁。只有微笑,距离才逐渐缩小;只有微笑,陌生才逐渐熟悉;只有微笑,才能换取微笑。微笑如此的重要,我们何乐而不为呢?生命虽然很有价值,付出才是关键,若不能好好利用,等于没有价值;微笑也如此,面对困难,要用微笑告诉它,你不…  相似文献   

3.
写作是一种由内而外的需求,是一种内需,一种内驱力。因此,写作决不是无中生有,必须有了意思才动手写作,有了需要才动手写作。学生有什么就写什么,就是认真。没有什么而勉强要写什么,就是不认真。如何使学生达到"认真作文"的状态呢?我认为可以这样入手。一、选择写作内容,顺应学生需求  相似文献   

4.
作文切合题意是写作的最基本要求,但不少学生写作时却常常跑题,尽管老师反复强调文章要扣题,甚至给学生指导了一些方法,但是由于这些方法缺少可操作性,效果不佳,难解学生写作之苦。笔者认为,要解决作文跑题这一问题,首先需要让学生知道一般是怎么跑的,然后才可以自觉防跑。  相似文献   

5.
写作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写作课程的变革必然是一种扬弃。写作课程改革不能为了"立"而破除一切,为"立"而求新求异,不能借改革之名回避传统和实际,甚至避开规律,当然更不能矫枉过正。要上好写作课就要处理好抛弃和继承的关系,才有利于课程的健康迈进。  相似文献   

6.
俗语说得好:"吃别人嚼过的馒头不香",学生写作文也是这样,只能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写作思维,才会让文章做到有思想、有新意,因此要写好作文,训练写作思维就成了学生写作必不可缺失的环节。  相似文献   

7.
说"有为"     
"有为"的意思是有作为,就是工作做出了成绩,是个极含褒义的词.夸一个人"年轻有为",等于说这个人"前途无量",被夸者一般都会觉得非常受用.其他一些与"有为"有关的词组或短句通常也都有积极的含义.目前,职教界流行一句话,叫作"有为才有位",其积极的意义不言而喻.工作做出了成绩,别人才会重视,或者反过来,要想别人重视,自己先做出成绩,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然而,细细品起来,有人在用此话的时候,似乎隐含着一丝凉意,似乎抱怨当前人们对职业教育的不重视或重视的不够?不管怎么说,"发展是硬道理",实干是真工夫."有为"开始于"作为",要"干"才会出成绩.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人的意识里有一种很普遍的观点是:要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行。认为自己水平很高了才可以去教导别人,否则就不好意思,怕教错了会丢脸,会误人子弟,所以不敢或是羞于教别人。但在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与应用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我认为,这种观念有必要加以修正和改变。不是必须有一桶水的时候才能往外倒,有半桶水的时候就可以倒,倒了你还可以再装。只要你认为你有可传达的资讯、经验、观点,你觉得很有价值,你就可以教导别人。最关键的是教人的那个人必须是进步最快的。并且一个好的教导者一定是一个好的经历者或…  相似文献   

9.
中考作文无论命题如何变化,形式如何多样化,命题者所要考查的内容不会变,命题者主要是想通过写作来考查学生的总体语言驾驭能力,这就表明,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和技巧的运用,这样,在进行写作时,才能有素材可用,才会找到写作的方法。一.中考作文命题的发展趋势特点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应该以自己的分析或者解读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学习一篇课文时,教师不要过度对课文进行逐字分析,要给学生提供广阔的阅读空间,要让学生体验阅读。阅读教学是语文最基本的环节,它具备了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既是识字的重要渠道,也是写作的前提。学生只要把阅读掌握得足够透彻,就等于掌握了语文学科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对于学生来说,写作与阅读是互逆的过程:写作是创作出文本抒发情感让别人接受,阅读则是分析别人创作的文本,并体会其中的情感。在这两个过程当中感受力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有了一定的感受力,学生就可以通过阅读。挖掘作品中更深的含义;也能通过创作,表达更为充实的内容和真实的情感。否则,阅读和写作的质量就没有办法保证。  相似文献   

