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有人对老师有这样的评价,说做老师的人很简单,容易满足。我在想,自己真的是这样,简单的生活,简单的着装,简单的心境,一切都在简单而有规律的生活中,但简单的日子也有滋有味。我喜欢用故事来记述孩子们的一切。这些大大小小的故事一个个展开来,就是我教育路上绝美动听的歌。我一路走来,尽管有辛苦,有遗憾,有自责,但因融入了爱和智慧,所以也就有了安慰,有了快乐,有了收获。  相似文献   

2.
廖仲敏 《新教师》2019,(11):78-79
第一次看到于永正老师的这本《我的教育故事》时,吸引我的是浅色牛皮纸封面上那一高大又模糊的人物倒影。继续看过去,写在书名右侧的一句"我自以为我的教育不空虚,因为我有情,我的情无处不在",顷刻间击中了我的心怀。  相似文献   

3.
且听风吟     
风,总在曾经和未来的路上吹起一个个故事,故事中的主角,就是我和你。因了风的不羁,许多事都会在不经意间吹起,落在我们人生的路旁,开成一朵朵碎花。花的名字,叫做憧憬与回忆。当我们看到这些花儿怒放在心的大石旁,我们会听到心在说,我累了,想要在花儿环绕的蓝色石头上坐一坐,停一停。  相似文献   

4.
欧洲中世纪的骑士小说就像中国的武侠小说一样,常有家族复仇的故事。情节一旦展开,必是刀光剑影,血肉横飞,曲折离奇。但是,看得多了,又觉得都是那么一套,雷同得让人厌烦。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改编成的电影叫《王子复仇记》,也是写复仇的故事,其中也有鬼魂、阴谋、毒酒和决斗,但比之同类题材的作品,可谓一个天上,一个地下。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名噪一时的复仇小说都灰飞烟灭、无影无踪了,唯《哈姆莱特》越来越晶莹耀眼,像一口神奇的喷泉,总是不绝地涌流出美丽的神思,让后世人享用不尽。  相似文献   

5.
或许是缘于对故事的痴迷,故而当10O多篇老师们写的教育故事摆放案头时,我挑灯夜读到凌晨4点也无丝毫倦意。但细细体会,抵挡不住的诱惑还是来自教育故事所荡起的一股清新之风。 教育故事,顾名思义,就是以故事的方式来叙述教育活动中那些本身已经逝去,却被记忆挽留在我们印象中的大事、  相似文献   

6.
议论文重在“说理”,写作议论文必须学会“讲理”。学生写作议论文“理屈词穷”、“言不成理”或“强词夺理”的根源在于认识模糊,思想肤浅,思维混乱。因此深化认识,提升思辨能力是写好议论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不少学校都要求教师每学期写一篇论文,而近年来,有些学校把这个要求改为写一则教育故事。写教育故事,对于教师来说应该是有事可叙、有话可说、有感可发的,照理讲要比写教育论文容易些。可是,也许是因为写规定套路的“论文”已成为习惯,驾轻就熟了,乍一用记叙的方式去表现自己所面对的教育现象和问题,反倒无所适从,无处落笔了。 倾听同行的教育故事,可以从中领悟如何撰写自己的教育故事。 《阅卷》的故事叙述的是对一道  相似文献   

8.
我从小听着雷锋的故事长大,大人也总教育我要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但不知为什么,我的帮助总遭到拒绝,而且最后闹到不愉快收场。  相似文献   

9.
寒来暑往,光阴荏苒,道不尽酸甜苦辣,写不完人生风景。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而岁月却是如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了。从学生到老师,从听教育故事到仰望身边的教育故事,再到现在感受着身边的教育故事,我真正理解了教师以及发生在教师身上的故事,纵使许多都已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渐渐淡忘,可也有一些就如同树根一样深深地扎在了我的心上,虽不曾惊天动地,但仍历历在目,感悟至深。今天就来说说我自己的教育故事。  相似文献   