12.
<正>审题与立意,是作文的"入口处",正确地理解题意与确定中心则是写好作文的"入场券"。写作教学实践和中考的信息反馈告诉我们,相当数量的学生正是由于领不到"入场券",不能循着正路进入写作过程,进而导致了写作的失败。由此可见,审题与立意是写作教学的重要环节。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话题作文,在进行写作这部分的环节之前,都必须先审题。所谓"审题"也就是要正确揣摩命题者的意图。从已知的题目或者材料中,推敲出其中的含义和要求。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立意,把握文章的写作立场和重点  相似文献   

13.
“一个学生不能在写作时才意识到自己是个作者,要时时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是作家贾平凹说过的一句话。鲁迅先生也曾说过:“此后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第二要看别人的作品。”可见,只有善于观察生活,才能写出美文。  相似文献   

14.
吴玉裕 《新教师》2019,(8):38-39
兴趣是促进一个人自觉学习的原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人的一生历程中,常常扮演着"导师"的角色.就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特别感兴趣这件事来说吧.因为学生喜欢玩计算机,为了能进一步了解它,有的学生竟然会自觉主动地看一些计算机技术方面的书籍,而且还积极动手去探索计算机的奥秘.倘若学生对写作有了兴趣,他们就一定会把学习写作当成一件乐事.兴趣,可以是后天培养的.教师只要能探究出学生的写作兴趣所在,并做到进一步的培养,就等于交给学生一把开启写作大门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5.
何素芬 《成才之路》2012,(32):22-22
作家巴丹在《阅读改变人生》一书中就曾指出:"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可见阅读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每位教师都要做好园丁,让每个孩子的童年,落英缤纷,溢满书香。一、改变方式,唤醒阅读欲望成人大多喜欢要求孩子们在读过一本书之后,学会反思,学会运用。然后,好词好句要摘抄,读后感要深刻……以为这样的读书才是最规范最科学的读书,才是最有意义的读书。岂不知太多太多的阅读附加,使原本简单美好的阅读在孩子们眼里渐渐成为一种负担,一种责任,甚至一种累赘。  相似文献   

16.
有新的体验与收获的课堂,才是具有吸引力的课堂。在作文讲评课中,如果学生读到别人的作品,产生了"原来可以这样写作!"的慨叹时,新的体验就已经渗透在他的头脑中,这样的课堂就是有效的。如何巧妙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寻找"新"的体验呢?一、从熟悉的内容中寻找全新的体验笔者布置了写随笔《秋》,训练目标是运用  相似文献   

17.
高考作文要不要审题,对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笔者看过一篇《话说“审题”》(《语文教学通讯》2006第10期)的文章,谈的是庄子、韩愈、鲁迅、钱钟书等不审题却写出好文章,而现在的考生审了题却写不出好文章;审题是为了评卷方便,显示教师高明。其结论是高考作文要“我手写我心”,率性而作.无需审题。我认为,高考作文需要审题,因为高考作文不等于教师写研究文章。写研究文章是写自己熟悉的内容,无需审题:而高考作文是写别人给定的题目,需要了解命题者的出题意图与写作要求,这就有个审题问题。  相似文献   

18.
周启平 《小学生》2010,(12):57-58
“在小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不要写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因为你经历的事太少,写出来也乏味。要多看看别人,别的事,但渐渐的不会再写自己的事了,都是别人的,别人的情感,别人的生活,写作中没有自己,没了自己的情感,怎么办?进入高中,都是考场作文,就是弦耀一下自己读过多少书,引经据典就是高分。我觉得这不是写作那为什么要写作呢?应该写什么,怎样写作才会快乐?”  相似文献   

19.
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情境,巧妙引导学生进入作文状态;教师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流露真情实感,是让学生更好地进入作文状态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教师可以针对作文的要求,让学生在游戏中写作,在快乐中提高写作能力;教师可以结合课文举办一些活动,扩大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变成"有米之巧妇";在学生习作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肯定学生作文的优点,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  相似文献   

20.
写作要呼唤个性,培养个性,展示个性。作文能够独具一格,放射出个性光芒,才会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怎样才能写出彰显学生个性特色的好作文呢?一、要让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社会上有热点,生活中有情趣。有时,同学接触到的眼前情景是别人所见不到的,发生在身边的事是别人未曾经历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