10.
且行且思     
伴着新年钟声,怀着忐忑心情,我盘点着自己有限的管理实践。我是新校长,面对着许多管理上的困惑。正如逝去的一年,不会再来一样,我迈出的每一步都无法收回。但我相信,困惑的迷雾,在分析总结中驱散;实践的脚步,在回望反省中改善。两年前我担任乡下小学负责人,“管理”全乡最年轻的教育团队,那时的管理只属于“实习”状态。内向的性格决定了我内敛、不张扬的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11.
《初中生》2012,(1):23
正hanzi□□□□niuren:姐姐,心里总是想着别人,什么都是为了别人,我活得好累。林语堂写道:"人生不过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着配角。"善良、有责任感的人总是多为他人着想,为父母、为兄弟姐妹、为朋友、为同学、为上司、为同事……这当然值得提倡。但当你的承受能力不够时,就担负不起这么多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写作是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一种表情达意的重要方式之一。作为中学生的杨洋,偶尔写些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男女生之间的故事,我觉得这无可指责。下面我略举“三要”,以解杨洋目前之惑。一、写作无“雷区”,但格调要高。中学生尽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不成熟,但对世间的人和事总有其粗浅的理解和认识,因此,男女生之间的故事不应该成为中学生写作的  相似文献   

13.
<正>注重读写结合似乎是个老掉牙的论题,尽管这个话题确实很老,却并不意味着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已经将其落实得很好。我以为"读写结合"的老调实在有重弹的必要,必需将写作教学深深扎根于阅读教学的沃土之中,以读教写,以读促写,回归语文教学的本位,扎扎实实提升学生写作的能力。实际操作中,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在教师队伍中,从来不缺在初始阶段有教研激情者,而少有长期坚持者。于漪老师有句话,"做一辈子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教研也是如此,只有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方能迎来灿烂的明天。那么,坚持什么呢?一、养成好习惯李镇西老师提出的每天"五个一"是:上好一堂课,至少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或社会问题,每天读书不少于一万字,写一篇教育日记。每天做到这五个一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坚持久了自  相似文献   

15.
很多小朋友都说用英语写故事太难了,心里有很多想法,但不知道怎么用英语表达出来。本期的《故事屋》就特别向大家推出两位小作者写的故事,这些故事都充满了丰富的想像力。大家看完以后,一定会觉得这也没有什么难的嘛!那就赶快拿起笔来写吧,相信你会写得更好!  相似文献   

16.
正最初让学生写班级故事是因为学生的作文。在让学生写班级故事的过程中我发现,班级故事对改变小学生作文的现状以及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品行、良好的思考习惯等方面都有很好帮助。不仅如此,我们还能在学生的班级故事中,看到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的得失,及时调整工作方法,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在其专著《教育的秘诀是真爱》里谈到成功的秘诀时,说成功在于选择。他讲了自己的经历:1971年,孙云晓初中毕业,开始在社会上流浪谋生,先后干过泥瓦匠、纸箱装订工、监狱看守等杂活儿,但他最迷恋的是写作。他疯狂地写过诗,也写过故事和小说,虽然发表过,却说不上成功。  相似文献   

18.
韦苇 《幼儿教育》2012,(Z2):6-7
写故事的人生活在一个时间、空间里,读故事的人生活在另一个时间、空间里,他们的相遇必定要通过媒介,这媒介就是作者和读者共同的渠道。这个渠道把写故事的我和读故事的孩子联系起来。这共同的渠道之一,就是浙江教育报刊总社和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合办的《幼儿教育》。人们知道韦爷爷译、写的故事好看、好听,概源于  相似文献   

19.
吴蓉 《安徽教育》2012,(2):39-40
<正>面对"减负"这一话题,"日久而弥新"的感觉与日俱增。"日久",是因为早在十多年前,"减负"的号角就已吹响,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当时媒体天天探讨的是学生书包的重量;学生晚上做作业要做到几点钟;所有年级取消期中考试;学校、家长动辄以开展素质教育活动来对抗应试教育,好像只要不写作业、不考试就是"减  相似文献   

20.
【人物速写】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美丽的二圣湖养育了她的生命,也涵化了她质朴灵动的禀赋;家门口那一方荷塘带给她许多童年的乐趣,也濡染了她清新淡雅的气质。儿时的她痴迷故事,酷爱读书,常常是"听着故事入眠,枕着书籍入梦"。故事和书籍,使她与语文结下了不解之缘。师范毕业后,她毅然选择了语文,并且把它作为安身立命的幸福事业。二十多年来,她孜孜不倦,无怨无悔,一直快乐地耕耘于小学语文这方"半亩方塘"。在如诗如歌的岁月里,她用执着、勤勉和热忱收获着成长,享受着喜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